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本体裁,培养学生联想思维
2019-10-08朱延巧
朱延巧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文本的体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童话类文本可进行角色扮演,寓言类文本可展开个性补白,诗歌类文本可将意境转化为视觉形象等。这样,对学生的联想思维进行强化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文本体裁;联想思维;童话类;寓言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0045-02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最为活跃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如果能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强化联想思維训练,那么对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文本的不同体裁,对学生的联想思维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思维更敏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童话,开展角色扮演
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丰富的联想、夸张来塑造形象,展现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学语文课本编选了不少精彩的童话作品。在教学这类作品时,我鼓励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的活动。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能抓住童话的结构,了解童话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感受作品的主题,并提高了联想思维能力。
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分别扮演小女孩、烤鹅、奶奶等角色,通过体验角色补充台词。这样,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以小女孩的想象为主,语言描写比较少。因此,表演时,学生要对作品进行体验和感悟,想象角色会说什么话、是怎样说的。如,有的学生增加了烤鹅和小女孩的对话,烤鹅表示只有有钱的人才能吃自己,小女孩是吃不到的,然后小女孩就从梦中醒来。这样的改编,不仅使学生明白童话故事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而且也体现出童话故事的主旨。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加入了小女孩和奶奶的对话——奶奶问她为何不在人间好好地活着,小女孩却说天国才是真正的解脱。这样的想象,体现了学生对这篇童话故事主旨的理解。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联想补充了文章的人物对话,并深刻地感受了童话的主旨。
展开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人物形象,体会童话如梦似幻的意境。这比教师直接讲述的效果会更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童话故事的主旨。
二、寓言,鼓励个性补白
寓言故事具有短小精悍、生动形象、寓意鲜明的特点。由于寓言故事大多是截取生活中的一个个片段,所以有一定的留白。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尝试进行个性补白。学生可以在联想后展开故事续写活动,表达他们对寓言故事的个性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联想能力,而且还发展了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如,《乌鸦喝水》一文,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表现了乌鸦的聪明才智。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续编这则寓言故事。我说:“乌鸦为何用这样的方法去喝水呢?如果是其他的小动物遇到同样的情况,它们又该如何处理呢?你能从其他小动物喝水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发呢?”这样,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结合其他动物的嘴巴特点进行编写。有的学生编写了小兔子喝水的故事:“小兔子听说了乌鸦喝水的故事,觉得乌鸦十分聪明,自己要向它学习。有一天,它也在路上遇到了这样的一个水瓶。于是,小兔子也学乌鸦衔石头,最后不仅累得要死,没有吃到水,而且还被锋利的石头将嘴巴都弄破了,变成了三瓣嘴。”我鼓励学生说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能得到怎样的启迪。这样,寓言编写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体现学生对生活的理性思考。
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联想接近律,认为在时空上彼此接近的事物更容易引起联想。在指导学生阅读寓言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并对事例进行补白创作,正是运用了接近律。学生将寓言作为引子,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了自己表达生活、联想思维的能力。
三、诗歌,转为视觉形象
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诗歌往往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围绕诗歌展开想象,将诗歌的意象转化成视觉形象,并用语言将自己头脑中“看”到的事物表达出来。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他们内心的视像,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这首儿童诗时,我鼓励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诗歌展现的是怎样的画面。学生先想想月亮的形状,再想想小船的形状,然后将两者叠加在一起,形成了极强的画面感。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大家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乘坐月亮船的小朋友。你们想一下,坐在月亮船中,会看到怎样的场景呢?”这样,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场景说出来。有的学生说:“坐在月亮船中,我看到自己的四周都是萤火虫。我揉揉眼睛,再仔细地看过去,发现原来不是萤火虫,而是一颗颗小星星。”还有的学生说:“我看到四周都是一颗颗钻石一般的星星。我将其中一个抓在手中,发现它还在一闪一闪的,好像在对我眨眼睛。”在这样的表达中,学生不仅想象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发展。
学者桑代克提出了联结主义,认为学习即联结,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情景与反映之间的联结。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与其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不如让学生借助联想来进行联结。通过联想将诗词转化成图片,然后和现实生活中已有的记忆形成联系,唤醒视觉形象,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记忆,提高诗词学习的效果。同时,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四、散文,感悟深邃意境
散文具有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的特点。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展开联想,让他们感悟散文的美。学生通过字词展开联想,感受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展现具体的形象;通过想象理解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这样的联想层层深入,让学生更好地读懂散文。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一文,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散文作品。在教学时,教师要唤醒学生的想象。首先,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花生生长的特点,鼓励学生说说文章是如何描写落花生的,用了哪些字词体现出落花生的特点。学生找出了“矮矮” “埋”等词语,发现它们能形象地表现出落花生的特点。其次,我鼓励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想一想:其他的植物有哪些特点,父亲为何最喜欢落花生,落花生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一类人。最后,我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更为丰富的联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如果要将他们想象成某种植物的话,那可以用什么植物来比喻、为什么。如,有的学生认为,喜欢攀高枝、趋炎附势的人,就好像是爬山虎一样。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在指导学生体会散文语言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进行感悟,让学生展开联想,体会散文的意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联想的种类有很多种,包括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系、跳跃联想等。在教学中,我努力从课本中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根据文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不仅熟读文章,掌握了相关的语文知识,而且还发展了学生联想思维的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