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与对策

2019-10-08金少芬

文教资料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管理对策互联网+

金少芬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技术逐渐被应用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结合互联网优势可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水平,但也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有效对策尤为重要。

關键词: “互联网+”时代    学生社团    管理对策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方向,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时代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是当今高校重点育人目标,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改革,以顺应社会时代发展需求。分析“互联网+”时代对于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带来的影响,积极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更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社团的主要特点

高校组织的学生社团能够打破年级、系科界限,将爱好相近的同学团结在一起,有利于突出学生特长。高校学生社团是文化建设重要组织机构,内容丰富多样,具有特殊性,能够开发学生更多潜力。

(一)时代性与传承性特点

高校社团的建立以校园文化为核心,各种元素相互碰撞能够挖掘学生更多潜力,由于受到社会因素、国家政策的干预,校园社团建设体现出了很强的时代性。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让大学生能够快速融入社会,高校社团活动应该向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此外,高校社团活动不应该仅局限在校内,还可以扩展至校外,让大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思想,能够为社团带来更多新鲜的元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社团通过网络技术能够拉近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保证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突出社团的时代性特点。社团建设围绕校园文化展开,每个成员都对高校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在社团活动开展中传递着校园文化,体现了高校社团的传承性特点。

(二)教育性与文娱性特点

高校建立社团的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兴趣相投的同学组织在一起,相互讨论、学习更多有趣的知识。结合互联网促进社团成员之间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知识、技能,每个成员都可以为社团提供新的活动建议。为了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可组织一些娱乐性互动,发挥社团的文娱性特点。社团以发挥队员自身价值为主,组织一些合理、科学的活动,提高学生凝聚力和对团队合作的体验,具有育人的特点(1)。

(三)个性化与大众化特点

高校社团建设门槛很低,很多社团都是在学校教师引导下自发形成的,社团活动内容没有过多限制,社团整体建设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参加相应的社团,能够帮助学生拓展兴趣,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学生通过社团活动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整体情况,进而在职业规划中融入社团文化,充分发挥个性和优势。高校社团活动对成员没有过多限制、要求,社团成员通常由感兴趣的学员组成,体现了高校社团建设的包容性,包容性能够促进学生个体个性化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

高校社团对于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影响非常深远,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业余爱好的施展空间,帮助大学生个人兴趣培养,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然而由于高校学生社团自身具有自发性、松散性特征,导致社团合理化管理困难,分析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为良好的社团管理提供改革方向。

(一)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不重视

高校管理工作通常会将重点放在教学管理上,忽视学生社团管理,学校的不重视会影响学生参加社团的态度,不利于规范社团成员行为活动。学生在社团中的发展没有受到有力约束,也没有重视互联网在社团建设管理中的作用,随学生兴趣开设相应活动,活动效果并不显著。

(二)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功能承载力不强

高校将互联网应用于学生社团管理中,网络成为社团成员文化功能承载的重要平台,高校可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宣传社团活动思想,增进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碎片式的社团文化思想传播,无法有效实现社团文化的承载力,不利于学生长期学习成长及对高校文化精神的传达(2)。高校社团发展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简单的互联网社团管理模式无法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功能,高校学生社团需要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管理形式,提高学生社团文化功能承载力。

(三)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

高校虽然设有专门管理学生社团的部门,但就现状而言学生社团管理并没有达到预想效果,由于社团组织制度管理不明确,存在多层级结构管理的复杂性,影响学生社团管理质量的提升。学生社团管理通常采用一致的方法,而忽略社团的独特性,不同类型的社团没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很难达到管理效果。社团管理过于严谨或过于松散,都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无法调动社团管理者及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组织活动没有正确、清晰方向的引导,导致大学生没有社团组织观念,在“互联网+”背景下很难找到有效的社团管理制度,削弱大学生社团管理的个性化和制度化发展。

(四)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活动经费保障不足

影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主要原因就是活动经费不足,由于活动经费有限,导致学生社团的开展没有资金保障,影响社团管理水平的提高。国外通过高校为学生创建了各种实体,能够提供良好的社团管理条件,社团活动成为不依赖行政拨款的自主活动。但我国高校社团活动经费十分有效,主要来源于学校给予的和企业活动赞助的资金,活动经费不够稳定,无法满足学生社团活动建设改革需求。此外,很多高校对互联网的了解不足,还没有建立起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社团管理活动经费扩充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有效的方式,结合互联网模式拓宽活动经费来源。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对策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高校应该结合互联网更好地进行社团管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宽教育渠道。提升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是“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重要思路。

(一)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认同”及“品牌化”的创新思维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价值教育为主,而“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思维为分享和互动,需要在传统价值教育基础上融入互联网思维,促进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优化升级。价值教育不仅包括学生的理性知识,还包括价值行为实践、情感认同等,高校应激发学生积极的价值态度,保证学生抱着良好的心态参加社团,促进学生自身优势发挥。在互联网成为学生社团管理载体时,高校应该积极向学生传达互联网在社团管理中发挥的积极意义,站在大学生角度充分考虑其主体意识、参与意识(3)。以学生为本开设社团活动,让学生能够完全展示自我特长,坚持“互联网+”时代下的“价值认同”思维。

除此之外,“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是創新思维,高校是创新改革的重要场所,为了培养更全面的人才,学生社团管理需要重视创新形式。只有突出社团活动的独特性,才能保证社团文化的有效表达,提升社团活动价值。因此树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品牌化”创新思维非常重要,能够加强社团凝聚力,维护社团长期良好地发展。

(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遵循整合思维

在“互联网+”时代影响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应遵循整合思维,对各类型社团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提高社团管理质量。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需要通过精细分类实现思维整合,进而保证学生在社团里规范思想,针对不同兴趣的学生积极采取有效的社团管理。基于“互联网+”模式,对不同类型社团进行有效整合,提高社团资源利用率,保证社团之间能够有效沟通、联合,真正帮助学生拓展社团活动深度。将娱乐、专业、学术、实践等不同类型社团进行科学整合,切合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活动环境,利用自媒体平台充分利用社团资源,拓宽活动的表达方式(4)。

(三)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坚持“生本”原则

“生本”原则可以引导高校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实现“互联网+”模式在社团管理中的优化应用,改革传统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只有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提升大学生整体素养,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需要不断帮助学生确立理性的价值认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需要坚持“生本”原则,重视与学生的深入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完善学生人格的同时为其发展提供更优的环境,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优势发展。不断完善高校社团管理方式,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坚定立场,优化社团原本扁平的管理机制,提升高校社团管理质量。

(四)高校学生社团坚持互联网管理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应该利用各种多媒体平台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的优化管理,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可利用微信群、QQ群等对社团活动进行宣传,进行更多的交流,提升社团活动的执行质量。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规范交流信息、内容等,保证每一位社团成员都能在网络群组中有效发言,避免刷屏现象。针对社团活动进行积极讨论,社团管理者通过网络将活动内容上传到网上,不断宣传社团活动,提高社团活动的参与度。

综上,高校社团管理能够帮助大学生丰富课余生活,各高校都十分重视社团管理发展情况,应积极探讨社团管理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对策,以提高社团管理质量。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校社团管理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高校在实践中探寻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强化兴趣技能。重视调整大学生整体思维,以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环境,提高社团活动的参与率,保证高校学生社团在互联网时代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国赞,项建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重要意义探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7(03):157-158.

[2]林莹.“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社团发展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12):29-31+34.

[3]赵建,郭兴华,张丽.“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社团文化建设[J].文教资料,2016(23):54-55.

[4]赵德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模式的重构[J].运动,2017(15):81-8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盐城市社科应用研究立项课题《“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研究》(编号:18skyy50)最终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管理对策互联网+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