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实践语文个性化教学
2019-10-08禄果万
禄果万
摘 要: “翻转课堂”即“颠倒课堂”,通过对学习知识颠倒安排的方式,把传统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变化,重新规划学生课堂时间安排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是一种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新兴措施。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和特点的解释,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分析,对翻转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方式等问题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更好地积累语文翻转教学经验,实现语文个性化教学。
关键词: 翻转课堂特点 教学模式 个性化学习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老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这种颠倒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现在我们推行的“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既于学生发展有利,又于老师的教学有利。
二、翻转课堂实现个性化教学的过程
“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由三个部分构成——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评价。这三个部分环环相扣,任何一个步骤的缺失都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让“翻转”流于形式,下面我从语文角度分析如何“翻转”。
(一)课前——教师准备。
1.教师准备之一:录制视频。
课前视频学习(微课学习)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因此录制课程视频就成为翻转课堂最紧要的一步。翻转课堂的视频一般是短小精悍的,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是伴随着后续课堂吸收内化的一种资源,并不是单一的封闭的教学资源。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使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全方面发展。基于这样的目标,我们在制作语文视频的时候要从实质和形式两个方面把握,充分发挥教学视频的作用。首先,语文教学视频的实质性要求是基本要求,就是教学的准确性,就是说这个视频能不能直接地把教学内容反映出来,能不能把教学中所有知识点都呈现出来,并且对突出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
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我们在录制这类型教学视频时,首要录制的内容就是传统课堂中的文言重难点字词的理解(如:负、使、引、徒、幸等),并要求学生归纳整理,文言相关知识的梳理(如:文言文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相关文学常识的讲解(如:人物传记中常用的古代官职任免升迁的常用术语、史书体例知识等)。再比如录制《过秦论》的微课时,除了文言知识梳理和总结外,还应在录制视频时补充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地理等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进入文本分析之前对其涉及的历史知识有准确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分析理解文本。
2.教师准备二:布置合理的作业。
教师想要学生看完教学视频之后真正学有所获,一定要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同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使学生的学习针对性更强。不同的学科要求有所不同。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也不同,甚至不同的学生,教师的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
以语文为例。在以知识讲解为主的视频学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视频讲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习之后的收获进行记录,要求学生完成这课时的课前知识梳理,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在以文本内容分析为主的视频学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完成文本的初步解读——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的主旨等。在教授学生朗诵技巧的视频中,除了要求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外,还应要求学生模仿,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随后在课堂上给学生范读。不论哪种作业,教师都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课前练习数量和难易程度合理设计,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
3.教师准备三:答疑交流。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和完成课前作业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等差异,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给课前自主学习带来很大考验,那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这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怎样辅助呢?首先,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给学生提供网络交流沟通、答疑的机会,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各种问题。学生在家可以通过留言板、聊天室等网络交流工具与教师互动沟通,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老师共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自己的思维局限,更新自己的知识建构。其次,教师还可以搭建网络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动交流,了解同学之间的收获和疑惑,同时相互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发现教学内容中的新亮点,有效完成知识的发展延伸。最后,师生在网络平台上还可以就所学内容进行网络链接和延伸,使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结合起来,拓宽思维,发现语文学习新的“美点”。
(二)课中——教师的“配角”作用
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最大化开展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不断延长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想要做到这点,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内化。
“翻转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以合理的角色积极投入到教学中,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性学习,自主学习,慢慢提高学习能力。教师由主角变成配角,成为指导者,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及时帮助学生,让学生度过学习难关。那么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主体,教师这个配角应该做些什么呢?首先,教师必须是教学盛宴的“主持人”。在教学开始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并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在文学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年轻人特有的风采。
其次,教师是教学盛宴的“总导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出现了共性问题,老师就要集中解决,力求做到众人满意。如果说只有个别学生出现了问题,就要单独辅导,让他不带着任何疑问离开课堂。再次,教师是教学盛宴的“导播”。当课堂需要时,教师要适时播放幻灯片,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学习思路清晰。如果需要插入朗诵音频,教师就要播放,营造合理的氛围,让他们更好地进入情境,对文章传达出的感情有进一步的体味。如果需要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就要发挥个人魅力,用最合理的方式调动参与者的热情,使课堂活跃起来。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是“演员”、“场务”、“策划”等各种不同角色,只要有利于课堂建设和学生知识吸收,教师角色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这是“翻转课堂”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点。
三、结语
相关资料显示,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90%的学生接受了这种学习模式,并且很喜欢这种学习模式。语文学科利用翻转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更好地和社会接轨,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教学模式会被更多学校采用,让更多学生在“翻转”中收获更多自己想学的知识,让前行的道路越来越宽广,成长过程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著.宋伟,译.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3(24):234-235.
[2]薩尔曼·可汗,著.刘婧,译.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传统学校开展的与基于网络的语文个性化学习指导对比研究》,课题编号:9788,课题立项号:186220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