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安处是墨香
2019-10-08何小兰
何小兰
莺飞柳绿的三月天里,握一卷书在手,或静坐桌边闲读,或小立窗前清赏,文字与春光共生香,如花在野,如心离尘,皆是春月乐事。
拣一个薄雾的清晨,我前往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馆。在书架间踱步找寻喜爱的书时,蓦然瞥见书架上立着一套精致的儿童连环画,我欣喜地抽出,抚摩着光洁的书页,恍惚间,那一段童年的记忆如藤如蔓,在心扉悄然延伸……
一
我出生在闽东的一个小山村。小小的村庄攥着一把黄褐色的土地,三三两两的房屋隔着几条田垄和树林带,在袅袅炊烟里静默相对,彼此守望。目之所及处,一圈圈黛青色的山峦延展着温柔的曲线,云遮雾绕,无穷无尽,这让我总是无端地幻想与期盼:在山的那一边藏着怎样的风景呢?
望着绵延远山,枕着清风流云,我无知无邪地长大了。到了小学求知若渴的年纪,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对缺乏便暴露出来了。家里那几本连环画被我翻来覆去地看到索然无味,爸爸肚子里的故事也烂熟到我脑中了,学校课堂上那几本薄薄的教科书也无法满足我日渐贪婪的胃口。
于是,我把目光转向大舅的藏书。
大舅喜欢读书,喜欢听收音机的评书,喜欢哗啦啦地翻看报纸新聞,仿佛所有带有文字的东西他都能品出悠然绵远的乐趣。每每下班回家,天气好的傍晚,他喜欢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端着一本厚厚的大书,就着暮色余晖和木槿篱笆的疏朗碎影,安安静静地看着。偶尔读到会心处,他嘴一抿,抬起眼,透过渐暝的日色,穿过木槿花,一副兴致盎然、心满意足的样子,仿佛刚刚从某个好地方踱步归来。
当然,我也不闲着。大舅家有两大肥皂箱的小人书,摆得严严实实、规规整整,那是我儿时的“图书馆”!幼小的我一头扎进这书海里,恰似小老鼠进了大米缸,“嚼”得津津有味,乐不思蜀。一张张黑白薄纸,几幅精致插图,数行玲珑小字,一页页翻开,皆是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我尤其喜欢这些手工绘制的图画,一遍遍地触摸,特别的温润与细腻。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笔墨文化所承载的美学细节,精妙处绝伦,纤细处幽微。读完一本,我就拿纸笔细致地描摹这些插图,涂上色彩,贴在床头,歪着脑袋喜滋滋地看半天。
这些小人书,仿若一扇窗口,在我面前打开了人生百态:茶花女的善良圣洁,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一休的灵慧可爱……有情有义的人物,有滋有味的情节,在文化生活贫瘠的日子里,为我拓开一片舒朗、开阔的天地,让我恣意奔跑,自由成长。
二
我大学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年时间,我有幸遇见了很多才华横溢、个性十足的老师,在他们身上,我慢慢体会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的内涵。
中文系的王老师令我印象深刻,他面庞清瘦,声音略微沙哑,头发已染上点点灰白,却根根精神。王老师讲课从不用讲义和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口就可以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令我们又钦佩又羡慕。记得他的唐代文学课在每周二下午。窗外,日头已成夕照,映着玉兰树的枝叶,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在宽敞的阶梯教室里,听他谈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旷达人生,讲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芳菲意趣,聊摩诘居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淡性情……看他用潇洒的行楷,从容挥笔,细细的粉笔灰,簌簌落下。每当谈及最喜欢的阮籍时,王老师的眼眸里总闪烁着别样的光,神采奕奕,令我动容不已。
课上到傍晚,柔和的光线里,古诗词从泛黄的纸页间复活,一幅泠泠作响的水流、踽踽独行的身影、清晰细致的神采画面走入我脑中。平平仄仄的旧时光阴,让人沉静,也让人深情。于是,我豁然开朗——原来在素淡寡味的粥饭茶酒之外,还有这么浪漫的诗意存在,还有如此快意的生活姿态。
王老师说,对他来讲,人要读书,就像病人要吃药。这句话宛若一颗小小的种子,不经意间,落进我的心田,生根发芽,潜滋暗长。
于是,下课或周末的闲暇时间,我都泡在图书馆与书为伴。汪曾祺先生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确实,我几乎什么都愿意读一读,读传记小说,读散文诗歌,读教育随笔,读报刊……读得泛,也读得慢。醉心阅读之际,我渐渐渴望将内心涌起的各种想法诉诸笔端。于是,我开始尝试编织文字,在纵横交错的方寸之间缓慢爬行,在深深暗夜里一点点地推敲我的世界,我的梦。犹记得写作课上张老师大声地念出我的作文,尽管我脸上风平浪静,心里却乐开了花;记得第一次拿到稿费和样刊时在宿舍里兴奋地转圈圈;记得两百多人的课堂上老师夸我解诗有悟性,大家齐刷刷看我时的羞涩与暗喜……那些发出珠光的片刻一次次提醒我:所有的阅读都是在丰厚自己,成全自己。你没法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但只要云层不断地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总会孕育出甘霖雨露。
三
褪去书生稚气,裹着墨香一路前行。2013年8月,在风景宜人的鹭岛,我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第一次踏进这所农村完小,扑面而来的是无遮无拦的海风。在这偏远的校园里,我萌发了一个想法:让我和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在与一本又一本好书的遇见中,与一个又一个作家的对话中,长出柔韧的筋骨,打开新鲜的叶片;让每一个学生在滴露的清晨醒来,能捧起一本心仪的书,有滋有味地诵读着,与窗外的鸟鸣风吟遥相应和;让每一个放学回家的学生踏着夕照余晖,能和同伴聊聊一天的阅读收获,或对阅读角那一本还未读完的书心心念念,留恋不舍。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在墨香的浸染里,吟着诗词歌赋的学生徜徉于诗情画意中,面目清朗动人;临着书法碑帖的学生心怀热忱,写出一手清秀端正的汉字;读着儿童文学的学生放飞想象、天马行空,打造一个心仪的城堡……我静静地却殷殷地期待着。
站在讲台的日子里,那些曾经流淌在我幼小心灵上让我沉醉不已却又蒙尘已久的力量,开始在血液里复苏,澎湃,激荡。
要想读懂学生,亲近学生,就必须先读懂儿童文学。《爱丽丝漫游奇境》《柳林风声》《草房子》《小王子》《夏洛的网》《城南旧事》……从这些葱葱郁郁的文字丛林里,我读出了童年的浪漫,品出了人性的善良,悟出了成长的勇气;整本书共读、课前“每日一文”、晨诵诗歌……这些活动让我带着学生们在清芬弥漫的儿童文学里穿花拂叶,虽也有踏着荆棘前行的时候,却也不觉痛苦,不悲凉。
在融融春光里,想起那些适时为我点上一盏灯火的亲人、师长,那些在岁月里深情而专注的面容;想起那些点点滴滴的阅读时光,它们带给我的是一笔丰厚的馈赠。而今,我努力将这光亮,传递给我的学生们,愿他们在将来的日子里,以书为伴,学会敬畏,学会关爱,热烈而清醒地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南小学〓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