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童话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2019-10-08常晓峰

文教资料 2019年6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小学语文

常晓峰

摘    要: 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童话能够让学生积累知识、开发智慧、提高道德品质,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童话情感教育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展开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童话情感教育    健全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情感教育的弱化和价值功能的被忽视,一部分儿童情感发展不健全。童话是一种表达情感、满足儿童成长需求的文学样式,对儿童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对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感、崇高的理智感和高雅的美感具有重大意义。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中常用童话开展情感教学,主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能够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学生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小学语文中童话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1.童话的定义。

童话这一词来源于日本,我国对童话定义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主要体裁,是具有明显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有的学者认为童话是以幻想、夸张、拟人为主要特征的儿童文学形式;而《现代汉语词典》对于童话的定义为:通过想象、幻想与夸张等形式编写适合儿童观看的故事。从这些定义来看,童话与幻想、夸张及拟人等表现特征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2.童话的特征。

笔者根据多年研究经验,发现童话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方面:①幻想:幻想是童话最基础的特征,主要通过幻想反映现实社会,童话是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幻想在童话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②夸张、离奇:童话的夸张是从情节到形式的全面夸张,若没有夸张手法,童话就缺乏渲染力和感染力。例如《大林与小林》中描写大林吃饭时的场景就用了非常夸张的手法,例如“第一号听差将菜放到唧唧的口中,然后第二号扶着唧唧的上颚,第三号扶着唧唧的下巴,齐声喊到‘一、二、三”,于是将唧唧的上颚与下巴开开合合的,菜就这样被嚼烂了,完全不用唧唧自己费尽。一般来说,人吃饭怎么可能需要这么多人的帮助呢,简直可谓夸张至极,但就是这种夸张的手法才能表现出大林的懒惰程度。

3.童话情感教育的意义。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童话符合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童话的语言相对比较为活泼,部分作品里面包含了奇异的景象,因此学生学习童话的过程像在一个理想国度游玩,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童话进行二次创作,并对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进行改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许多教师在讲解童话时通常会配上插画、音乐、视频或想象等渲染情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童话中的场景(2)。童话作为儿童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教学中儿童积极性不断提升,能够自主发现其中许多东西,教师只需要在旁引导即可。童话故事反映的都是一些浅显易懂的内涵,与儿童的幻想有很多相似之处,具有趣味性与灵活性。童话作为儿童喜爱的文学体裁,不但我国有许多童话故事,国外也有非常多的童话与传说,可以借助国内外各种童话故事开展教学活动,并进行对比,从而发现不同国家童话的特点与相似之处。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童话故事相对较少。

教材的主编是成年人,会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思考如何编制教材,确定小学生在什么时候应该学习什么。但是从实际来说,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这一特性(3)。教育应当服务于儿童,但是在成年人来看,童话学习过于简单,认为小学生应当学习更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因此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篇幅相对较少。

2.教师不重视童话教学。

教师认为童话教学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忽略了其文学价值,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童话教学,让学生随便看一看即可,没有深入分析形象特点、童话场景及语言组织等。童话虽然是适合小学生的文学体裁,但是其价值适合是其他文体无法替代的。

3.对童话修改幅度过大。

编者在编辑过程中会对原创童话进行修改,但是修改幅度过大,会使童话失去原有的风味,甚至改变童话的主旨。这可能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优秀的童话故事篇幅过长,但版面有限,于是编写组将文章删改之后纳入教材。另一方面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童话也需要具备这一特点之后才能纳入语文教材之中,导致童话说教形式过重。童话本来是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包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美好品德的赞扬及不同美的欣赏,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故事缺失情感教育,是传统思想教育限制的重要表现。

三、小学语文中童话情感教学的改进策略

1.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阶段,喜欢新鲜的事物,个人学习态度需要兴趣引导。在童话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我国著名的童话故事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西游记》,而且西游记相关的影视、动画作品非常多,例如著名的电视剧《西游记》、动画《大闹天宫》,教师可以播放各种影视作品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感悟作品中的场景。之后,教师再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孙悟空,你想要做什么?通过问题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感悟童话故事的内涵。

2.教材中需要增加童话故事的篇幅与类型,减少对童话故事的修改。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故事的篇幅相对较少,且类型较为单一。因此需要提高童话故事的数量,可以选择童话剧或童话诗文,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扩大童话作品的鉴赏范围,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童话故事有自己的写作特点,用于教学时进行适当修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許多故事的修改幅度过大,影响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导致学生学起来费力、兴趣下降。建议对于篇幅长的童话选择精彩片段进行编排,并对童话相关背景进行补充与介绍,例如篇幅过长的《小王子》可以节选其中的精彩片段。

3.加强情感教学。

童话教学不能只注重道德说教,也需要重视其他方面的情感教学,从而平衡学生的情感发展,增加童话故事的趣味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教学,将各种情感作为童话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除了美好的道德外,还需要对童话中的童真、童趣加以探讨,平衡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从童话故事中获得更多的情感,成为优秀的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童话故事内容出发,抓住童话故事的特色,采取不同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可以从童话故事类型出发,例如学习童话剧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需要先概括故事大致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其中内涵,并对整体结构进行划分,通过人物形象与故事的阅读,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形象表述其中的故事,最后在课堂中通过表演的形式汇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学生写下了自己的理解,有助于加深阅读的深度,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对重点片段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联想。

参考文献:

[1]赵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7,23(11):50.

[2]张薇.变化中寻不变,不变中找差别——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4(3):71-72.

[3]莫荷花.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7,42(12):4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课题名称《以生为本视角下小学童话情感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小学语文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孔子君子观对幼儿健全人格养成的意义及应用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