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对比研究

2019-10-08卢秋野

文教资料 2019年6期
关键词:异化理论马尔库塞资本主义

卢秋野

摘    要: 由于处于不同的时代,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存在一些不同。从人的异化理论和科技異化理论和人类解放理论的角度出发,将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加以对比。由于异化现象不断地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对比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对于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尔库塞    异化理论    资本主义

马克思根据19世纪人们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现实,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架构,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不公平的状况,从提出劳动异化、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出发,提出只有通过消除私有制和暴力革命才能最终解放全人类。自20世纪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尔库塞主要继承发扬法兰克福学派的“弗洛伊德式马克思主义”异化思想,面对新型工业社会,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从人的心理和人性角度分析,提出消费异化理论和极权主义社会批判理论,最终通过解放人的爱欲、以总体性革命的形式实现全人类的解放(1)(205)。将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进行对比,有利于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明确马克思与马尔库塞之间的理论差异,对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有关人的异化理论的对比

1.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观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及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生存现状,探讨了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剖析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问题,证明了资产阶级私有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马克思指出,劳动本身是人生存的一种手段,但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下,劳动者的劳动对象及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不归劳动者所有,而是归资本家所有,使劳动者生产出的劳动产品成为压迫劳动者的异己力量,工人的劳动异化为统治人的一种工具。

因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详细分析了劳动异化最终是人的异化的四个规定:

一是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殖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2)。由此可见劳动者与劳动产品是一种异化关系的存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生产出的劳动产品,理应归自己所有,然而这些劳动成果全部归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不但不能支配这些劳动产品,反过来这些劳动产品变成支配工人的力量。

二是劳动者与劳动本身之间的异化。这种异化关系存在劳动者与生产行为中,人类的本质是劳动,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该是自由的,不被约束的,得到报酬也是理所应当的,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不是自愿地发挥自己的力量进行劳动,而是被资本家剥削,强迫从事生产活动,“劳动者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自己的肉体被摧残,心灵受折磨。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强迫的”(3)。

三是人的类本质与人之间的异化。人的类本质是通过实践改造世界所确认的,是有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创造性的。由于劳动者与劳动之间的异化关系,劳动者的劳动是维持劳动者生存的唯一一种方式,故而人的这种劳动和动物一样了,为了维持其肉体存在,每天只进行机械的劳动而缺少自我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人不再是人了,这与人类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四是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异化,前面三种关系的异化都和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有关,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及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最终会形成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实际占有者相异化,也就是劳动者与资本家的关系是一种异化关系(3)。

2.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观

马尔库塞认为,消费本应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但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推动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效率空前提高,在生活水平方面,不但资本家过着富裕的生活,就连普通的老百姓在物质层面也能得到满足。但是资本家仍然以剥削劳动者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劳动者在肉体和精神上仍然受到摧残,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感到压抑苦闷只能通过消费寻找自由和快乐。“人们似乎是为了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及厨房设备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1)(9)。另外,资本家为了生产、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运用广告媒体制造虚假需要,宣扬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迷惑人们购买资本家的商品,人们将这种虚假需要当成了真实需要,久而久之,统治者用消费控制了人们的观念意识,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改变,人们不是为了生活而消费,而是为了消费生活,人和产品的关系完全颠倒,人们拜于物质丧失了主体性人格(1)(8)。

通过对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关于人的异化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人的异化理论是以劳动异化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分析了由于生产力还不够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仍然存在剥削关系,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获得高额利润;马尔库塞关于人的异化理论是以消费异化理论为核心的,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能够给予劳动者丰富的消费产品,人们通过消费得到满足,但这是种不真实的幸福需要,人们购买的越多,陷入的就越深,人们的精神越来越压抑空虚,这种为了消费而消费的关系是一种异化的消费关系(1)(8)。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曾出现的,是一种理论上的创新。但马尔库塞淡化了资本家与劳动者仍然存在剥削的这种关系和劳动者仍然不占有生产资料这一现象,这相对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来说是一种倒退的表现。

猜你喜欢

异化理论马尔库塞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另类解读——基于“历史本质性”的视域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城乡结合部居民生活异化可能性和必然性探析——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视角
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探析与启示
国内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考量
西方现代性背景下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比较——以二战期间毛泽东、卢卡奇、马尔库塞文化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