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2019-10-08罗靖马艳丽尤功胜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云南省企业

罗靖 马艳丽 尤功胜

摘要:通过对云南省与国内七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深入剖析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重点领域,进而从顶层设计、政策保障、建立企业培育库、载体建设等方面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云南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助推器,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引领作用。“十二五”以来,云南主动融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领跑者。但是,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差距明显并不断扩大;周边省份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大有赶超之势;同时又面临政府创新服务供给不足、企业创新动力能力不足、产业发展环境不优等突出问题。因此,在全省产业发展的谋篇布局中,应将高新技术产业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发力,支持其做强做优。

一、云南省与部分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为客观反映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遴选江苏、浙江、湖北3个发达省份和四川、重庆、广西、贵州4个周边省市为比较对象,并参照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从产业规模、创新投入及主要技术经济产出等核心指标进行比较。

(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比较

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截止到2015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902家(《中国火炬统计年鉴》统计数),远低于江苏的10587家、浙江的6283家、湖北的3242家、四川的2614家和全国2379家的平均水平,与重庆差距较小,仅高于广西和贵州。

2.高新技术产业载体数量。截止到2015年,云南省共有国家级高新区2个、国家級科技企业孵化器1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与江苏、浙江、湖北差距巨大,与四川及全国平均水平有明显差距,与重庆、广西、贵州基本持平。

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2015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115.7亿元,占同期GDP的15.4%,两项指标远低于江苏、浙江、湖北、重庆和全国平均水平,与四川、广西有一定差距,略高于贵州(见图1)。

2015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为3022.4亿元,占GDP的22%。总量远低于江苏、浙江、湖北、四川、重庆和全国平均水平,与广西基本持平,明显高于贵州;占GDP比重远低于江苏、浙江、湖北、重庆和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四川、广西和贵州。

(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投入比较

2015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为99.4亿元,其中,R&D经费投入为62.7亿元;科技活动人员为45983人,其中,R&D人员为26298人。四项指标远低于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和全国平均水平,与重庆有一定差距,与广西基本持平,明显高于贵州(见图2、图3)。

(三)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1.专利产出。2015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3009件,同比增长30.3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73件,同比增长21.58%;获授权2150件,同比增长24.4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50件,同比增长35.70%。截止到2015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0379件,其中发明专利2847件,占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37.4%,明显低于同期重庆的30288件、6126件和47.8%。

2.主要经济指标。2015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净利润15.6亿元,上缴税费130.9亿元,出口创汇100.7亿元。三项指标远低于江苏、浙江、湖北、重庆、四川和全国平均水平,与广西有一定差距,略高于贵州。

通过与江苏等7省市的比较可以看出,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与江苏、浙江、湖北等发达省份差距较大,少数指标与四川、重庆接近,与广西基本持平,与贵州相比略有优势。

二、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与江苏等7省市的比较,结合长期从事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服务工作经验,以及对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实地调研情况表明,导致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强不优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府创新服务供给不足

宏观指导不足,尚未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布局和政策环境等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考虑。政策执行不力,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等重要政策执行效果不好。2015年云南省918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仅有242家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142家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政策。财政引导不够,主要表现在:财政投入更加关注技术创新本身,忽视市场需求;投入方式主要采取一次性补助,后补助方式尚未正式启用;投入资金主要是30万元的专项资金,缺乏持续性资金支持等,财政投入的杠杆引导作用不明显。培育储备环节缺失,尚未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储备工作,“轻培育,重认定”问题突出。

(二)企业创新动力能力不足

高新技术企业的负责人在很大范围内还是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加之受到长期以来资源型发展模式的深度影响,真正上升到创新层面,以敢于冒险、敢于担当的精神,以开放合作的胸怀,以创新创业的理念统领企业发展的企业家较少,缺乏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及人文关怀。企业创新基础条件薄弱,创新资金投入不足,2015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4%,且企业创新投入增速明显低于财政投入增长速度;科技活动人才总量不足,2015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与R&D人员分别为4.60万人和2.63万元,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42万人和9.27万人;三是创新平台支撑不足,虽然每家高新技术企业都按照要求建有研发机构,但主要是企业内设的,省级以上科研机构较少,且绝大部分研发机构只能满足一般性产品质量检测,难以支撑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严重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滞后,缺少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创新文化理念,广大职工的创新认同感不强;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及措施,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科研人员待遇不如从事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职工,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严重不足;企业工会活动较少,且技术技能知识竞赛类活动更少,广大职工之间缺少充分的知识交流,创新氛围不浓。

(三)产业发展环境不优

目前,高新区、经开区等各类园区主要表现为企业聚集区,产业布局不合理,各园区间产业重叠现象较为严重,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还很脆弱。产业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拥有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数量少,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主要建在高校,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没有形成有力支撑。此外,目前云南省协同创新的主体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且由于利益分配机制、诚信制度不健全,合作深度不够,加之科技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等主体没有实质参与,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创新局面尚未形成。“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亟待构建,重产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三、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

坚持“147”发展战略,围绕打造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中心;建设国内最优质的天然药物和健康产品原料基地、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国内外知名的医疗康复服务基地、国际化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品商贸基地等4大基地;实施产业园区建设工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品牌产品打造工程、研发创新服务工程、人才团队培引工程、云药市场推广工程、重大项目推引工程等7项工程,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打造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信息技术领域

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服务、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北斗导航、呼叫中心、泛亚语种软件、数字内容加工、信息内容服务、数据存储、容灾备份、人工智能等产业。开发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信息通信设备、物联传感设备。推进与电子产品高端装备制造出口配套的小语种操作系统和配套软件、即时通信、门户网站、社交翻译软件和跨境电商、物流、呼叫中心、金融结算等翻译应用软件的开发。

(三)智能制造领域

大力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特色机电产品制造。加快发展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人机协同的智能制造系统,提升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着力发展装备配套产业,发展壮大一批配套企业集群。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丰富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产品服务和应用种类,促进“互联网+”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农业高新技术领域

突出农业种业和农产品深加工2个关键环节,围绕核心关键技术加大科技攻关、技术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方式,着力培育现代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新业态新模式,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发挥农村信息化示范建设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的作用,推动“互联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精细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管理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和乡村电商规范化服务,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五)高技术服务业领域

着力增强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渗透和黏合作用,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和综合科技服务,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依托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整合科技服务资源,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促进科技服务业智能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四、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

成立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重大决策,在科技主管部门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尽快编制出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实施方案。

(二)强化政策保障

继续实施财政补助政策,对通过首次和再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并鼓励有条件的州市和园区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由科技主管部门联合国税、地税等部门建立方便、快捷、高效的税收政策实施细则,简化所得税减免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申报工作流程,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在省研发经费投入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的后补助比例。实施开展“千人万企”科技政策服务行动,遴选1000名科技人员担任企业科技政策辅导员,帮助企业享受税收减免、人才培引、融资、成果转化等相关政策。

(三)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从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遴选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入库,建立和完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设立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专款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的培育,对入库企业给予一定的后补助支持;探索设立“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券”,用于支持入库企业开展专利申请、成果评价、专项审计和检验检测等。实施“一企一策”帮扶计划,构建较为完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数据库,对其开展精准帮扶,促其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四)加强载体建设

以昆明国家级高新区为主体探索建立滇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大对省级以上高新区的扶持力度。引导高新区、经开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各类园区按照创新集群发展的理念,推进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鼓励高新区推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公共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检测服务机构等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许平平,寸晓宏,时斌.云南“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03).

[2]蔡媛媛.我国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中州学刊,2015(09).

[3]杨国忠,颜鸷.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5(09).

[4]裴小丹.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本文系云南省科技厅创新引导与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项目“云南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7RD013-14)阶段性成果〕

〔罗靖、马艳丽(通讯作者),云南省科学技术情報研究院。尤功胜,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云南省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童眼看兵器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云南青年齐相聚 点亮青春大盛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2000家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