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导学案的作用
2019-10-08明臻
明臻
【摘要】导学案对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形成高效物理课堂具有重要作用。导学案这一教学策略有利于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式”学习的场面。在实施导学案时应注意学习前置与问题前置两个问题,促使学生在学案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等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物理 高效课堂 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239-02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它附属于新课程理念。在其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而以课本为载体对课时以及课题教学内容由全体教师或者教师个体对课堂进行研究设计,同过程的实施中保证学生参与。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以此形成整个教学课堂以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教学设计方案。导学案分别是教师、学生的导案、学案并将综合性评价三者融为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在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特殊产物,在一定程度上被比喻为高效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指南针。
二、导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整个过程包括问题探究、知识整理、阅读思考、巩固练习。这四个环节分别是导学案的关键、重点、特色、着力点。问题探究主要是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探究某一问题,让学生不仅仅只是学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在纯理论之中找到整个问题的关键并且掌握,从而起到“启发思维、抛问拓思、因势利导”的作用。知识整理是教师建立在最初的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导学案的起点目标就是学生能够独立自主有创造性的将课本上纯理论的知识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在分析的基础之上对知识进行一个便于自己理解记忆的整理归纳以及将所有有关联的知识进行综合,以便可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阅读思维重点是阅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提到“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由此可见阅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阅读思考是指在阅读某一课文内容后,根据相应的内容进行思考。阅读思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能够促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如果教师能够将阅读的文章设计的可读性较强、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包括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各个领域的专家的名言警句,科学的热门话题,这些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得以提高。
三、初中物理课堂中运用导学案
导学案作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于不同学科当中。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分科式教学。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也应同样的采用导学案。新课程强调教学课堂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物理作为理科性的学科,更加需要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的固定思维打破。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在对“浮力”这一节知识点进行教授时可以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三点:(1)实验感知浮力;(2)探讨浮力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3)巩固新知、析生活。这三个教学目标共同体现了导学案的四个环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可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准备两个鸡蛋(一个熟鸡蛋一個生鸡蛋)和一杯盐水,将两个鸡蛋同时放入盐水中,让同学们观察对比产生的现象,随之提问为什么其中的一个鸡蛋上浮另外一个鸡蛋却沉入底部。让同学能可以合作交流探讨。
2.探求新知,整理要点
教师提问什么是浮力?为什么会产生浮力?产生浮力的条件有哪些?阿基米德原理是什么?这些都是以理论知识的形式呈现,因此在此过程中对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可进行检测。在整理了浮力相关知识之后教师采用相关的实验来证明。
3.巩固新知,析生活
教师在教授新知完成之后,可以根据该节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选题应具有价值性。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启发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能打开思维,合理的将浮力知识运用到题之中,例如: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7.6N,当把零件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6N,求:(g取10N/kg)
(1)金属零件所受浮力为多少?
(2)金属零件的体积为多少?
除此之外教师让学生自我生活中存在的浮力现象进行分享。
总结
初中物理导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体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促使导学案融入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创新思维得以打开,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从而促使初中高效物理课堂的形成,同样也是整个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