APP下载

我行故我思

2019-10-08周蓉蓉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周蓉蓉

摘 要:在高中文科中,地理是一门不可忽视的学科,其涵盖的知识丰富,同时还涉及到了计算和推理,以及学生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学好地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高中地理所包含的核心素养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使学生在高考和未来生活地理方面都能取得明显的优势,让地理知识能够真正为学生所用,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核心素养;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6-017-0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推广,学校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掌握情况越来越重视,这是教育进步的体现,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这对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结合课堂实际和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素养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地理课堂效率更高,让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培养。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多年教学经验,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对广大地理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细化知识讲解,加强学生区域化认知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有关区域地理的知识,这些知识复杂而繁多,学生记忆起来非常困难。然而学生对地理的区域化认知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教师要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细节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记忆相关知识,对区域地理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对区域地理知识进行分类,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区域化认知更加具有轮廓感和层次感,同时结合一些生活实际和相关的地理案例,充实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区域化认知。

例如在教授“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都知道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然而对于这些工业基地的类型以及形成原因学生是不甚了解的,于是我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例,它是我国最大最全面的重工业基地,但工业结构逐渐老化,导致了经济结构单一,管理和技术方面也都出现落后的局面,同时我也从历史、资源、政治和位置等方面讲解了其形成的原因,辽中南工业基地资源煤、铁、铁等自然资源丰富,且地广人稀,对重工业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而辽中南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日本的侵占区,日本也投入了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使辽中南地区的重工业进一步发展,该地区的铁路和公路交通发展较早,也为其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条件。通过对这些区域化地理知识的详细讲解,学生能够对其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在学生以后使用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在地理理解上也更具有优势。

二、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

地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也是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严格贯彻这一点,在讲解知识时不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对地理的实践性有所认识和了解,并以此不断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高中地理中的很多知识都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给学生带来帮助,因此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这方面不断努力。

例如在教授“河流地貌的发育”这部分内容时,因为南京市在地球上的位置属于北半球,依照“南左北右”地转偏向力的知识,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然而对其实际原理却存在一定的陌生感。于是我带领学生在周末的时间,乘坐地铁S3从刘村到马骡圩,从空中观看长江两岸的地貌,去验证在地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为长江流域的河流大都是自西向东的走向,因此常年受到冲击侵蚀的应该是南侧河岸,学生在对南北两侧河岸进行考察分析后,发现南侧河岸确实有不同程度的河水侵蚀现象,而北岸则有一定面积的泥沙淤积,河漫滩平原明显,很是直观、形象,学生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进一步得到巩固。通过让学生去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常识,能够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使学生的地理综合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灌输环保意识,树立学生人地协调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素质观念的改变,环保成为了当今的热门话题之一,受到了来自各行各界的高度关注。高中地理教材中也涉及到了很多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个地区如何做到健康发展,同时还能将环保意识深深灌输到学生的观念中,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使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这部分内容时,课本上是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影像,使学生认识到森林破坏给人们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同时也让学生去谈一谈自己對森林和植被被人们所破坏的看法,气候变暖、环境变差、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等一些不良现象学生都有所提及。通过这些反面的作用,我让学生认识到了破坏环境的坏处,从而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平时的班级生活中,我倡导学生不随地丢垃圾,要爱护公共区域的卫生,在生活中看到破坏环境的情况时要加以制止或举报,用一系列的小事来爱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之后我还给学生展示了我们南京市的植被覆盖率变化,近十年间增长了百分之十以上,让学生在享受美好环境的同时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这样的环境和学校教师的培养下,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地协调观必然会有所进步。

四、引导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

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复合型,尤其是高中地理知识,一道题中能够包含政治、经济、气候、人口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非常需要学生的综合性思维。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去深度思考,不能只是单纯片面去分析一道题或者一个知识点,要让学生学会从宏观和全面的角度去思考,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不仅对学生在高中地理阶段的学习有所帮助,在其它学科甚至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都会对学生大有裨益,能够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长远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城乡与城市化”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了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比如在选择城市聚落的发展区域时,我将区域内的河流、地形、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加入到了题目中去。有的学生选择了河流旁边,认为水资源对城市发展极为重要;有的学生选择了平原地形,认为平原地形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学生各有侧重点,而最后我告诉了学生城市最佳发展位置,河流、地形、气候条件缺一不可。同时我也帮助学生分析了南京市成为大城市的主要原因,南京位于长江沿岸和中下游平原地区,这样保证了水源和地形条件;南京还有着古老的历史,是著名的“古都”之一,这为南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积淀;现代以来南京又比邻沪宁杭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条件优越;同时南京的气候条件和庞大的人口也为南京提供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地理教师应该通过对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来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使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更加稳固与扎实。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阶段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迫在眉睫,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工作,需要教师去不断完善和落实。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剖析教材知识,利用课堂条件设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更好地教授高中地理,使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接受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的学习效率更高,在学习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自身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红.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6(05)

[2]董瑞杰.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8(01)

[3]雷建国.浅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6(09)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