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视域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2019-10-08杨萍木

文教资料 2019年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杨萍木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巧妙地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把信息技术与课文知识结合起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能。教师要搜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中,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感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给学生讲解知识内容,让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更好地接受知识。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融为一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其重要性自不待言,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学手段密切相关。因此,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其独特的意义。

由于我国教育思想不断更新与完善,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多样性给学生引入知识内容,让学生与计算机交互,拓宽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更开阔自由的空间。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育课堂中,由于教学设备缺失,教师不能给学生引入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趣味性,导致对语文知识的感知能力欠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趣的课堂氛围,在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创设情境,更好地学习知识内容。

一、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中。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育课堂中,一些教师运用简单的教学课件给学生介绍知识内容,教学观念非常落后,不能生动形象地给学生讲解知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没有正确思考和理解知识内容。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培养,失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改變教学理念,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给学生讲解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例如在进行《最后的玉米》这一课讲解时,教师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授课计划,通过本节课讲解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且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体会玉米心情的变化。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解这一课的生字和生词,安排学生玩“送宝宝回家”“开火车”的小游戏,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给学生播放教学动画,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这个玉米最后怎么样了?看完这个小动画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教师可以用图片的方式给学生观看文章的插图,让学生思考,老婆婆是怎样夸她的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环节,让学生走进教学情景,体验信息技术制造的讲堂,在优美的教学情境中体会阅读文章的乐趣,同时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同时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给学生一个高质量的小学语文课堂。

二、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媒介”解决学生的困难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教学“媒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相关语文问题。在传统小学语文教育课堂中,教师总是依靠教科书进行知识内容讲解,不能给学生拓展语文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巧妙地运用信息资源,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受到限制。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失去就学动力,导致课堂质量不高。所以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有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入其中体会文章含义。

例如,在《雨后春笋》这一课讲课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制定课堂目标,让学生知道这一课是著名的漫画家张乐平的作品,让学生朗读文章内容,说一说主人公是谁,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六组图片,让学生了解画面内容,仔细观察每幅图片中三毛的动作、神态的变化,并且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图文之间的练习。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漫画是否感兴趣,说一说自己看过的漫画,然后给学生播放图片,问一问学生谁了解三毛的故事,然后给学生介绍作者及本课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中还应该给学生拓展作者其他作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更好地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进入阅读状态说一说文章中有几幅图画,然后用多媒体技术出示重要的词语,让学生理解和造句,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词语内容,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轻松地理解知识,提高文学素养,轻松解决语文题目,同时取得好成绩。

三、增加语文课堂信息量,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点,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给学生增加信息量,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传统小学语文教育课堂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不能与学生交流,导致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能理解,使课堂氛围沉闷压抑。所以教师要改变这种授课状态,在教学中与学生多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开阔视野。

例如,在讲解《一年以后》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授课目标,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是选自德国漫画大师卜劳恩的漫画集《父与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这四幅图画,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画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引入情景,想象父与子的对话,并且联系自己的真实生活中,体会父子之情。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漫画体会幽默、学会幽默,让学生了解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让学生爱上看漫画,并且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兴趣尝试创作漫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法让学生看懂图的内容,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生字的过程中,可以让其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纠正学生的读音,以小组合作形式认识生字生词。在阅读文章内容时,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从文章中大家知道孩子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学生大胆思考,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的父亲又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这样的授课环节让学生更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深刻地感受文章内容,营造一种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信息技术巧妙地带入课堂中,从而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总之,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因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定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化语文课堂改革,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好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重点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针对遇到的问题要探索,给予学生高质量的课堂。通过信息资源的引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娥.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

[2]曾本凯.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J].新课程(上),2018(1).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