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演讲焦虑的现状及其与交往焦虑的关系研究
2019-10-08熊长臻陈烨冰杨振芸李丽娜
熊长臻 陈烨冰 杨振芸 李丽娜
摘 要: 本次研究目的是调查当前在校中学生,初步了解中学生演讲焦虑群体的现状。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和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PRCS)调查北京市某中学初中和高中的300名学生。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交往焦虑较高(P<0.05),演讲焦虑处于平均水平(t=0.407,p=0.684);(2)中学生交往焦虑与其性别、年级、参演次数无关,是一种特质性焦虑(P>0.05),而演讲焦虑受到年级、参演次数的影响,属于状态性焦虑(P<0.05)。(3)中学生交往焦虑与演讲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r=0.594,p<0.001),并且交往焦虑可以显著预测演讲者演讲焦虑水平(F=156.33**,p<0.001)。中学生存在较高的交往焦虑和一般水平的演讲焦虑,交往焦虑对演讲焦虑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中学生 交往焦虑 演讲焦虑 自信心
公众演讲焦虑也称公众演讲恐惧,指在特定情景下表现出来的状态焦虑,是个体在预期经历真实或想象的公众场合演讲活动过程中引起或体验的一系列身心不适的感觉或行为表现(1),持续时间较长,很少自发缓解,往往导致个体职业和社会功能受损。影响当事人的日常生活。公众演讲焦虑作为社交焦虑的一种,美国国家疾病普查部门的研究顯示,社交焦虑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13.3%,仅次于抑郁症和酒精依赖,是美国社会的第三大心理障碍,值得注意的是公众演讲焦虑中年轻群体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15岁~24岁,14.9%;25岁~34岁,13.8%)。已有研究表明,焦虑情绪与个人表现呈倒U型曲线关系。适度的焦虑情绪可以使人产生动力,促使其在演讲过程中超常发挥,但是如果是较高的焦虑水平,即过度的焦虑会干扰人们正常的生活,甚至加重中学生的精神负担,使其产生紧张、烦躁的心情。导致其心神不宁,更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反应,最终导致其在演讲过程中以失败告终。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不仅需要经常在公众场合演讲的特定人群如教师、干部、老板等,对当代青年中学生在公众场合的自我表达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社团活动、演讲比赛、学术报告及毕业面临工作相关的各类活动,都要求中学生以自信的态度自如地在公众场合展示自己的才华。21世纪环境下社交媒体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人群的正常人际沟通,使人们在公众场合产生怯场心理。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中学生演讲焦虑率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背后的心理机制。
1.研究方法
1.1研究被试
选取北京市某中学学生,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和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进行施测,共发放300份问卷,剔除不合格数据,最终获得289份有效数据。其中男生123人,占42.6%,女生166人,占57.4%;高中生218人,占比75.43%,初中生71人,占比24.57%;参演1次-2次的人数为148人,占比51.2%,参演3次-4次的人数为69人,占比23.9%,参演4次以上的人数为72人,占比24.9%。被试人口学变量见表1。
1.2研究工具
1.2.1交往焦虑量表
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 IAS)(2),这张表的目的是对另外一种不是行为的主观社会焦虑的评判,这个表的内容很多,有15个症状的描述,每一个描述分为5个级别进行自评。总分从15分到75分,按照分数高低描述社交焦虑的严重程度。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2.2演讲焦虑量表
演讲焦虑通过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onfidence as a Speaker, PRCS)(3)进行测量,此量表评价受测者当众演讲或发言时,表现出的生理行为反应、情绪情感反应和语言思维逻辑。被试需要用“是”或“否”的方式回答30个题目。其中第1, 4, 6, 9, 10, 11, 12, 14, 16, 17, 21, 22, 23, 27, 30题选“是”得一分;第2, 3, 5, 7, 8, 13, 15, 18, 19, 20, 24, 25, 26, 28, 29题选“否”得一分,得分范围在0到30之间,被试得分越高,说明演讲时信心越低,演讲焦虑越高。PRCS的重测信度为0.61,信度为0.79-0.89,效度为0.51-0.66,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数据分析
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录入和数据分析处理,使用一般性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
2.研究结果
2.1交往焦虑和演讲者演讲焦虑现状分析
研究显示,中学生的交往焦虑均分为41.67,演讲者信心自评均分为12.48。按照均值高于50分为界限,存在交往焦虑的中学生53人,占总人数的18.34%。在演讲者自信心评价中,中学生演讲焦虑与余真真2016年关于大学生演讲焦虑(12.31±5.95)的调查结果没有显著差异(t=0.407,p=0.684),见表2。
2.2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交往焦虑和演讲焦虑的差异分析
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交往焦虑和演讲焦虑上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交往焦虑和演讲焦虑上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0.226,1.747,P>0.05),见表3。
3.3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交往焦虑和演讲焦虑上的差异比较
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交往焦虑和演讲焦虑上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交往焦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0.487,P=0.626),在演讲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t=-3.457,P=0.001),高一年级学生的演讲焦虑要显著比初一年级的演讲焦虑低,见表4。
3.4不同参演次数的中学生在交往焦虑和演讲焦虑上的差异比较分析
表5结果显示,不同参演次数的中学生在交往焦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2.628,P>0.05),在演讲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F=23.754,P<0.01),结果显示,参加演讲次数越多,其演讲自信心评分越低,表明其自信心越高,演讲焦虑越低。
2.5交往焦虑与演讲者自信心相关分析
采用皮尔斯相关分析,检验交往焦虑与演讲者自信之间的相关,结果显示交往焦虑得分与演讲者自信心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594,p<0.001),研究表明交往焦虑越严重,演讲焦虑也越严重,如图1散点图。
2.6交往焦虑与演讲焦虑回归分析
以演讲者演讲焦虑得分为因变量,以交往焦虑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交往焦虑显著预测演讲者演讲焦虑水平,解释了35.3%的变异量,回归方程为:Y(演讲焦虑)=-4.616+0.41X(交往焦虑)。
3.讨论
3.1中学生交往焦虑和演讲焦虑的特点
本研究显示,中学生的演讲焦虑(12.48±6.85)与国内余真真(4)(12.31±5.95)及杨丽(5)(12.61±5.04)关于大学生的研究结果一致,处于平均水平。中学生的交往焦虑比例较高,占18.34%。调查显示,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演讲焦虑上无显著差异,和曹建琴(6)、余真真(4)等人的研究不一致,以往关于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发现女生的演讲焦虑要显著高于男生,与黄光伟(7)的研究结果一致,即演讲焦虑与性别无关。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交往焦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高文凤等人(8)的研究一致,即交往焦虑不受性别影响。
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演讲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一年级学生的演讲焦虑显著比初一年级的演讲焦虑低,这一结果和黄光伟(7)、余真真(4)的结果一致,即演讲焦虑随着年级增大逐渐降低。可能是由于随着知识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积累,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演讲能力逐渐增加,面对演讲时,能更加从容面对。然而,交往焦虑并不随年级的增加有所改变,或许说明交往焦虑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特质性焦虑,并不能轻易随时间、知识积累或者阅历的增加而改变,这也提示我们,针对交往焦虑学生,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干预,以帮助患者克服交往焦虑。
不同参演次数的中学生在演讲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参加演讲次数越多,演讲自信心评分越低,表明自信心越高,演讲焦虑越低。这一结果说明,演讲焦虑可以通过多次参加演讲进行康复锻炼。相反,不同参演次数在交往焦虑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交往焦虑或者说社交焦虑并不会简单的因为参加交往的次数增大而克服,这一结果再次佐证了我们的结论,交往焦虑是一种相对顽固的特质焦虑,需要进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
3.2中学生交往焦虑与演讲者演讲焦虑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本研究显示,中学生的焦虑焦虑与演讲者演讲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交往焦虑越严重,演讲焦虑越严重。在回归分析中,研究发现,中学生的交往焦虑能够显著预测演讲者的演讲焦虑水平。演讲焦虑作为状态焦虑的一种,与交往焦虑这一特质性焦虑存在紧密的联系。演讲活动本质上是社交活动,演讲焦虑与交往焦虑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公众演讲焦虑是指个体在预期经历真实或想象的公众场合演讲活动的过程中引起或体验的一系列身心不适的感觉或行为表现。可以推测演讲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是交往焦虑的产物。
3.3演讲焦虑的干预
行为主义指出社会交往焦虑症和公众演讲焦虑症的形成原因是一模一样的。重点站在条件原理的角度阐述社会交往焦虑症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人在幼年时期在公众场合受到过伤害,这种伤害造成了他们焦虑的情绪,然后,在相似情况下,患者会不由自主地联系起当时的受伤事情导致的焦虑情绪,导致对此类事清的回避,造成社会焦虑障碍,很多人己经忘记了,只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可以回想起来。认知理论派指出,社会交往焦虑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认知错误。人和动物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应该认为人的社会焦虑症是动物化得到的。这个派系指出认知的错误,例如适当的信念、不当的评价,对自身能力的期望值过于低等因素让社会交往焦虑症形成。患有公众演讲焦虑症的人在演讲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消极的情绪,他们担心观众对自己的印象不好。一旦产生这种想法,就会阻碍演讲进行。患者会因为猜测观众对自己的印象陷入焦虑情绪中,形成演讲焦虑症。认知行为派系认为社会交往恐惧症的产生是过分的自我关注和害怕否定评价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也是公众演讲焦虑症产生的主要作用。患有社会交往焦虑症的人很重视别人的看法,害怕别人认为自己不好,导致情绪处于焦虑的状态,这种状态又让他们对自身的焦虑反应和消极行动的监控起到促进的作用。患有演讲焦虑症的人特别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印象良好,所以他们对于自己演讲时候的评价比实际低了很多。多种原因的相互作用让患有演讲焦虑症的人一直处在焦虑情绪中,而且产生不断的恶性循环。
因此,转化演讲焦虑,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杨丽(5)采用渗透演讲能力训练的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大学生公众演讲焦虑进行干预,结果发现能够显著降低公众演讲焦虑个体的焦虑水平。刘莉等人(9)采用这一疗法,对中学生英语演讲焦虑的干预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中学生的英语演讲焦虑水平。
参考文献:
[1]Brydon S, Scott M. Between One and Many: The Art and Science of Public Speaking[M]. Between One and Many:The Art and Science of Public Speaking, 2000.
[2]彭纯子,龚耀先,朱熊兆.交往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39-41.
[3]彭纯子,燕良轼,马晓虹,等.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3,12(2):225-226.
[4]余真真,杨智辉.大学生演讲焦虑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11):1721-1727.
[5]杨丽.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大学生公众演讲焦虑的干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曹建琴.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社交焦虑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28):2563-2564.
[7]黄光扬.大学生演讲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2):68-69.
[8]高文凤,丛中.社交焦虑与大学生自尊,自我接纳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276-279.
[9]刘莉.中国学生英语演讲焦虑的实证研究[J].基础外语教育,2011,13(2):32-35.
通讯作者: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