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宝卷薪火相传
2019-10-08张玉云
张玉云
【中圖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246-01
【研究目的】
凉州宝卷可追溯至唐代的敦煌变文,早期主要宣讲宗教经文,宋代时演变为说经、至明清,在民间以说唱曲艺形式广为流传。凉州宝卷内容丰富,不仅对我国民间说唱艺术和佛教文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发扬和传承古凉州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本土文化的瑰宝,凉州宝卷应该在大多数群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事实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凉州宝卷文化几近失传。拯救和传承传统文化迫在眉睫,我们本着使命感和责任心,应积极研究和发掘凉州宝卷。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我们就宝卷的相关问题设置调查表,针对不同群体进行调查,分析中学生对宝卷的了解现状。
【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
一、凉州人对凉州宝卷了解情况调查问卷及分析
1.性别:
A.男 B.女
2.是否出生在凉州:
A.是 B.不是
3.你知道下列哪些地方民间艺术?
A.凉州贤孝 B.攻鼓子 C.铁芯子
D.宝卷 E.眉胡子 F皮影子 I.其它
4.你了解宝卷吗?
A.不了解 B.了解一点 C.很了解
5.以什么方式?
A.电视、报纸或网络
B.道听途说 C.亲自聆听
6.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凉州宝卷
7.你认为中学生有必了解宝卷吗?
A.有必要 B.没有必要 C.无所谓
8.你希望学校以何种形式在教学中渗透宝卷?
A.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学习
C.在历史课程中融合渗透
9.你对宝卷研究和传承有什么建议?请提出:
调查所知:由于受到了新时代的传媒如网络电视、电影的强烈冲击,凉州宝卷的发展令人堪忧,特别是年轻人往往喜欢新鲜事物,对表现手段古老又传统的凉州宝卷十分抵触,甚至不屑于去关注它。作为本土文化的瑰宝,我们都应该坚持着弘扬凉州优秀本土文化为己任的信念,对宝卷应多点了解和认识,为它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凉州宝卷传承的现状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无论是图书馆还是新华书店,几乎找不到相关的书籍;拜访传承人几乎没有人熟悉;现场观摩表演几乎办不到。我们切实感受到凉州宝卷后继乏人,濒临消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宝卷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重视不够。
2008年,政府将凉州宝卷申报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定,政府相关的经费、配套资金等相关补助并未到位。尤其国家的投入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直接落实到民间的保护工作。再加上近几年,凉州政府的工作重心都放在经济强市、工业立市上,文化旅游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2.宝卷缺乏有力的宣传活动。
据我们了解,目前凉州区并没有专门宣传凉州宝卷的活动。宝卷还仍然主要在农村地区自发流传。所以规模小,范围窄。根本没有资金投入。表演形式陈旧落后,内容缺乏创新。所以观看凉州宝卷演出的群众也逐渐变少,严重阻碍了宝卷的宣传推广。
3.专业艺人遭遇尴尬境地。
凉州宝卷代代相传专业艺人功不可没,他们是传承宝卷的主要力量。他们是宝卷的创作者、原始资料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最深刻理解凉州宝卷的创作规律,和把握宝卷的艺术生命的主体。但是,我们发现这些艺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民间艺人仍然在自发的守护和传承着自己的艺术。也正因如此,艺人与政府相互缺乏信任。
4.宝卷的群众基础迅速减少。
近几年,宝卷艺术比较集中的张义镇,是政府扶贫工程中属于重点对象,大量的群众搬迁入川。外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宝卷的传唱失去了群众基础。渐渐的传唱的群众氛围冷淡,传唱人员和听众锐减,宝卷的传承濒临危急关头。
5.教育水平和语言障碍也是影响宝卷传承的因素。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教育水平越高凉州宝卷的传承程度也越好。因为群众经济状况良好的地方,人们观看宝卷表演的次数相对要多,同时,文化水平高的地区,群众对宝卷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也较高,思想比较活跃,包容性强,有利于凉州宝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