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岗课证赛对接、德能识业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10-08李海英张楠李庭

商业经济 2019年9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

李海英 张楠 李庭

[摘 要] “岗课证赛对接、德能识业共育”是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开发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是在原有的“岗课证对接、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技能大赛,体现技能大赛对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参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改的目的,为学校培养“双师”+“引导师”,为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关键词]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岗课证赛;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9-0195-02

一、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不同行业企业需求,职业院校各专业构建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如物流专业采取双元制协同育人培养、连锁经营专业采取现代学徒制培养等等。会计专业也采取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岗课证对接、德能识共育”等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显著。近年来,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专升本的比例、会计初级考试通过的比例大幅提高。但是,受职业院校扩招影响,入学门槛降低,导致生源质量下降的同时,也加大了人才培养的难度。学生在课堂上抬头率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课岗脱节、课证脱节等现象较为普遍,整体教学质量下滑。很多学生即使获得了初级会计资格证书或通过了专升本考试,其自身的实践技能仍然无法胜任企业实际会计工作。

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步提高,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即《职教二十条》)为引领,职业院校应加强产学融合双元育人,启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积极参与各类技能大赛,满足不同岗位需求。即实现“岗、课、证、赛”无缝对接,“德、能、识、业”共同培育,注重产学合作、技能大赛和1+x证书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构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岗课证赛对接、德能识业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办学主体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这个中心而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所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专业办学指导思想、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运行保障等要素。[1]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岗课证赛对接、德能识业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岗”是指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出纳报税等财务活动人员的岗位职责、岗位任务和能力要求。“课”是指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所设置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门类。“证”是指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考取初级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教育部2019年公布的会计专业1+“X”候选证书中管理会计师证书、信息化工程师证书、智能财税师证书的相关内容要求。“赛”包括会计技能大赛、ERP沙盘大赛、税务技能大赛、财务分析与决策大寒、管理会计大赛等赛项具体内容及要求。

“岗课证赛”对接是指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门类时,必须结合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岗位任务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相衔接,将各项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与实训课程设置相对接,通过课岗对接、课证对接、课赛对接,促使各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加强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综合素质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实现“德能识业”共育培养会计人才。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岗课证赛对接、德能识业共育”人才培养体系见下表。

三、“岗课证赛对接、德能识业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措施

(一)深度构建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机制

按照职教二十条的要求,结合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深度构建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机制。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制订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校企合作逐年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培养的关键环节实施整改;将会计专业职业资格证、职业技能等级证对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专业知识的要求融入课程体系中,加大考证课、实训课、大赛课的比重;打造一批金课,淘汰一批水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仅服务于在校学生,也服务于广大社会学习者。逐步实现育人机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实用性,真正实现“岗课证赛对接、德能识业共育”。

(二)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

会计专业传统的证书是双证,即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这些证书通过考试取得,主要考核会计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技能,很多学生虽然通过考试取得了证书,但不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即持证也无法上岗。“1+X”证书有别于传统意义的双证书,这里“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根据职教二十条的规定,“X”证书与会计资格证、职称证相比有本质的区别,注重的是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考核,体现了与社会对接的针对性、及时性、适应性,破除了唯学历的人才评价标准,贯彻了真正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

目前列入会计专业X证书候选名单的包括中国总会计师学会的管理会计师证书、新道公司的信息化工程师证书以及中联企业集团的智能财税证书。也可由职业院校自行开发体现会计职业技能的证书,纳入“X”证书范畴。实现“1+X”书证融通,人才成长渠道畅通,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

(三)广泛参与财经类职业技能大赛

职业院校财经类技能大赛主要包括会计技能大赛、ERP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大赛、税务技能大赛、财务分析与决策大赛、管理会计大赛等赛项。其中会计技能大赛属于国家级赛项,考核学生会计制度设计、出纳实务、财务会计基本技能、成本核算与管理、税费计算与申报、税收筹划、财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应用、企业财务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原理和方法等核心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具有全面性和权威性。[3]

税务技能大赛由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等行业组织主办,主要考核学生增值税防伪税控开具发票、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财务报表编制、纳税风险评估等内容,虽然属于行业赛的性质,但具备了国赛的实力,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和征管系统的升级,得到了参赛院校的重视和企业的支持。

ERP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大赛已举办多年,主要考核学生对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计划、资金需求规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的把握,让学生体现生产经营全过程,提高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财务分析与决策大赛及管理会计大赛是新兴的赛项,随着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职能的转变,得到了参赛院校的广泛关注。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在“岗课证赛对接、德能识业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职业技能大赛的作用日益突显。通过参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改的目的,为学校培养“双师”+“引导师”,为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刘继芳.高职营销专业“岗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5):152-154.

[2]朱庆时.“岗课证”融通导向下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12):84-85.

[3]李凤军.以会计技能大賽为导向推动高职财会专业的建设[J].纳税,2019,13(14):163.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