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对农村厌学儿童的矫正对策
2019-10-08方燕
方燕
摘 要: 厌学儿童是主观上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有明显表现的学生。轻者,主要对上学不感兴趣,在校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重者,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上学和学习的厌恶情绪,最终可能会选择逃学、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本文结合课题研究,从班主任工作入手,结合农村学生实际,提出对农村厌学儿童的矫正对策。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厌学儿童 矫正对策
厌学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失去动力,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厌恶甚至持抵触状态的一种学习障碍,也是令家长、教师头疼的问题。厌学是小学生最具危险性的一项心理障碍,尤其是班主任千万不可等闲视之。通过调研,班主任可从自身入手,倾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转变学习心态,树立学习信心,帮助他们走出厌学的误区。
一、班主任对厌学儿童要有“爱心”
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基础,更是对厌学儿童的一剂良药。班主任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是关心关注每一名学生。其实爱心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操守。每一个孩子虽是全班学生的几十分之一,却是一个家庭的100%。部分教师片面认为班里学生多,一个管不好没有大问题,也不会有大影响,但换位思考,教师如果随意放弃一个孩子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家庭,就等于放弃了一个100%。尤其是对厌学儿童更不能放弃。坦言说,每个班级里面都或多或少会有厌学学生,这些学生普遍都表现为非常活泼,但又好动调皮,部分学生厌恶学习、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行为习惯差、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纪律懒散,等等,一些调皮的孩子总是喜欢和班主任斗智斗勇,甚至个别孩子对班主任提出的管理要求置之不理。班主任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针对厌学学生,教师不能气馁更不能放弃,而应把他们看成一个个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主体,从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尊重、关心、帮助他们,并通过个别谈话、课堂教学、主题班队会等途径,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详细了解这些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课外生活、家庭情况尤其是家庭教育情况等方面都要作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掌握,然后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其次要加强对厌学儿童的经常性思想教育,要改变厌学学生对生活、学习的态度,会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为厌学学生创造有社会鼓励、家长关怀、教师重视、同学友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自卑心理,使他们从心理上融入集体,这是矫正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基础。
二是公平公正对待每一名学生。班主任不能光有爱心,而且要做到爱得公正、爱得平等。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班主任都要给予每个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对厌学儿童更要如此。体现在具体工作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厌学儿童的尊重和信任,根据这些学生的个体差异严格要求、区别对待等方面,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厌学学生通过前期矫正产生自我意识后,教育鼓励引导厌学学生开始自我实践。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尽量创造能够让厌学学生爱学乐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断激发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厌学学生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彻底消除厌学的心理障碍。
二、班主任对厌学儿童要有“耐心”
班主任要管理教育引导好班内的厌学儿童,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因为这些学生在纪律和学习上的反复性很强,不是教育指导一两次就能解决好的,而是需要班主任多次反复做工作才能稳固习惯。有些厌学学生所养成的不良习惯由来已久,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打持久战的办法,对症下药,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由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特别注重厌学儿童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方面,可以调动厌学学生广泛参与班级事务,共同制定班风、学风、班训及适合本班实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我是小明星”“才艺大比拼”等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思想教育,班主任可结合学生实际,在个别教育中,坚持用“少惩罚、多肯定,少质问、多鼓励,少训斥、多交谈,少命令、多引发”的“四多和四少”谈话方式和原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适时对厌学儿童的厌学情绪进行调节和纠正,提高厌学儿童的学习兴趣。降低目标、分层教学是使不同类型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即使是厌学学生也易实现,就能使他们轻松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从而经常性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稳固学习习惯,帮其找到自信,从而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班主任对厌学儿童教育时要“细心”
一是细心做好每一件事。在厌学儿童的管理中,班主任要从小事做起,细心细致抓好每一件小事。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每天要注重厌学儿童课堂兴趣的激發,注重课堂作业的督促,注重家庭作业的衔接,注重日常习惯的培养,注重行为规范的矫正等,对发生发现的问题或不良苗头,要及时提醒,及时鼓励,及时帮助改正。这样,厌学儿童会在一句句的督促、一句句的反复、一句句的提醒中,逐渐树立学习意识,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二是细致开展心理疏导。厌学学生往往都有很大的学习压力,这种学习压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习进步,因此,引导厌学学生摆脱厌学情绪的首选方法是先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自我减压,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再厌学的学生都会有喜欢的一两门学科和喜欢的几项活动,班主任要全面了解掌握厌学学生的这些兴趣和爱好,从他们最感兴趣的学科和活动入手,加强疏导,教给他们自我减压的方法,甚至可以与任课教师商量减少作业量,从源头上减轻其学习压力,帮助其摆脱厌学情绪,找回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为后续的教育和转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信心建立后,再迁移到其他学科中,辐射到其他活动上,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学习效率。
三是细化学生评价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制定符合学生心理和兴趣的奖励措施。笔者在研究中,为了激发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调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积极性,通过与全体学生共同制定以“积分管理,我能行”为核心的学生奖励制度和考核制度,并绘制了不同类型、不同时段的积分考核登记表、统计表、汇总表,购买了不同类型和不同分值的优学币、班优币及学生喜爱的奖品。根据学生的周积分、月积分情况进行奖励,并着重关注厌学儿童的点滴进步,强化厌学学生自我意识,全方位调动厌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四、班主任对厌学儿童要有“责任心”
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的根本条件,一个班级管理得好不好,关键是班主任;一个班的学生能不能全面发展、全体发展,更要看班主任。从这一点上讲,厌学学生的矫正转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衡量班主任责任心的一把标尺。
一是身教大于言传。班主任在充分了解厌学学生的内心之后,首先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感化学生,真心融入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圈子,从学习和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小事上理解、关心,与这些学生真心实意地融通,倾听他们的声音,在思想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引导厌学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帮助其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针对厌学学生,班主任不但要言传,更要身教。小学生的模仿性、可塑性较强,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从而感染影响他们,那些厌学学生同样也不例外。
二是矫正转化要持久。班主任的过硬本领,在于矫正厌学学生和转化后进生的功夫上。矫正厌学学生,班主任要以极大的热情和愛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要及时向校内外专家、名师虚心请教学习,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及时更新教育方式,适时调整教育及矫正对策,发现闪光点,不断挖掘潜力,激发动力,持续用力,才会收到良好的矫正效果。
三是家校联系要畅通。在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分析中发现,几乎每一位学生家长都希望老师能多关注自己的孩子,甚至希望老师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同时,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老师一般主动联系家长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按自己的要求完成作业或学习任务时才联系,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家长一看到老师发的信息或接到教师打的电话就发牢骚,让家长处在最疼爱的孩子和管教自己孩子的老师之间不知所措。班主任在与家长的长期沟通中,双方既随时了解了学生的在家表现,又掌握了学生的在校情况;既沟通了情况,又研究了策略。在这种良性互动的联系沟通中,就能促进家校及时调整教育矫正对策,真正搭建起矫正转化厌学儿童的立交桥。
总之,厌学儿童的矫正转化工作是一项长远、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矫正对策也是因人而异、灵活运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厌学儿童的情绪根源,找到切入点,找准闪光点,家校融合共育,培养树立厌学儿童的自信心,多方位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明华.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辅导[J].广西教育,2002(14).
[2]陈永胜.小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85-200.
[3]郭志芳.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及影响因素[J].教育学术月刊,2011(9).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农村厌学儿童的课堂表现及矫正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7]GHB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