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参加家长会
2019-10-08贾琼
贾琼
我曾在中学担任过班主任,期间组织过多次家长会;自己的孩子上学后,我作为家长也参加过家长会。从组织形式上来看,中小学的家长会基本差不多,我也从来没想过家长会还可能以别的方式来进行。2004年,我到美国求学深造。一年后,儿子也来到美国读小学。2006年10月,我应邀参加了儿子所在的檀香山市Hokulani小学五年级的一次家长会。这次家长会改变了我一直以来对家长会在组织形式上的认识。
一、儿子神秘的家庭作业
2006年8月初,儿子开始了五年级的学习。9月中旬开始,我观察到他每天放学回家完成作业后,就开始忙于整理他的各种学习资料。他把资料按语文、数学、综合三门课程进行分类,整理后装进红绿黄三个不同颜色的文件夹里面。儿子告诉我,这三个文件夹是数学老师兼班主任Cruz老师统一发给每个学生的,但是他沒有告诉我这样做的目的。
前面的两周时间里,儿子主要是在收集和整理旧的学习资料。接下来,他只需把当天的学习资料按学科往文件夹里放就行了。资料整理完毕后,儿子便开始一页页地翻开仔细研究,然后对照老师发放的一个评价量表(Rubric),伏案做好记录。
几周的认真和坚持引发了我的好奇心,便询问他究竟是否在做什么特殊的家庭作业。他带着神秘的微笑冲我说了一句:“保密。”对于儿子的缄默,我也没有再追问下去,只知道他在用心做老师布置的事情。
二、别开生面的家长会
家长会的具体时间在10月中旬的一个星期三下午。我按时到了教室,教室的中间和黑板平行的位置摆放了一张长桌,面向黑板放了一张椅子,背对黑板放了两张椅子。儿子、Cruz老师以及实习老师Maria都在教室。语文和数学是美国小学里的两门主课,班主任往往由这两科的其中一位教师来担任。班主任的办公地点就在教室讲台边上的角落。儿子引导我坐在背对黑板的椅子上,他则坐在我的对面,斜对着两位老师。长桌上显眼地摆放着儿子几周来认真准备的红绿黄三个文件夹。
寒暄之后,两位老师就退回到他们的办公区域。我正觉得纳闷,只见儿子微笑着朝老师们看了过去,我用眼角的余光看见Cruz老师满脸笑容地对儿子点头回应。在礼貌地问候在场的三位女士后,儿子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流程:家长会时间为30分钟,他将用前20分钟向家长做汇报,后10分钟是提问和讨论的时间,老师将在讨论时间参与进来。他还特别嘱咐我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打断他。
儿子首先介绍了五年级开学以来自己在出勤、课堂参与、公益服务以及师生共处等方面的表现。他按顺序打开文件夹,注意介绍了本期所学的知识,包括重点和难点,总结了自己在各科学习上采用的学习方法和取得的成绩,还特别对各科学习上需要改进的方面、努力的方向以及具体指标都做了详细的计划和说明。
20分钟的汇报顺畅流利,语言表达清晰,我几乎不敢相信坐在我对面的是来到美国才一年多的儿子。回想他刚到美国时,曾在日记里写到“我犹如行走在充满怪兽的森林里的又聋又瞎又哑的残疾人”来表达他所遭遇到的语言与文化的挑战和困难。此刻,看着儿子表现出来的从容淡定和沉着自信,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Excellent!(真棒)”“Well done!(做得不错)”Cruz老师和Maria老师的话打断了我思路。这时两位老师走了过来,向儿子表示祝贺。我也起身向两位老师表示了感谢。
在回家的路上,儿子迫不及待地为我揭秘。一个月前Cruz老师就把这次家长会的组织形式告诉了学生,还叮嘱学生不要提前告诉家长。Cruz老师首先把家长会的要求及要准备的学习资料、评价标准以时间表的形式打印出来,发给了全班学生,还组织学生们认真学习。然后,按照时间表来检查学生们完成任务的进度和质量。最后,在家长会前几天进行预演,做到人人过关。听了儿子的叙述,我打心眼里佩服Cruz老师。她竟然能够让一群十来岁的孩子把一个难度系数不低的自评项目做得如此完美,而且保持近一个月的专注力和热度。
三、中美两国家长会比较
第一,美国家长会是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共同参加的会议;我国家长会是老师和家长两方参加的会议。
美国基础教育阶段一直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最近,美国学术界更是提出了孩子引领的学习(Child-led learning)的教育革新运动。两种教育理念的宗旨都是希望通过让孩子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负责。家长会由学生主持彰显了这些先进教育理念的实践活动。
美国老师在开学不久就让学生们知道他们需要主持家长会,需要向家长和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表现。这样的形式可以督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优势与不足进行全面检查,从而更好地确定努力方向和制定整改计划。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台下到台上的换位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我国的家长会通常是以班主任主持和家长参与的形式开展,家长成了局内人,而孩子们却成了局外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会基本上是老师的独角戏,家长只是被动地参加与聆听。虽然也会安排家长的提问环节,但在最后几分钟里,提问者和回答者都不可能就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以至于很多时候,家长会仅仅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教育效果。
第二,美国家长会的形式和时间,老师和学生知道,家长不知道;我国家长会的形式和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老师、家长和学生都知道。
美国学校为了做好家长会,师生之间开展了近一个月的准备工作。学校要求学生对家长保密,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好奇心,也乐于参与,家长不知道详细计划。这样的做法十分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教育同盟关系的建立。这种关系可以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产生共鸣,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情感协调和相互沟通,对师生双方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家长会通常安排在期中考试之后,由教师主持,家长聆听。家长会召开之前,家长和学生都处于焦虑和紧张之中。组织形式也不利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心理同盟关系的建立。
第三,美国家长会促进了学生教育目标高阶能力的培养;我国家长会还没有上升到教育目标高阶能力的培养上。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指出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包括六个阶段: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前三个教育目标通常被称为初阶目标,后三个为高阶目标。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在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得到广泛的运用,也在家长会的策划上得以体现。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家长会的准备和主持工作恰到好处地为孩子们提供了完成教育高阶目标的机会。
在美国老师的策划和指导下,全体学生实际上参加到一场有意义的教育评估活动当中。这种做法的好处有三:其一,学生的参与过程实际上已经让学生巧妙地实现了高阶教育目标。其二,参与教育评估活动,让学生们掌握了教育评估量表以及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其三,开展自我评估对学生们是一次宝贵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的实战演练。这样的家长会,让学生了解了教育目标、评价量表以及评价手段等。特别是自查自评过程,使得评价过程更加有意义。
在召开家长会之前,我国的老师也会让学生准备资料,比如考试试卷和家庭作业本等。家长会当天会交待学生把这些资料放在自己座位上,以便家长参加家长会时坐在自己孩子座位上时翻阅和查看。就教育目标的评价方面而言,收集资料只是评价的一个前期准备过程而已,没有经历评价环节,教育目标是不完整的。
第四,美国家长会需要师生一对一较长时间的合作互动准备;我国家长会基本由老师负责,师生互动特别是一对一的准备环节缺失。
在美国,为确保家长会顺利进行,老师对学生开展了长达好几周的指导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增加了解、培养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家长见面会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同等的爱护和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
当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中美的国情差别。比如,美国公立中小学的班级人数大概在20~25人,私立学校的班级学生人数更少,对于举办此类形式的家长会的可能性大。国内中小学的班级人数一般是美国中小学人数的两倍,對于开展这样形式的家长会难度大。完全照搬美国的一对一家长会不大现实,可以采取小组家长会的形式,举办3~5个学生为一组的家长、学生和教师的三方家长会。
在与国内教师的交流交往中,我发现有很多敬业优秀的教师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与家长沟通交流,学校也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学生和教师三方家长会。不仅如此,很多学校还会邀请教育专家走进校园,为家长举办家庭教育和家长成长讲座,帮助家长提升家教知识和技能。相信由家长、学生和教师三方共同参与的家长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