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10-08白天爱

文教资料 2019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期

白天爱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新时期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处在变革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面临挑战,如何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 新时期    思想政治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课程,对于引导学生的价值认同、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课在学生价值观培养方面的目标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价值观培育目标不能充分实现的表现及原因

1.高中生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问题。高中生的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期,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和诱惑。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上存在偏见。他们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课是空洞说教,课堂无心认真学习,课后不愿亲身践行,勉强学学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部分学生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存在片面的理解或对“自由、平等、公正”的理解绝对化,表现为在学校生活中不愿遵守纪律,随意迟到、早退、顶撞老师,有的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校园内“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欺凌其他同学等。这些现象影响高中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2.学校教育中存在德育弱化现象。当前,应试教育理念在一些学校和教师中还根深蒂固,在单纯追求升学率办学理念的影响下,价值观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薄弱的环节。教育内容上存在成人化、简单化倾向,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思想要求和生活实际相脱节;教育方式方法上简单粗暴,未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处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上不能把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有机结合起来,存在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在课时安排上尽量向高考“主课”倾斜,德育活动时间得不到保障;在评价机制上重学习成绩,轻品德修养,存在“一边倒”的倾向。这些表现给高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负面效应。

3.时代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趋多样化,这些都会不可避免地给高中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影响。电视节目、互联网等给高中学生带来信息,在丰富知识、丰富生活、拓宽视野的同时冲击高中生的价值取向。他们经不起一些落后的、腐朽的、庸俗的价值观的误导和诱惑,在娱乐消遣中会不自觉地树立一些不良的社会价值观。

4.家庭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的缺失。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农村孩子中留守孩子较多,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把孩子教育任务交给上一代。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溺爱,孩子教育放任自流。部分孩子从小在“我是最棒的、我是好孩子”的表扬声中长大,人生观、价值观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有些是歪曲的、不正确的。如:行为自私,不懂得感恩,缺乏全局意识、法律法规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和忧患意识等。一些孩子存在一些恶习,家长对此束手无策,只能把问题孩子交给学校和老师,片面依赖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学生价值观培育存在空挡,价值观培育缺乏系统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强化建设自身建设,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理想信念坚定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靠价值观自身具有的正义力量,又要靠教育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既是教师素质形象的展现,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做到知行合一,一言一行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净化学生的心灵。例如,敬业、平等、奉献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思想政治课;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在课堂上告诉了学生应该怎么做,而自己在实践中没做到,这样学生会认为老师上课讲的都是假的,从而失去对老师的信任,不服老师课堂上讲的观点和理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教育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自己就要做到不说脏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但有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有利于增强教育效果。

2.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切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体系中既有全方位渗透,又有单项强化。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高中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价值观教育的“亮点”,充分释放教材价值观教学内容的能量。如在高一经济常识“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的教学中,让学生观赏“人民币”上的图案,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第五套人民币”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伟大的民族文化。学生学完这一内容,除了了解经济常识的原理外,还深深地被祖国的伟大和壮美所震撼,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情油然而生。

3.营造氛围,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传递正能量的大平台。对高中生进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观念、新思想、新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坚定理想信念,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理直气壮地宣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课堂教学氛围,振奋学生精神,激励学生真学真做。例如在教学“文化生活”第七课“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给学生讲历史英雄人物、历届全国十大道德模范和对新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百名优秀人物的故事,通过讲故事、课堂辩论、亲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接受爱国情感的熏陶,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然而然地植根于学生心中。

4.拓展课堂教育效果,延伸教育链条,让课堂教育效果不断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注重把教材内容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教学内容的厚度。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事件,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关心国家民族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学生跳出教材、走出课堂,关注社会生活,在实践中修正或完善自身的价值观,提高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和能力。如学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节内容之前,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农村,把调查我国的“三农”现状作为寒假作业,请高一全体学生利用春节,调查身边农民收入状况,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从中真實地体会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现实国情,并对如何发展“三农”振新农村经济建言献策。通过社会调查,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效国家的责任感。

5.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营造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教材中的价值观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及其他选修模块关注并反映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解决各种冲突与矛盾。如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新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栏目,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悟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为终身健全发展奠定基础,在生活化教学中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项良.社会立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2]边继雪.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3]武春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4]王芳.在乡土、乡情、乡印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5).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期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