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子》人物原型的家国情
2019-10-08殷晓章
殷晓章
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江西瑞金农民杨荣显将自己的8个儿子都送去当了红军,最后全部英勇牺牲。这一壮举感天动地,令人荡气回肠。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刊登了“八子参军”的故事,这一份《红色中华》如今被珍藏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而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改编的歌舞剧《八子参军》上演后,曾让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看后感动不已。2019年6月21日,新中国70周年华诞十大献礼片《八子》在全国公映,“一家八子,满门忠烈;十万英魂,舍生赴死”的背后,是对一段壮美史诗的深情讴歌。
《红色中华》报道“八子参军”
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中,保存着一张1934年5月30日出版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该报第三版刊登着一篇内容为瑞金八兄弟争当红军的新闻和插图。
当时瑞金是中央苏区的核心所在地。1931年11月8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乡叶坪村召开,这里不但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也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在瑞金的第一个驻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王稼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
当年,“八子参军”的故事,在瑞金可谓是家喻户晓。
杨荣显是瑞金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的农民,他和妻子共生有8个儿子,一家人度日艰难。红军在瑞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后,杨荣显一家分得了土地、山林,几个儿子也娶上了媳妇,过上了好日子的杨荣显一家坚决拥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临时中央政府在叶坪成立不久,杨荣显就毅然将老大和老二送到参军报名处,报名参加了红军。可是不到3个月的时间,两兄弟就不幸战死沙场。噩耗传来,老人悲痛欲绝。
1932年12月,为了扼杀红色的苏维埃政权,国民党反动派纠集了4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妄图一举歼灭中央红军。中央苏区的红军人数仅有敌人的五分之一,在前方战事吃紧、后方兵员短缺的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发出了扩红支前的号召。
这次,杨荣显将6个儿子全部带到了报名处,其中有3个儿子被部队留下,另外3个因年龄太小,只能带回家。结果,在激烈的战斗中,他的3个儿子又全部血染沙场。
从1933年9月至1934年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最为激烈的时候,杨荣显又把剩下的3个儿子一起送上前线。扩红干部恳请杨荣显留下一个儿子照顾家庭,可他坚决不同意。由于老七、老八年纪太小,当时没有被批准参加红军。后来,他们俩虚报年龄,还是加入了红军队伍。不久,老六在广昌战役中牺牲。由于担心杨荣显受不了,关于老六牺牲的事,大家一直瞒着他。
时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的邓小平听说了杨荣显一家的感人事迹后,派人看望了老人家,并告诉他,部队要把老七、老八给找回来。可老人说什么也不答应。最后,经过几番周折,老七老八哥儿俩终于在宁都黄陂战场上被找到了,他们说:“等打完这一仗,就回去。”结果,他们二人也壮烈牺牲。
1934年深秋,杨荣显老人在弥留之际,呼唤着8个儿子的乳名,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几个儿子已全部牺牲在战场上。此时守候在老人身边的,只有一个刚刚懂事的小孙儿。
1934年5月30日,《红色中华》第三版以《勇敢坚决当红军》为题,对杨家的故事进行了报道,在报纸的三四版中缝处,还配上了主题鲜明的插图。
《八子参军》感动迟浩田将军
瑞金是共和国的摇篮、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那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在瑞金,家有红军。”
据史料记载,当年仅有24万人口的瑞金,就有11.3万人支前参战,其中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有名有姓的烈士便有17166名,1.08万人牺牲在长征途中,可谓寸寸红土地,遍洒英烈血。
1958年,位于瑞金市苏维埃纪念园内的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开馆,2004年进行扩建,2007年10月竣工,该馆陈列内容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军民进行反“围剿”斗争,创建巩固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艰难历程,这里是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5年,瑞金市歌舞剧团的编导们根据《红色中华》第三版《勇敢坚决当红军》这一新闻,改编创作了歌舞剧《八子参军》,将这个感人的故事搬上了舞台。
2008年3月,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的迟浩田来到瑞金,看完歌舞剧《八子参军》后,他泪流满面,拉着演员的手,振臂高呼:“瑞金人民万岁!”
2011年1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之际,由赣南歌舞剧院献演了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该剧重点讲述了一个母亲对于8个孩子的情怀。此剧在各地演出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后来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奖”。
一家八子,满门忠烈;十万英魂,舍生赴死。2019年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了再现这段历史,2018年12月,根据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改编、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执导的电影《八子》在江西開机。
电影《八子》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8个儿子悉数参军后有6人先后阵亡,为了让大部队安全转移,大哥杨大牛带领幼弟满崽和全排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最后全部牺牲的悲壮故事。电影采用了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三线并叙的结构,真实再现那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往事。由于时间限制,《八子》的主要情节放在了大哥杨大牛和幼弟满崽兄弟俩身上,对其余6个兄弟的故事只做了简单描写。
在瑞金举行的开机仪式上,高希希表示,战争年代,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奋不顾身投入残酷激烈的战争,为了国家利益背井离乡去参军,直至献出年轻的生命,他们用鲜血诠释了伟大的苏区精神。高希希称:“影片会多利用电影有关的手法阐述故事,让每个细节都尽可能还原历史,希望通过《八子》这部电影让发生在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走向中国、世界,让大家都知道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一群普通农民前赴后继,为国家利益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家国情怀和精神状态。”
2019年6月19日,电影《八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映。6月21日,举行全国公映。该电影还入选“新中国70周年华诞十大献礼片”,央视《新闻联播》也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重走长征路”专栏中对其给予了特别报道。
满门忠烈是时代的一抹亮色
红军长征转移以后,国民党军队占领了瑞金,对当地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的屠杀。他们知道杨荣显老人的8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就对他们的亲属进行疯狂报复,残酷迫害,企图以此吓倒苏区百姓。但是,革命的种子早已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反动派的屠杀是吓不倒英雄的苏区人民的。
“八子参军”只是当年苏区“扩红”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当年,“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战场”这样的感人场面在赣南苏区不断地上演,“三子参军”“四子参军”“五子参军”“六子参军”“七子参军”等典型也不断涌现。
1933年,有“共和国第一军嫂”之誉的陈发姑动员丈夫朱吉熏参加了红军。1934年10月,朱吉熏随部队参加长征,从此杳无音讯。丈夫走后,陈发姑每年总要挑一把最好的稻草,为丈夫打一双草鞋。2008年,已百余岁的陈发姑去世时,她的床前还整齐摆放着亲手做好的75双草鞋和布鞋。
兴国县的邱会培及其妻子——共产党员钟银凰、女儿邱春莺、儿子邱先镇,在革命斗争中全家牺牲,满门忠烈。在《江西革命烈士英名录》里,亦有一行并排着的5个名字——朱伯璜、朱泗隆、朱王氏、朱汉杰、朱澍隆,这是南康朱伯璜全家5烈士的英名。
1934年长征前夕,瑞金叶坪乡黄沙村17位青壮男子在附近的青山旁每人栽下一棵松树。85年过去了,17棵松树都已长成参天大树,而17位红军壮士却再也没有回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人把这17棵松树作为烈士的化身,每逢清明过节便来到这里祭奠。2014年,当地群众在山上建亭立碑,把这片小树林称为“烈士林”。
苏区革命时期,仅千余人的瑞金沙洲坝镇洁源村,就有186人参加红军和在苏维埃政府工作,支红支前人员达400多人,105人为革命牺牲,解放后被认定为革命烈士的有89人。据史料记录,苏区时期洁源村人民共支援粮食2000多担,认购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8200元,投工投劳帮助红军运输物资、修筑工事不计其数。
在1934年“扩红”运动中,洁源村成为瑞金县“扩红第一村”,村中七子参军的故事感人至深。
1928年中国革命的火种点燃瑞金时,当地村民欧阳汝明想把7个儿子都送去当红军。这时,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年近而立。为此,欧阳汝明先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然后挨个要求儿子们都去参加革命。1934年红军北上时,刚满16岁的小儿子欧阳克蓉也跟隨哥哥们一起参军。在长征路上,7兄弟全部壮烈牺牲。
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样满门忠烈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
抗战爆发后,河南省清丰县瓦屋头镇东梁村的梁作干教育子孙“好男儿应为祖国血洒疆场,驱逐敌寇,建功立业”。在他的影响和激励下,大儿子梁鸿图、二儿子梁鸿宾、三儿子梁鸿建、长孙梁克允4人先后参加了八路军和抗日群众团体,又先后为国捐躯。
梁作干每闻子孙牺牲消息,都会强忍悲泪,并劝勉家人继续努力生产,供应前线。1951年4月,清丰县政府在东梁村东头特立“一门四烈士碑”。
一门七烈士、一门四烈士和八子一样,他们的壮举和事迹是这个时代的一抹亮色,他们都是父母的儿子,有的是子女的父亲。正像谭维维为《八子》主题曲《时光擦身而过》演唱的那样:“有许多话要说,这一刻仿佛都忘了;只记得儿时的我,缠着要听你唱歌……只晓得归家的我,最念着粗茶饭的温热……”(题图为电影《八子》宣传海报)
(责任编辑:吴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