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浅析
2019-10-08贺保平
贺保平
摘 要: 当下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它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广大农村学校,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不容乐观,普及率不高,使用效率不佳。鉴于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农村学校的投入,切实采取新举措、新模式,对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加快信息化建设,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要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提高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应用现状 应用策略
一、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一)“班班通”应用现状。
随着国家对教育现代化的投入,农村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学校先后安装了投影仪、化诚一体机(全县农村学校安装210套)、威科姆壁挂式教学机(全县农村学校安装187套)、ACER电脑主控机(全县农村学校安装140套),加上鸿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装备,电子白板设备和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激发了农村学校师生的应用热情,可是实际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农村学校以教学效果要看分数,绩效要看教学成绩,这就无形促使语文教师注重应试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对信息技术应用不高,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能力比较低,一些语文教师只把电子白板当做教学用具用来搜集教学资源或者当作屏幕代替板书进行演示,白板的一些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交互”功能更是无从谈起。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语文教师只在公开课、示范课展示时才大量使用。部分语文教师因技术欠缺,对信息资源的使用时机、使用效益、使用数量、使用环节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技能比较弱,互联网成为农村语文教师获取资源的主要方式,学校缺乏学科资源库的建设,由于信息沟通不畅,校级之间、同事之间对教育资源的共享效率不高,对远程教育资源个性化加工改造效果不强。例如,“三通两平台”设备的应用在其他地方已经成为常态化,但在农村学校设备的应用管理制度不完善,资源建设滞后,有的地方因比较偏僻,网络得不到普及,有时网络不通,有时网速较慢,部分语文教师因种种原因沿用以往的教学手段,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在课堂上信息技术得不到高效利用,而且农村语文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不够熟练,只停留在肤浅层面。
(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现状
甘肃省自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以来,农村语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对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了诊断测评,进行了不低于60学分的远程培训,但培训中一些老龄语文教师特别是教学点的老龄语文教师学习意识不佳,有的还请人登记、学习。由于更新时间的方式不是边看视频边回答问题,而是10分钟内更新时间,有的语文教师采取轮班、轮流更新时间,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和学习总结大部分都是在网上下载,有的甚至没有改动,学科班级管理者审阅不严。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在一些学校流于形式,只是为了语文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完成培训学分,然后拿到培训合格证。
二、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思考
(一)上级主管部门实现培训“新举措”,提升农村语文教师信息化水平。
在农村学校,要探索和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师的特点,定期对在职中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教育信息的基本技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农村语文教师可以充分有效利用网络研训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例如观看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中专家的讲座视频、优质资源利用,强化环境体验,革新远程培训时间更新方式,即采取边看视频边回答问题,布置实用、与讲座有关的可操作的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技能作业,而非信息技术应用理论成果,使语文教师在学习、实践、应用、提升中得到锻炼,同时建立学习效果及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建立统一、交互的县域教育中心数据库,建立完善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所有应用系统统一访问和单点登录,实现应用系统间的协同工作,搭建资源管理平台,统一全县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平衡,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利用各种空间与平台、微信公众号、博客、QQ教育群等实现老师互通互联共享,促进农村语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升,实现农村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质的飞跃。
(二)农村学校采取“新模式”,加快信息化建设。
农村学校要处理好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建立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督察制度,促进语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建立信息技术语文教师队伍的岗位适用机制。
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坚持校本培训与网络培训、委派培训等工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健全语文教师管理机制,完善语文教师考核制度,让语文教师从繁重的文本备课解放出来,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备课实验研究,形成“任务分解→主備上传→跟帖研讨→二次备课→复备→课后回忆与反思”的电子备课模式,真正做到无纸化教学。让语文教师从大量的抄写教案中解放出来,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检查语文教师教学常规时,坐在办公室就可以看到所有学科语文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进度,适时反馈非常方便。学校应在日常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强化学生信息化的应用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兴趣,抓好信息技术课堂外辅导,组织有兴趣的学生,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将各种优质资源上传至教育平台达到共享的目的,同时利用网络实现上级文件、通知、任务的传递,这样无需中间环节,方便领导随时查看,了解分配的任务数量、领取人及其进度情况,跟踪监督,提高执行效率,加大执行力度,形成亮点,搞出特色。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轻松、直接、公平地在线发言、交流,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共享,达到互相促进和增值的目的,形成规范、科学、开放的学校制度和管理文化,促进学校信息技术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农村学校语文教师。
1.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提高信息化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随时随地随身关注学生的学习。未来将是数字化时代,教育将是数字化教育,语文教师应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示范、指导、评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语文教师应做信息技术的实践者,与学生一起拥抱新技术;做终身学习的示范者;做学生成长的陪伴者,构建彼此信赖的渠道;做教学模式的创新者,设计学习的过程;做个性化学习支持者,让学生在真实和虚拟的体验中主动发问;做信息化教学研究者,建构教育新方法、新模式、新秩序。
2.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提高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强化教与学效果。语文教师在平时把学习、掌握、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当前提高自身教学基本功的手段,认清自己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主力军的角色,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做到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和预设性、传统黑板、现行教育技术、新课程标准、实时教学评估等的高效融合。“语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6.8.
[2]陈贤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语文教师培训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