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常态化进程中的困境与突围

2019-10-08刘时容

新世纪图书馆 2019年8期
关键词:困境分析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

刘时容

摘 要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访问法和理论思辨法,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常态化进程中面临的五大困境,即干预与自愿之困、创新与守藏之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困、投入与产出之困、培育与换届之困;提出遵循中庸之道、寻找动态平衡,立足校情馆情、“创、守、破、立”统一,坚持统筹兼顾、设置阅读学分,做好战略规划、剔除形式主义,选聘学生馆长、注重社团评估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突围之策。

关键词 阅读推广 困境分析 突围之策 高校图书馆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8.006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observation and theoretical speculation to comb and analyze the five dilemmas faced by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normalization of reading promotion: intervention and voluntary, innovation and preservation, first classroom and second classroom, input and output, cultivation and regen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proposes five breakthrough strategies, such as follow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and finding the dynamic balance, basing on the school situation and making innovation, conservation, de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into a whole, adhering to overall consideration and setting reading credits, making strategic plan and eliminating formalism, selecting student directors and laying stress on corporate evaluation.

Keywords Reading promotion. Straits analysis. Solution to the straits. University library.

随着“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实施,阅读推广正从图书馆的一项派生服务、延伸服务转化为一种常规服务。“两季一日”(毕业季、入学季、读书日)活动更是成为当下高校图书馆界一个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高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品牌。可是,就在这些品牌活动走向常规化的过程中,广大一线阅读推广人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大大束缚了他们深入实践的手脚,因此,急需寻找突围之策。

1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困境分析

1.1 干预与自愿之困

阅读推广的干预与自愿之困缘于推广行为本身所具有的干预性与自愿性这两个矛盾属性。荷兰推广学家罗林认为:推广是一种由机构部署的职业性的有组织的沟通干预活动,以引导具有变革行为者(推广者)所认为的公共或集体效用的自愿行为的改变;干预性、沟通性、自愿性、目标程序性、机构部署性是推广的五大属性[1]。阅读推广作为推广的一个下位类概念,自然应该具备推广的全部属性。阅读推广理论研究者们也纷纷提出类似的观点,如“阅读推广活动可被理解为是对用户阅读习惯(行为)进行‘干预的活动”[2],“阅读推广需要介入式服务,阅读推广同样应该遵守图书馆的价值中立原则与阅读自由原则”[3],“阅读推广活动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推广组织机构来策划和组织各项活动”[4]等,这些觀点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同。

阅读推广的干预性,是指阅读推广主体在提供阅读推广服务时或多或少会介入读者的阅读过程,如风靡全球的“一城一书”活动以及日益成为时尚的“一校一书”“同读一本书”等共同阅读活动,推广主体不仅直接介入从文献选择到内容解读的整个阅读过程,还通过各种措施鼓励读者阅读他们指定或推荐的读物。阅读推广的自愿性,是指任何主体举办的任何阅读推广活动,参与或是不参与,应该由读者自行决定,他人无权过问和干涉。正是因为阅读推广具有干预性,又必须遵循自愿性,从而使得一线阅读推广人陷入了两难的困境。若遵循自愿性,忽略干预性,会产生“推而不广”的现象;若遵循干预性,忽略自愿性,往往会带来“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1.2 创新与守藏之困

阅读推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图书馆服务,其直接目的是“提高馆藏的流通量与利用率”[5],创意与馆藏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前提,自然地就会带来阅读推广的创新与守藏之困,而“用”与“藏”的矛盾关系则是产生此种困境的根源。在我国,图书馆的藏用矛盾由来已久,“重藏轻用”是国人对古代藏书楼的固定认知模式。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书籍的生产速度加快,数量剧增,“藏”的成本降低,再加上社会有识之士对书籍教化民众之功能的高度认知,图书馆开始倡导“用”,于是便迎来了图书馆服务的首次创新。据《梁启超年谱长编》记载,1895年,维新变法人士创办了一个新型图书机构——强学会书藏,“备置图书仪器,邀人来观,冀输入世界之智识于我国民。该书藏中有一世界地图,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人来观,即欣喜无量”[6]。强学会诸公的图书服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无疑就是一种阅读推广,而这样的阅读推广服务在“文华公书林”时代达到了顶峰。正是在文华精神的引领下,图书馆的服务从守藏走向创新,包括读者辅导、参考咨询、馆际协作、文献传递、课题查新、学科服务乃至目前如火如荼的阅读推广。而每一次服务的创新都会带来图书馆学界对“藏用”矛盾的大讨论。2016年中图年会第12分会场便以“图书馆员:守藏与创新”为主题,邀请著名学者、百家讲坛特约讲师鲍鹏山先生做报告。该报告认为:图书馆是一个保守人类德行、智慧、品位和人性的地方,图书馆员千万不要把“阅读”变成“悦读”,因为“悦”会拒绝难度,人们需要有抵抗度的阅读。在鼓励创新的时代,鲍先生最担心的是图书馆也变得像其他机构一样浮躁。而需要创意支撑的动态的阅读推广活动无疑会给传统的静态保守的图书馆服务空间造成喧哗。此外,创新的成功是不断试错的结果,阅读推广活动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带来资源的浪费与文献的丢失,甚至还会引起一些读者的反感,使他们产生心浮气躁的负面情绪。

1.3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困

第一课堂的产生缘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后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继承和发展,班级授课制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并延续至今。人们把这种以课堂、教师、教科书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称为第一课堂。与此相对应,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在其著作《高等学校管理》中首次提出“第二课堂”概念,将学生在以专业知识为主的课堂学习之外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统称为第二课堂[7]。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既互相联系,同时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不可否认,在正规的学校教育时段内,第一课堂具有第二课堂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从学生、家长到领导、老师都会优先选择第一课堂,主动放弃第二课堂,从而使得第二课堂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同样陷入了“课堂之困”,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1) 学生的时间、精力层面。囿于第一课堂的课业压力,大多数学生都不可能投入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第二课堂。据学者调查,46.5%的大学生很少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原因是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15.6%的大学生担心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影响第一课堂的学习成绩[8]。(2) 教育资源层面。高校教师第一课堂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本就繁重,周上课量超过20节的老师不在少数,而第二课堂教学的工作量难以量化,甚至得不到学校相关部门的承认和肯定,使得教师很难将指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纳入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从而导致第二课堂活动缺乏科学和系统的指导。(3)评价标准层面。受应试教育影响,当下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仍以第一课堂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甚至唯一标准,使得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既缺乏内在动力又缺乏外在激励。

1.4 投入与产出之困

人们通常认为,投入是指进行一项活动时的所有消耗,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结果,一般以产品的方式呈现,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产品,实物和服务产品等。人类行为的任何一项产出背后都是有投入的,阅读推广也不例外。衡量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投入指标主要包括时间、人力、财力、物力、合作单位数量等;产出指标则聚焦于读者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满意度三个方面。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通常表现为四种形式:低投入低产出,低投入高产出,高投入低产出和高投入高产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随着“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实施,当下我国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已经迈入高投入阶段。然而,高投入并不代表就有高产出。据统计,深圳市建有240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年借阅总量约100万册。为了维持自助图书馆的正常运转,每台设备每年需投入经费40万元,即每天需给每座自助图书馆投入资金1095.89元,以完成每座自助图书馆每天11.42册次的借阅量[9]。若不考虑阅读的正向溢出效应,这样的投入与产出比无疑是悬殊的,只有经济强市才能实现,而相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这样的自助图书馆更多地需要更全面地统筹安排。因此,阅读推广如何走出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阶段、避免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发生、达到高投入高产出的正常发展、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理想境界是困扰当下图书馆人的又一问题。

1.5 培育与换届之困

阅读推广是一种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服务,每一项活动从策划、前期准备、中期执行到后期评价,涉及的工作人员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上百人。这样的人力投入单靠图书馆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成立馆属学生组织、与学生社团合作开展活动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的通行做法。然而,笔者作为阅读推广活动的指导老师,却越来越深地陷入了由学生社团带来的“培育与换届”之困中。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自发形成的高度自治组织,大三、大四的学生因面临考研、考證、创业、就业等诸多现实问题,无精力和时间参与社团活动,由此导致多数社团的成员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大一学生为社团干事,大二学生为社团干部,干事在干部的指挥下完成社团的各项工作,并接受学校团委的统一领导。每年九月新生入学季,高校统一进行社团成员招新,次年三月各社团实行社团干部代理制度,以学习处理各部门的日常事务,六月统一进行社团干部换届选举。因缺乏透明规范的选拔制度,校团委负责人和挂靠单位的指导老师又未参与社团的换届工作,加之代理干部们竞聘的积极性不高,使得新的社团干部基本由老社团干部凭个人喜好决定,从而导致社团活动的传承出现断层现象。因此,阅读推广馆员每年都面临着培训新社团干部的任务。经过一个学期的活动指导与实践,当社团干部们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社团干部代理制度开始实施,很快又面临换届。如此周而复始,造成了“培育与换届”之困,而颇有同感的业内同行不在少数。

2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突围之策

2.1 遵循中庸之道,寻找动态平衡

中庸之道是一种不偏不倚、过犹不及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矛盾统一性的认识;它既不回避问题,也不无视矛盾,讲究的是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适度与中和。在经典阅读、非功利性阅读日益淡出大学生视野的当下,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应该遵循“干预而不限制和强迫”的中庸之道,既避免“推而不广”的现象发生,又防止产生“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理论预设是美好的,可实践起来还需讲究“艺术”。以“阅读征文”活动为例,有读者坦言:看书写读后感的最大好处是培养了我们耐着性子读完一本书的习惯;也有读者借书中人物的话直言:“看个书还要写读后感是不是话多,在幺舅看来一定很蠢……”。可见,同样是以撰写读书心得为明确任务的“一校一书”阅读活动,对一些读者而言能够推动他们自觉进行深度阅读,对另一些读者而言却成了一种阅读干扰。有鉴于此,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开展该活动时,采用“差异要求阅读法”:文学院的学生原则上要求人人都提交读书心得,特殊情况可例外;其他学院学生则不作硬性要求。各二级学院为了鼓励学生阅读,纷纷做出“提交有效征文者(重复率不超过20%)加素质拓展分0.5分、征文获奖者加素质拓展分1分”的规定(该校规定大学生须完成素质拓展分10分才能毕业)。正是因为把握了“虽干预但不引起反感,虽自愿但不至于空场”的阅读推广火候,在干预和自愿的博弈中寻找到了动态平衡,才使得该校的此项活动具有了品牌效应,多次荣获湖南省教育厅颁发的“‘一校一书优秀组织奖”。

2.2 立足校情馆情,“创、守、破、立”统一

阅读推广工作若想保持活力,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实现“推陈出新”。以“以人为书”的真人图书馆活动为例,自2008年被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引入国内以来,许多高校图书馆纷纷效仿。然而,由于主办方没有很好地分析自己的校情和馆情,当下的高校真人图书馆只有少数得到了良好的持续发展,更多的只是昙花一现。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0]周周开设讲座培训,定时更新闭馆音乐,经常举办影视艺术欣赏,不定时召开各种研讨会、阅读沙龙,如此内涵丰富又高频率的读者活动严重挤压着真人图书馆的生存空间,致使该馆的真人图书馆项目在尝试5期活动后不得不停办。苏州大学的真人图书馆[11]因运营团队的缺失与活动经验的欠缺仅尝试1期活动后即停办。相反,上海交通大学首创的“鲜悦Living Library”[12]品牌在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的运营下,已发展成为国内真人图书馆的一面旗帜。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创办的真人图书馆,为了避免与既有“教授博士名家讲坛”活动的同质化,邀请的真人图书以学生中的特色人物为主,每期活动针对同一主题采用2~3本“图书”同场被多人阅读的方式展开,并严格控制活动时间,约定每本真人图书主题讲述时长为10~15分钟,总体讲述时长与互动交流时长之比约为1∶1,以确保活动形式既有别于“讲座”又有别于“参考咨询”。该活动因特色突出、效益明显于2016年荣获湖南省教育厅頒发的“创新案例奖”,在省内高校中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由此可见,创新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创、守、破、立”的统一,其最终落脚点就是要通过一系列体现时代特征、具有时代精神的“建设”来推动事业的发展。所谓不破不立,无疑“破”是“创”的前提和条件,“立”是“创”的本意和目标。

2.3 坚持统筹兼顾,设置阅读学分

“统筹兼顾”作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根本方法,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既立足全局,又协调各方,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从而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第一课堂教学以讲解传授专业知识为目的,以理论学习为核心,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也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基础。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实践平台,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虽然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及第一课堂重要,但也并非可有可无,而是更需领导、老师、学生兼顾重视。因此,自21世纪以来,许多高校借鉴第一课堂学分制的经验,开始探索第二课堂学分化。据统计,2004—2014年间,国内共有13所“211”工程大学实施过阅读学分制,把阅读以选修或必修课的形式贯穿于学校教育中,由学校特定机构依据学分制规定和相关创新学分认定办法制定学生阅读学分的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学生通过研习阅读课程或参加阅读活动等形式来获取阅读学分。在国外,韩国江原大学于2001年推出了阅读认证制度,成立了阅读认证运营委员会,选择阅读认证的学生需要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或参加一定场次的读书活动,达到规定的积分点数并通过考核才能毕业。从实施的效果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阅读学分制都能够有效地干预和影响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在培养学生阅读意识、提升阅读能力、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13]。高校图书馆素来被誉为“第二课堂”,其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与专业的馆员队伍为阅读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物质和师资基础,开展的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本身就是极好的阅读课程内容。因此,这种阅读学分制模式的应用,既可以填补大学阅读教育的缺位,又可以将阅读推广从课堂之困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其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搭建良好平台的愿望。

2.4 做好战略规划,剔除形式主义

战略规划是一种从全局角度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长远的发展计划。全民阅读环境下,从战略角度对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规划十分必要。首先,要对阅读推广活动进行系统性规划。既要结合学生专业需求不定期举办如名家讲座、真人图书馆等特色活动,又要定期举办如读书沙龙、图书推荐等常规活动;活动规模既要大小结合,又要根据不同主题类型有针对性地设置;同时,活动的时间安排也要科学合理,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为推广而推广。

其次,要杜绝无经费不推广或经费充足不计成本两种现象。以“图书借阅排行榜”为例,管理人员从图书馆的借阅系统里提取本馆所有读者年借阅量的数据,然后取前十名或前二十名制作成“图书借阅排行榜”,并通过海报、网站、电子屏进行宣传,授予名列前茅的读者“借阅之星”称号,同时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是当前该活动的通行做法。而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开拓创新,除了按上述程序开展活动外,还注重挖掘隐藏在读者背后的故事。据悉,该校以年借阅量620册高居“2010年度图书借阅排行榜”榜首的吕达,其“带着盲母上南京师范大学” [14]的故事在图书馆的宣传下,感动了南师大的每一位师生,也让各院系领导十分看重这份“图书借阅排行榜”。当次年生命科学系的一名工科男生以年借阅量470册摘得“图书借阅排行榜”桂冠时,其所在系主任欢呼“简直想以放鞭炮的方式庆祝”。“图书借阅排行”这样简单又近乎零成本的阅读推广方式,能够在全校师生中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说明阅读推广低投入高产出的愿景是可以实现的。有学者研究发现,名著影视欣赏、图书推荐等活动是图书馆认为“最省力”同时又是读者认为“最有效”的活动类型[4],这些低投入高产出的活动应得到大力推广。然而,滥用经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据某专家报告透露,曾有图书馆花费十几万元的出场费邀请名家做讲座,尽管讲座能够迎合少数精英读者的口味,却有悖阅读推广的“全民”理念,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奢侈型推广,形式重于内容,理应规避。

2.5 选聘学生馆长,注重社团评估

学生馆长是一种由学生担任“馆长”以协助图书馆完成各项工作的荣誉和责任。近年来,为应对当下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日益丰富而借阅量和进馆人数逐年下降的趋势,一些高校图书馆尝试建立学生馆长制度。自2013年以来,相继有媒体报道了四川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图书馆选聘学生馆长的事情,让人感觉“学生馆长”这一新鲜事物似有流行之势。

笔者在一次与湖南大学图书馆老师的深度交谈中了解到,该馆的学生馆长制度创立于2013年,经过数年运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运作机制。其学生馆长候选人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通过二级学院推荐或自荐的方式产生,经过书面审查、面试、演讲答辩、试用考察等程序选出1名正式学生馆长,颁发聘书,任期1~2年;在全校学生范围内(含研究生) 招聘采访专员25名,任期1年。图书馆每年给学生馆长报销2000元的个人购书经费,下拨3000元的人员培训经费。学生馆长卸任后还可享受终身荣誉馆长的待遇,即毕业后依然可以拥有母校图书馆的借阅权限。图书馆从每个二级学院聘任1名采访专员,每年给每个采访专员报销500元的个人购书经费。学生馆长与采访专员共同组成图书馆的学生服务团队,主要职责从最初的文献信息“采、用”服务扩展到后来的阅读推广、资源推荐、人员培训、读者意见建议收集等诸多工作。该制度既解决了图书馆读书活动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又缓解了图书馆对社团干部的培训压力,在高校图书馆界颇具可行性。此外,隨着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学生社团数量的增多,对社团业绩的评估也很重要。考核材料应包括活动策划书及宣传方式、活动参与人数、活动PPT的制作、活动现场照片、新闻报道质量、活动资料的整理、读者评价意见等多个方面。为了保证社团业绩评估的客观公正性,每场活动至少应该安排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图书馆每年从承办活动的众多社团中评选出3~5个,授予其阅读推广突出贡献奖,颁发证书和奖金,参与校级优秀社团评选加分。这样既能保证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效果,又能促进社团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3 结语

问题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中,活动参与度不高、活动缺少创意、活动经费短缺、活动意识薄弱、推广人力不足、推广效果欠佳、缺乏评价机制等是广大一线阅读推广人普遍遇到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并非单个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交融的。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图书馆员应该创新思维,自觉研究,大胆应用,以求得真知,共同开创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罗林.推广学:农业发展中的信息系统[M].王德海,朗大禹,译.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43-54.

于良芝,于斌斌.图书馆阅读推广:循证图书馆学的典型领域[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6):10.

范并思.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5):6-14.

王新才.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96-100.

王波.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5:6-7.

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42-43.

谢相勋.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2-4.

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46.

宋晓莉,李雪垠.阅读推广实践中的几个误区及其应对策略[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5):37.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新闻[EB/OL].[2018-06-29].http://202.120.82.33/news/? cat=1.

苏州大学图书馆.我馆开展Living Book阅读活动[EB/OL].[2018-06-29].http://library.suda.edu.cn/b0/58/c4024a45144/page.h.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第116期鲜悦(Living Library):“江南文化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成功举办[EB/OL].[2018-06-29].http://www.lib.sjtu.edu.cn/index.php?m=conte.

王新才,谢鑫.阅读行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实施阅读学分制的动力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1):72-78.

张建平.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2):3-5.

猜你喜欢

困境分析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浅析农村电网的改革发展及困境
社会整合理论视域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与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