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旅游推广”合作研究
2019-10-08冯熙
冯熙
摘 要: 汉语既能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推进扫清语言障碍,又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推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体,因此汉语国际教育学习与不同业态的跨界合作,存在碰撞出“火花”的可能。本文以国际旅游胜地桂林为例,结合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现状,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旅游推广”合作研究的探讨,力求达到汉语国际教育与旅游推广的共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汉语国际教育 旅游推广
一、“一带一路”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带来新契机
(一)留学规模持续扩大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动力,也提升了影响力。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留学生人数发生了喷井式增长。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高等院校外国留学生人数共计48.92万,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其中学历生24.15万人,占总数的49.38%,同比增幅15.04%。截至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35所高等院校学习,我国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二)生源结构不断优化
为鼓励更多优秀的海外学子来华,引领汉语国际教育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我国提高了奖学金的覆盖率和份额。据统计2017年共有来自180个国家的5.86万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在华学习,占总数的11.97%。其中学历生5.16万人,占奖学金生总数的88.02%,硕博研究生共计4.08万人,占奖学金生总数的69.57%,比2016年增加了20.06%。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生源层次结构,而且促进了学科分布更加合理。其中文科类专业的留学生人数仍排名首位,占总人数的48.45%;而工科、管理、理科、艺术、农学等学科留学生人数涨幅明显,同比增幅均超过20%。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留学生旅游市场重视程度不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据了来华留学大军的半壁江山,“旅游”作为他们来华生活的重要活动,成为他们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第二课堂”。然而现阶段旅游部门对于留学生旅游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旅游企业或组织推出的留学生旅游专类产品较少,旅游营销策略针对性不强,鲜少针对留学生旅游行为的特征及偏好对旅游产品进行细分。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桂林市一直以来致力于不断加强城市建设,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然而现阶段桂林市部分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仍有待优化,相关旅游规定还应修订和完善。如景区大多数有英语等国际上使用范围较大的语言提示看板,却少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经调查发现,不少来华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英语等通用语言能力相对较弱,很多留学生在公共场合看到看板提示并不能准确明白其中的含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体验。
(三)操作程序繁琐影响旅游体验
通过调查发现,影响留学生旅游体验的因素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语言障碍、操作程序不够人性化、旅游经费、旅游信息不对等。当前留学生旅游出行主要选择网络购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购票难”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购票应用程序(APP)只有中英文服务,不少应用程序存在很多验证项目,这些烦琐鸡肋的程序步骤时常令母语是汉语的中国人头疼不已,对于汉语水平或英文水平不高的留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当前针对留学生旅游活动的细分旅游产品不多,能够提供从购票出行到住宿餐飲一条龙服务的应用软件较少,旅游服务不完善,因此在旅游之前,大多数留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做旅游攻略。
(四)跨领域、跨业态亟待交流合作
旅游可以成为留学生来华生活的美好记忆,能够唤起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及语言的热爱,增加他们获取中国“元素”的主动性,提升我国经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旅游能作为留学生习得汉语的“第二课堂”,夯实他们的汉语基础,加快汉语学习进程,提高汉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调查发现,不少高校汉语教材相对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变化和实际生活需求;教学方式单一,以讲授为主,学生真正参与互动实践的机会较少;课程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难以全面考核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旅游推广”的新尝试
(一)学校:搭建留学生旅游活动平台
1.借助旅游促进语言习得。
第一,要更新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用性知识,丰富授课形式和考察形式;第二,教师需要更新观念,语言的习得不仅限于课堂乃至校园,以“语言实践”、“社会考察”代替“旅游”,让学生更好地使用汉语,接触中国文化。第三,学校每个学期在组织留学生旅游活动之前,为留学生开设旅游专题课程,通过学习景区的讲解词,了解景点的风土人情等,增加来华旅游的知识储备。
2.健全开展旅游活动机制。
一方面,学校可在每个学期适当安排旅游周,并在报到、注册时告知,使留学生在思想上、经济上都有所准备。另一方面,留学生是旅游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虽属于外国人群体,却不同于长期定居中国的外国人,也不同于专门来华观光的外国旅游者,具有在校大学生和外国人的双重身份。学校在组织留学生开展旅游活动的时候,要有针对性、有取舍地选择景点,有选择地考虑旅游类型和旅游产品,注意避免走马灯式不断变换旅游地点。
(二)旅游企业:加强跨界合作
1.互联网推广。
留学生日常获取旅游信息的首要渠道是网络,针对留学生市场的特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加强与学校的合作,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了解学生的旅游行为特征和偏好,为留学生量体裁身地制定准确细分的旅游产品。第二,根据调查反馈,建立韩文、泰文等多种语言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为更多不同国籍留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信息。旅游信息应尽可能全面,版面清晰简练,要符合外国人浏览阅读的方式,使留学生对产品、服务及价格一目了然。同时简化旅游产品购买流程,提供多种语言的网上咨询、产品预订及在线购买的服务。第三,设立论坛,建立评价和交流体系,方便留学生发表产品体验与交流,此举可以督促旅游企业提升自身旅游产品及服务质量,进而增强留学生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好感度和信任度。
2.校园推广。
第一,校园内设立营销点。面对面直接与外国留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向留学生介绍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第一,时间快速、准确地获取潜在客户反馈,为进一步营销及长期关系的建立提供支持。第二,邀请留学生代表免费体验旅游服务。旅游企业可与桂林市本地各高校留学生协会取得联系,在每个学校抽选几名留学生代表体验免费的旅游服务,通过代表们的体验感受发布论坛、朋友圈等使营销推广更有信服力,更易被留学生接受。第三,开办公益性的旅游专题讲座。与学校合作,向留学生提供免费的关于中国旅游知识的讲座。让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企业产品和服务,并且产生信任感。
(三)政府部门:完善留学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丰富奖学金层次,扩大留学生规模。
丰厚的奖学金是吸引留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我国为留学生设立的奖学金主要有学历教育奖学金和项目奖学金。在已有奖学金体系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和高校还可设立多级别、多层次的市级、校级奖学金,扩大留学生的奖励范围。其次,高校在突出学校的专业特色与学科优势的同时,还应积极与国外高校和国际教育中介机构建立联系,寻求与国外相关学校开展双向交流、合作科研和联合培养的机会,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学历留学生和短期研修交流生,进而推进留学生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体验。
第一,构建旅游交通网。重点抓好景区内道路环线,景区与高速公路、干線公路连接道路,景区与景区之间的公路建设,充分改善交通条件,极大地方便游客。第二,加强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与景区标示的多语言设置,继续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第三,修订和完善相关规定,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第四,不断升级旅游服务功能。以智慧旅游为重点,完善和维护旅游资讯服务,为游客提供一条龙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宝贵,尚笑可.“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传播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作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2]邹佳静,张光明,王宇鑫.“一带一路”战略下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以江苏省高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8).
[3]赵静.青岛外国留学生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硕士研究生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旅游推广合作研究——以国际旅游胜地桂林为例”(项目编号:XYCSW201803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