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

2019-10-08温婧

商业经济 2019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大数据

温婧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许多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但是发展的同时也伴生着经济风险,而且很难真正追究其责任,加强风险管控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切实保障。

[关键词] 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7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9-0171-02

一、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的一个衍生产业,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工具形成的功能化金融服务体系,包括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网络借贷发展到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金融业相比,互联网金融的受惠群体更大,提供个人借贷,也帮助企业进行融资,债权方与债务方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和机会;与传统金融业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信息透明度更高,受惠群体可以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上“货比三家”,节省了很多的中间环节,同时也节约了成本。互联网金融在解决资金矛盾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互联网金融行业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门行业,企业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经济效益得以迅速增长,市场规模及需求量不断增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金融已经全面、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领域。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用户数已超7.51亿,各平台更是吸收着大量的用户资金,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和经济大环境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也支持该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风险,并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干扰着市场秩序,一些违法案件不断发生,也切实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权益。目前很多平台面临着发展困境,缺乏国家部门的监管,行业也面临着风险和考验,在2014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了互联网金融,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市场秩序,完善金融监管,成为全国上下对该行业发展的共识,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开展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工作。

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以前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互联网开始与金融出现合作,互联网为金融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传统的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发展平台,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运营模式等开展新业务,探索金融创新的新模式,出现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业态。第二个阶段是2005-2012年的探索发展阶段,互联网与金融的合作加深,形成了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新形态,并迅速发展。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以后的迅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向好态势,行业得以高速发展。余额宝等理财产品的上线,P2P网络借贷平台迅速增加,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开始发放,众筹融资平台开始出现,证券和网络保险公司获得审批,网络金融超市和金融搜索等为客户提供整合式服务,加速建设线上创新型平台,互联网金融在这一时期成立,推动了相关企业规范健康发展,但仍出现企业倒闭的现象。

2015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速,但是风险事件不断出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其中大量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运营困难,导致平台倒闭,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监管漏洞和监管空白。对此,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会议中,国务院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制定出专项整治方案并出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包括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线上理财、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等引导资金的房地产金融产品的整治。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开展对本领域内的自查清查。2017年6月央行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确定互联网金融整改验收的期限将延至2018年6月底。

三、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信用违约和欺诈风险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早期发展,大多是利用较好的债权进行发展,为了扩大规模,企业需要继续增加新的项目投资人,这就导致了不合格债权的引入,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对相关债权缺乏严格的信用审核和评估,粗放型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使得原有的高收益率债权的还款压力增加,内部没有有效的预警系统和风险监测,而无抵押无担保状态下形成的借款现象较多,这就增加了信用违约风险和欺诈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业的网络租赁平台融资租赁业务的租赁期限相对来说较长,一般为1-5年,有的期限持续时间通常为9个月,出现了将长期标拆分为短期标的现象。如果前序标到期时,后续短期标又不能及时补充,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再加上租赁物大多不易变现,使得抵押物清偿时损失较大。行业内的大部分企业都会对投资人承诺保本保息,但是资金链断裂就导致无法支付到期债务,造成流动性风险。

(三)政策与监管风险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许多企业都公开表示与银行合作实现了资金托管,但实际上只是在支付环节的合作,投资者的资金仍然进入到了企业自己银行开立的自有账户,这使得企业可以自由控制这些资金,产生被挪用的风险,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资金托管,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许多企业还花费大笔资金用于广告宣传,借助知名媒體的权威性为其提供信誉保证,还设立了多家销售办理处和分支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推广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使得消费者盲目跟从投资,相关部门未对该平台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监管不力,运行期间的资金管理不善,其本质上是不具备完善且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导致风险被严重扩散。

(四)法律风险

由于相关法律不够完善,使得很多企业在互联网金融产品上打擦边球,利用虚假标自融,并利用自融的借款公司在借款发生前对本公司的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和经营范围进行了变更,很多项目存在真实的承租方,承租方也确实签订了租赁协议,但没有得到相应的资金等,通过这些虚假信息,制造虚假标的,钻法律的空子,产生从事非法洗钱活动的法律风险。

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

(一)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和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预警机制

当前正处于大数据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金融行业可以建立金融风险信息的共享系统,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在每一笔贷款发生前,企业应当对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进行分析,通过给出的信息对其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尤其是信用评分,除此之外,对每一笔逾期的贷款进行详细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利用共享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建立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预警机制,这样可以了解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二)引入保险机制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金融业的一大区别就是具有独立性,借款人能够更快更高效地取得借款,而且门槛也更低,为借款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没有担保的贷款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保险公司有着雄厚的资金,并且有相对较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虽然引入保险机制的成本要高于担保模式,但是引入保险机制可以增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独立性,使其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受惠于更多的群体。因此,引入保险机制可以有效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财富的认知已从如何能储蓄到更多的钱转变为如何有效地理财,互联网金融行业因此应运而生,在受惠于广大群众的同时,也会有很多不良分子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进行诈骗。为了让投资者正确选择投资渠道,理性认识金融风险,避免上当受骗,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开展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使投资者充分了解金融知识和风险,提高投资者识别风险能力,同时应对诈骗行为严惩不贷,严厉打击金融犯罪。

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事件的发生是由于管理者及消费者对风险的不重视和缺乏相应的风险管控等,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多方力量的推动,本文运用风险控制方法原理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旨在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使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优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环境,增强投资者的防范意识,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安东.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7(7).

[2]黎来芳,牛尊.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监管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7(1).

[3]曹国岭,陈晓华.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4]苑爱香.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學,2016.

[5]崔亚琳.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J].会计师,2016(14).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大数据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