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窦桂梅的教育艺术

2019-10-08张雨梅

文教资料 2019年6期
关键词:窦桂梅公开课语文

摘    要: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从教学名师窦桂梅身上可以找寻到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途径。窦桂梅的教育艺术关键词是爱心、勤奋、专注,学习她的为师之道,也就是坚信自我的成才之路。

关键词: 窦桂梅    语文教学    教育艺术

几年前,在中国教育学会的组织下,作为一名基层学校推荐的青年语文教师,在西北师范大学,我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的一堂语文公开课。窦桂梅老师是我仰慕很久的语文教学名师,作为一位西部地区基层乡村教师,我和窦桂梅老师的地理距离是非常遥远的,虽然很早就接触到了她的各种录制的公开课和一些理论文章,但是近距离感受名师的教学风采却始终没有机会,能够现场聆听一节她的公开课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在西北师范大学聆听的窦桂梅老师的那堂语文公开课令我终身难忘。窦桂梅老师的公开课是《我的爸爸叫焦尼》,她首先联系的是学生实际多维阅读体验,引导学生从作家、画家等多角度品读这个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窦老师将课文与学生的成长经历有机地结合起来,品读感悟,层层深入。窦桂梅老师的那堂语文课果然精彩,不断博得阵阵掌声,甚至说,她虽然在老去,但仍在不断超越着自己。后来,回到工作单位后,我在网上买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等书籍,认真系统地学习了窦桂梅老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更多地了解了她从教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在她身上,春蚕、蜡烛的精神是最恰当不过的比喻。我深知,所谓名师,从来不是生来就是的,既然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育人作为一种良心,那么在窦老师每一堂课的背后都有着怎样大量鲜为人知的付出和探索呢?

一、教育事业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业

从事教育事业的前提是热爱这份事业,不仅要把教育当作一项工作,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走得从容。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就不会像窦桂梅老师那样讲好每一堂课,把课上精彩。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是一种用生命进行的付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彬教授评价窦桂梅:“站在讲台上的窦桂梅,神采奕奕,她能营造一个磁场,如同头上有一轮光环,让人不容拒绝地被吸引,她的声音,抑扬顿挫,柔美深情,富有感染力。之前,我和她通过多次电话,电话里的声音,干涩,简单,甚至潦草。台上台下,恍若两人。这个已近中年的女人,把她的精、气、神全放在课堂。她告诉我,以前每天傍晚回家,累得什么都做不了,先睡一觉,10点以后再开始工作。现在,她在学校花时间‘独处,而后再回家。”

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林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教授,据学生回忆,有一次,大家请已退休在家的林庚先生给大家做一次报告。林庚先生为此准备了许久,他在课堂上忘情地讲了几个小时,结果回家后累得大病一场,几个月后才恢复了过来。我想,对于把一个教学视为生命的教师来说,他(她)必定是在用生命上好每一节课,对于这样的老师,每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位或者几位,否则,一个人的学习生涯将是多么不完美,令人遗憾。

窦桂梅老师谈到自己:“在掌声和鲜花的簇拥之外,我清晰地知道,要把每一节课当作公开课上,还真得上得出名堂……我要学的东西是那么多,为此,我的课才具有理念与思想的支撑,我的课才会上出风骨。晨读时间,我和学生一起背诵古诗;在语文活动中,我和学生一起讲成语典故和寓言故事;晚上,我还要阅读大量文学名著和教育专著。”其辛苦可想而知,没有一节公开课是轻松可以获得掌声的。

当然,学无止境,教也无涯。有一次,我在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一书里面选了许多幅窦老师的照片,其中有一幅是她上中师时在师范学校的琴房练琴的照片,窦老师考上师范时15岁,毕业时也不过19岁,那张照片上的窦老师是那么年轻,那么秀气,作为同是上过中师的我来说,对于这幅照片我感到格外亲切。曾几何时,我们的窦老师也是如花美眷,在年复一年的教书生涯中,当收获的季节到来的时候,方感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教育事业是伟大的,它值得每一个教师去探索、去奉献。窦桂梅老师所达到的事业应该成为每一个投身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的榜样,读懂她,便会读懂一位名师从何处走来。

二、教育事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和完善的过程

虽然教育者终有一天会老去,然而教育不会老,窦老师这样要求自己:“让我们凭着对教育、对学生和对自己生命的热爱,竭尽全力,让自己的课堂因激情定格一些特点,渐成一种特色,最终,拥有风格,放出光彩。”教育工作不是一个容易让人容颜年轻的事情,我深知,學生的成长,教育事业的发展,每一处都需要汗水浇灌,教育工作,不仅是智力上的投入,还是体力上的投入,身心俱疲,然而看到民族振兴,国家兴旺,教书育人,乐在其中,不知老之将至,这种衰老不正是教育事业万古长青的另一处表现吗?

当今是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工作者只有活到老学到老,坚持不断地自觉学习所教学科最先进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牢固掌握教育教学所需的知识,不断学习和借鉴中外各种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法,努力寻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俯下身子,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观念、新挑战。比如窦桂梅老师,应该说她的教学成就足够她缓一缓、歇一歇,甚至不用学习也能躺在取得的成绩上,一般来说,都是别人在她那里学习,总结经验,而她却始终没有放松学习,几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始终充满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在语文教育教学上走出新的路子,始终没有成为“老去”的一代,虽然时光催人老,但是她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走在最前列,没有刻苦的付出和持续的学习,这种成绩是很难达到的。

三、教育事业要起到为学生成才打好基础的作用

窦桂梅老师说:“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往简单里说,也就是教给孩子三件事:写一手好字,有一副好口才,写一篇漂亮文章。往复杂处说,一个孩子碰到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是一生的福气,甚至是几世修来的福气。”这样好的老师,又需要多少年“修炼”呢?我国教育发展问题除了经济文化等因素制约以外,教师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升教师的素养,成为发展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不管是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教学,还是做人方面的教育,教师的作用都显得至关重要。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孩子的可塑性还很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当然,小学教育不仅局限于知识和能力层面教学,还要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实,对于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来说,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不过有的成熟,有的不成熟,有的健康,有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他生活和读书中接触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其人格的形成。窦桂梅老师说的一个孩子一生碰到一位好的语文老师会是一生的福气。大家可以设身处地地把这个孩子看作自己,让那种爱和关怀始终陪伴着自己,从读书到做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碎片化和飞速发展的世界,从社会环境整体构成来看,越来越复杂,错误的信息和价值观随处不在,尤其随着智能手机、微信、QQ及各种自媒体平台的普及和发展,教师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充当孩子成长和成才道路上的指路人和知心朋友。教师要充分利用讲台这一比微信平台还要重要的“阵地”,利用小学六年级12册语文课本中各种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文担当起培养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关怀和发展的机会。课文可以说是一个个例子,但是又不仅仅是一个个“例子”,促进每一个孩子身心快乐发展健康,塑造孩子健全和理想的人格,可以说是语文和语文教师的天然使命,责无旁贷。比如窦桂梅老师引领学生从画家角度理解《我的爸爸叫焦尼》这个故事时,有一个学生从构图上分析,认为前面几幅图以长方形为主,说明家庭不完整,最后一幅图处理成图形,表达作者希望这个家庭能破镜重圆。窦老师及时给予了表扬,这位学生很自豪,在以后课堂中,这位同学举了很多次手。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学生感受人间父爱的伟大,爱可以创造出惊人的奇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适时向学生介绍汶川地震中一件件感人的事迹,通过中外典型人和事的对比,体会爱的伟大,感受灾难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的人生观。比如通过讲授课文《中彩那天》,让学生体会诚信乃是人之根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让学生懂得财富观要建立在健康的人格培养和奉献社会的基础上,财富不是一味的占有,坦率地说,人性需要从小慢慢引导,爱财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如何让孩子正确处理财富,就需要及时和正确引导。教育的过程不是说教的过程,需要一位教师专注教育事业一辈子,像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样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才能无愧于“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一崇高的称谓。

四、为什么要学习名师的教学艺术

北京大學教授钱理群先生经常谈及的一个话题是在他生命最为灰暗的一段时期内,通过读书和鲁迅先生心灵相遇。一个优秀人物的榜样力量是可以超越地域、超越时空的。我与窦桂梅老师相识,首先是了解她的事迹,读她的文章,然后接触到她的课堂实录,直到坐在她的课堂下面做一位学习者,我从中收获颇多。这种收获,有知识上的,方法上的,也有人格及精神上的。在她这里,我读懂了语文原来这么美,这么意蕴深厚,更重要的是,我从中读懂了从事小学教育绚烂的光彩。当生命的秋天到来,当别人收获着衰老,教师却迎来桃李满园的芬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郑金洲.教育絮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张雨梅.在名师的课堂上[J].小学语文,2011(6).

猜你喜欢

窦桂梅公开课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从学生精神世界出发探析窦桂梅语文教材观
用文学教育启蒙心灵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新启示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