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广东高校大学生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

2019-10-08李冰冰段立邹丽晨袁圆欧建聪

文教资料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人才培养

李冰冰 段立 邹丽晨 袁圆 欧建聪

摘    要: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并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能力。高校是育人之所,亦是输送人才之地。广东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因此对于广东高校而言,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实践育人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广东高校    实践育人    人才培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各大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为指导思想,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学生实践育人机制体制研究,对促进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施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深远的影响,从而推动理论教育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在新时代浪潮下,大学生实践愈发引起高等院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构建完善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体制,目的在于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更加有效开展,大学生更加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展现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近年来,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该项研究以广东应用型技术大学为例,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一系列理论支撑与路径措施,形成广东高校大学生实践育人长效机制。通过大学生实践育人机制体制的相关研究与探析,规范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与操作,让大学生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锻炼。该项研究旨在规范引导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增长才干,树立理想信念,为更加规范高校培养人才教育工作做补充、延伸、巩固和发展,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重要的保障。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理应坚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熟练运用科学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高校实践育人研究意义

目前,关于高校的实践育人机制体制还处在摸索阶段,国内外学者对该专题发表的观点,主要阐述高校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及实践育人机制的相关论述。随着时代的迁移,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探索和摸索中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由零散到集中、由单一到全面、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发展过程,逐步建立起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行机制。拥有一个适合大学生的实践育人机制体制,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重要作用,让大学生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知识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再开拓新领域。

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个人能力提高和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实践是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育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二、高校实践育人现状

1.国外一些高校的经验。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实践育人在各国人才培养和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国外一些学校,早期实践育人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实践对人的培养。其实践教育并不单独开课,而是将实践育人融入教学过程、专业实习、校园文化、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强调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关主管部门,重视实践育人项目,在实践育人活动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高校拥有比较完善的实践育人工作体系,确认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2.国内一些高校的现状。

当前,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党和国家都极其重视高校实践育人教育工作。针对实践育人,国家根据高校实践育人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标定航向。广东作为经济大省,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广东省政府积极响应党提出的实践育人教育工作。广东各高校对实践育人工作不断探讨,实践育人理念、价值及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广东高校以某一方面的实践为研究对象,对实践育人教育工作认识范围窄小,目前实践育人机制体制还处于探索阶段。

三、广东一些高校实践育人存在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高校实践育人机制体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会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部分高校只是把实践育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没有将高校实践育人机制体制上升为教育理念,对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缺少实质性认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增加,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普适教育转变。资金等物资受到限制,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实践活动难以全员参与,学生缺乏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理论知识难以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上。

2.过程缺乏渗透性。

从相关调研和研究看,目前某些高校虽然在教学大纲里体现了实践育人这一环节,并且在校园内开展了实验实习等项目,但是随着高校学生人数不断扩招,这些实验实习项目只是为了完成教学指标,很难达到理想的实践育人效果。随着科技化和信息化日益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与实践育人相关的教学体系、实践场地和基础建设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使用需求,导致学生各方面发展得不到实践和强化。随着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观念发生了改变,相比于无偿的社会实践活动更看重一些有偿或有劳务所得的实践活动,实践育人的观念得不到重视。虽然现在部分高校开展的实践育人活动形式较丰富多样,但是大部分由学生社团或老师领导,普遍缺乏创新,没有和学生现实情况结合,对学生实践能力没有实际性帮助。而且这些活动多由班级选出成绩优秀或表现积极的学生参加,普及率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体制机制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实践育人考核机制形式单一、模式简单,只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作简单点评,难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调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知识水平等综合素质做整体评价。大部分高校没有对实践育人机制进行全面完整的规划和制定,故参与主体多局限在党员、学生干部等少数人,没有统一的专业团队带领,缺乏统一的领导。学生、老师和教育单位对实践育人机制积极性不足,缺少高效的激励机制,致使实践育人受阻。同时,高校实践育人机制体质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没有成立专门的实践育人队伍,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专题研究资料不足,实践育人需要的教学设施、器材、师资等资源难以满足现实需求,没有专项的活动经费维持实践育人活动常态化开展,难以支撑日常活动所需支出,故难以确保大学生实践育人活动长期稳定进行。

四、新时代广东高校大学生实践育人机制体制构建对策

1.明确育人目标,丰富实践育人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总结前人的经验和吸取前人的教训,不断建立健全实践育人机制,形成一个具有科学性和现代化的实践育人体系,营造高校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机械地以完成教学指标为目的,创新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成为当务之急。然而,要挣脱传统高校实践育人的禁锢,对一系列思想、理论、方法、机制进行创新时,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审视自我,在继承中创新。此外,要真正做到高校实践育人机制创新,不能片面追求高校实践育人数据,要追求高校实践育人的质量,充分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地、可持续地发展,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

2.营造良好氛围,完善实践育人平台构建。

在创新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让高校学生接受“实践育人”的理念显得至关重要。在信息时代下,一些高校存有片面的“社会化”,让学生更倾向于参与一些有偿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且,一些高校在推动实践育人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学生参与实践育人的机会并不均等,甚至让学生有了“高校实践育人的对象都是优等生”的狭隘想法。因而,高校学生对纯教学性质的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的重视度不高。对此,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的诉求,健全和完善高校舆论宣传平台建设,切实加大宣传与教育的力度,以提高高校学生对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的认识。高校更可以利用新媒体跟进高校实践育人进度和成果,消除高校学生对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的疑虑。在扩大高校实践育人的普及度的同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强化实践育人教学,如提倡学生参加高校社会实践时交叉学科与专业,在团队各个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协作能力。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高校实践育人更富有时效性、更具有感染力。

3.健全教学保障制度,加深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要保障高校实践育人机制运行,必须“不断扩大实践领域,不断完善网络阵地,不断健全保障制度”,必须夯实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德育基地的基础,打造、建设方便快捷和功能齐全的实践平台。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汇聚高校学生所需的资源要素,完善硬件设施。实践教学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需要统筹安排的教学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的基础知识、道德修养、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进行全面检验、重点培养和不断提高[5]。建立一个高校实践育人教学团队是至关重要的。故而,要加大对高校实践育人培训人员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对高校实践育人团队的培养,提高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政治素质,按需培养、随需而变。

4.共享高校实践育人资源,提升实践育人质量。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发展迅速的时代,大学生教育环境更加开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要以开放的姿态、发展的目光形成高校实践育人机制建立。不能拘泥于单一的实践育人模式,要积极探索其他研究范式,吸收优秀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不断引领高校实践育人质量提升。如可以比较国内外高校的实践育人经验,借鉴并整合资源,做到“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所用”。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高校实践育人既是责任,更是体现高校实践育人教育者的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应秉承“协同推进、成果共享、持续多赢”的原则,整合多方资源,实现高校實践育人单位与实践主体多方协同共享,进而激发高校实践育人教育者的活力,共同推进并实现高校学生质量的突破性提升。

五、结语

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构建高校实践育人机制需要创新体系、完善平台、加强融合、开放共享等,如此才能确保高校实践育人机制取得成效与实效,努力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超,纪尚革.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探析[J].科技信息,2008(27).

[2]廖志丹.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4).

[3]黄平.探讨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06).

[4]钟永淑,袁明锋,刘馨.社会实践在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中的功能及其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3).

[5]王晓红.基于实践育人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10):191-193.

该项目受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名称:新时代下的广东高校大学生实践育人机制体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810822003。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人才培养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