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文化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
2019-10-08
人群的喧闹声,嬉戏追赶的孩子,躺在两个座位上的游客,将一只腿放到座位上抠脚的参观者,脚踩栏杆地台打电话的游客……在重庆三峡博物馆的游客意见簿上,有多名游客都表示了对于“不文明参观行为”的不满,“感觉像在逛农贸市场”“参观时总会被他人的说话声打断思绪”。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富的当下,对高品质生活、对精神家园厚度的向往与追求,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在公众欣赏水平、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博物馆热”的出现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尤其是假期,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成为不少家长暑假安排的热门选择。
然而,博物馆的游客素質良莠不齐,参观景象千姿百态也愈发引起争议。一些游客缺乏规则意识和边界意识,将参观博物馆当成一种纯粹的放松和享乐,自己怎么方便怎么来,自己怎样舒服怎样做,热衷于自说自话,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参观博物馆“像在逛农贸市场”。
博物馆里人头攒动,固然是让人欣喜的文化图景,而游客权利意识强烈、规则与文明意识“慢了一拍”的“文明剪刀差”却成为一种尴尬的现实。“让游客有尊严地享受游览的过程”,离不开旅游文明的建构。
1.发挥博物馆应有的作用。博物馆一端连接着深厚的历史和广阔的世界,另一端连接着渴望求知的人们,走进博物馆,就是开启一次时空对话。和一般旅游景点不同,博物馆需要参观者多一些对历史的敬畏、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那种浅尝辄止的“到此一游”,说到底也只是一种自娱自乐,没有发挥博物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2.提高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想让博物馆真正地“活起来”,除了提升游客素质之外,博物馆的服务意识要跟上来,创新的脚步要动起来。不论是细化观众的参观诉求,从而通过预约制度、区分专业团体场和社会大众场来提供精细化服务,还是灵活设计开放时间来对接需求,抑或设置一个复制品专场让小朋友有机会现场体验,让高涨的精神文化诉求找到出口,让公众更加体面、优雅地欣赏文物、走进文化,需要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