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学视角的高校贫困生认定问卷数据分析与量化标准
2019-10-08马骏傅丽高菁刘静翟兴旺
马骏 傅丽 高菁 刘静 翟兴旺
摘 要: 目前各高校在国家助学金评定前的贫困生认定过程中都面临许多相同的困境,即有效认定贫困的难度较大,普遍缺少科学、客观、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手段鉴别贫困生申请。为了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课题组经过两年研究分析与实践,特针对实际评议程序过程进行了统计学的观测与操作,并以统计量表的结果作为最终参考依据,从而进行贫困生的筛选与助学金的评议。
关键词: 统计学 高校贫困生 量表分析
针对目前高校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课题组就如何精准识别贫困生这一难点,在研究初期阅读了大量与课题内容相关的文献,并以座谈会的形式在校内组织资助育人体系讨论会议,集思广益,综合目前已经使用的各种方法,汲取其中行之有效的手段,摒弃部分容易与实际产生偏差和不易操作的部分,开始实践操作。
一、相关问卷数据分析
(一)新生家长问卷数据分析
整套问卷,能够大致分析出2017级新生的家庭状况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1.绝大多数新生家庭收入中等偏低,其中半数以上是务农或者临时务工人员,半数以上其他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或固定收入;家庭医疗支出80%集中在10000元以內,同时需支付子女学费及生活费用人数在2人以内的占89%。
2.典型的3口之家或者有1位老人/2胎的家庭占接近三分之二,90%以上新生家庭有住房,63%的新生家庭近两年未遭受自然灾害,71.1%的新生家庭两年内未遭遇意外变故。
3.新生每月生活费94%集中在2000元以下,其中1000元以下占44%。
(二)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学生问卷数据,可以发现以下几点特征:
1.在评定贫困生的过程中,学生认为在相同群体下的同伴更加了解家庭情况,辅导员与生活老师均不太了解,因此评定过程中应当主要依靠寝室或者班级评议小组;
2.目前存在虚假申报的情况;
3.在扶贫还是扶优的问题上,学生的选择与家长一致,还是选择在扶贫的基础上扶优。
(三)辅导员、生活老师访谈数据分析
如何判断是否贫困:是否使用高档手机;是否办理了生源地贷款;与家长联系询问情况;使用高档化妆品或名牌衣服等;经常性出入酒吧、KTV;月消费水平低于500元。这些指标能够较为有效地判断学生是否贫困。
高消费行为:手机品牌型号(新款IPhone等),单反相机等;不合理消费;穿着耐克、阿迪达斯等高档运动产品;使用高档化妆品或名牌衣服等;使用例如香奈儿、迪奥等高端护肤品;经常外出旅游。不应获得助学金。
可取消参评资格行为:重大违规违纪获得处分者;获得奖学金后立即进行高消费购物;被证实贫困证明造价;将助学金拿去吃喝玩乐;累积挂科三门以上。
将以上两个步骤的数据分析结果加以分析,课题组发现2017级的整体家庭状况属于中等偏上,并且与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并不构成正相关,因此课题组综合了目前的认定理念与国内研究成果,针对本校贫困生认定编制了量化表体系。
二、贫困生精准识别量表设计与实施
在进行了以上数据分析后,课题组综合新生家长问卷数据与学生问卷、辅导员老师与生活老师问卷的相关数据,认为以下几点因素应该在量表中加以体现:
(一)对于贫困生认定来说,绝对贫困指标应该是父母的职业与收入,家庭一起居住的亲戚的劳动力情况及受到意外事件影响等因素,所有的亲戚劳动力情况和社会背景不能全部进行测算,因为在实际情况中,过于疏远的亲戚实际上并不会对贫困生家庭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二)扶贫更要扶优。从问卷数据来看,不论是哪一个评价群体,都表现出对于扶优理念的支持,高校资助育人,不应该仅仅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应该更深层地解决其技能提升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问题,从而真正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设计了一套两式的量表:
该量表为贫困生精准识别量化表,采取定量的方式进行量化,问卷共分为10个定量评分一级指标,总分100分,各一级指标权重不同,权重向绝对贫困指标倾斜,但不超过平均权重分的20%;定量评分二级指标共分为41个二级子项目,赋值从0分至6分不等,取整数分。
新生的经济情况,基本由其父母的职业和家中需要开支决定,以往认为标准:如民族、家庭其他成员经济状况、地域差别及是否单亲等,在近年来的资助实践中发现这些过去的绝对贫困指标转变为目前的相对贫困指标;诸如学生兼职打工挣钱等只能说明学生本人具备获取其他收入的途径,但是这种兼职打工的收入并不能替代其本身家庭情况较差的实际状况,不能因为贫困生能够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有限的经济回报就主观认为这一类学生不需要国家的政策帮扶。因此,课题组在设计精准识别量表时,主要考察绝对贫困指标,即相对客观指标,尽量回避由主观思维介入的评价因素。总分100分的量表,赋值的逻辑是越能代表不贫困的指标,赋值就越低,某一项一级指标得分越高,说明该生在该项情况表现得相对贫困,总分得分越高,说明该生家庭状况越贫困。
该量表为贫困生动态考察量化表(定量),在精准识别后,进行贫困生在校期间的跟踪性动态考察,与第一份量表联合使用。该量表依然采取定量的方式进行量化,问卷共分为5个定量评分一级指标,总分30分,各一级指标权重不同,权重向绝对表现偏差指标倾斜,定量评分二级指标共分为13个二级子项目,赋值从0分至5分不等,取整数分。最后一份量表为贫困生动态考察量化表(定性),本量表采取定性方式考察,共分为3个一级定性考察指标,分为“是否挂科三门以上每学期”,“有无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是否虚假申报信息等三项考察”,采取一票复决制。
第一份量表主要为贫困生精准识别量表,由于刚进校无法考察其在校表现等状况,因此大一新生可直接用此表进行贫困程度量化考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二、大三学生不仅面临着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例如医疗支出,是否遭受意外变故、自然灾害等变动情况,而且作为资助育人体系,既要扶贫更要扶优的理念也是被广泛认同的,因此针对大二、大三在校学生的贫困生认定与助学金的评定,课题组认为第一份量表和第二、三份量表需要联合使用。实际操作中,第一份精准识别量化表考查逻辑不变,第二份量表总分为30分,赋值的逻辑是越能代表表现偏差及不贫困的指标,赋值就越高,某一项一级指标得分越高,说明该生在该项情况表现得相对较差或相对不贫困,总分得分越高,说明该生在校表现越差或家庭相对不贫困。同一贫困生(大二、大三年级),精准识别量化表的得分减去动态考察量化表的得分,就是该学年认定贫困生的最终分数,得分越高,证明越贫困。如果该生在定性量表中符合其中的任何一项,就可以被评议小组认定取消评选资格或者降档、取消助学金申请资格。
实施过程:具体实施中,大一新生分三次自主填写精准识别量表,时间分别是入学后,贫困生认定中和助学金评议中,目的在于考察量表信度,采用重复测量法,同一份量表,三次测量的题目顺序进行调整,观察申请学生所选答案三次是否一致;与此同时,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班级评议小组将就调查得到的该生基本信息进行核实,同样填写精准识别量表,观察两份量表的分数差异,如分差较小,说明该生填写的量表可信度越高,如分差较大,则需要对其提交的信息加以再次核实,如涉及虚假申报,可直接取消资格。
大二、大三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填写精准识别量表和动态量化表,以相同的程序进行贫困生的认定。如有特殊贫困情况,该量化表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具体由辅导员在实际中进行调整。
(三)实践效果
课题组于2018年在本系进行了量表的贫困生认定实验与助学金评议实验,针对2018级新生与高年级学生进行单独的评议,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1.开学后,立即由辅导员与学生会联合组织进行精准识别的测算,大一新生只填写精准识别量表,大二、大三学生填写精准识别量表与动态考察量表。第一次测算时间为老生在9月4日,新生在9月10日;第二次测算统一在9月17日;第三次统一测算时间在9月22日。
2.测算的分差除个别同学意外,自我测评及他评问卷的基本分差都在3分以内,信度较高,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
3.据测算结果的高低,课题组随机抽取2018年新认定的贫困生进行访谈并结合家庭访问来了解其真实家庭状况,随机抽取贫困生30名,各年级10名,同时抽取非贫困学生30名,各年级10名,统计发现其真实的家庭贫困程度能够被本套量表真实反映出来,在这30名随机抽样的贫困生中,从特别贫困到贫困的排序基本与各班所认定的贫困等级相对应,同时分差5分—10分不等;非贫困生组则分数显著低于贫困生组,大部分测试为0分,抽样命中率为100%,本套量表效度较高,能够真实反映测量样本的实际家庭经济状况。
至此,课题组所涉及的量表实验完毕,综合信度与效度均高于预期,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1]刘忠义,苏宏元.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测评方案[J].当代教育论坛,2016(5).
[2]林偉岭.关于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思考与探索——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展望,2015(28).
[3]何倩.基于层次分析法对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2017年立项课题《基于精准扶贫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7SB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