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班主任如何巧用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9-10-08陈菊素
陈菊素
【摘要】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过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班主任就要懂得心理学,做好心灵教育,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班主任 心理学 德育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204-02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综合表现为六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过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品格和心理发展的“重要他人”,班主任以道德榜样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人格的发展过程,不同的班主任会通过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和交往方式营造出不同的心理氛围和班级成长生态。
初中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重要阶段,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作为初中班主任,我们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们。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说过:“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的确,作为优秀班主任,要想真正了解学生,真正有效的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班主任就要懂得心理学,既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
一、巧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和“人文底蕴”的核心素养
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在从事行为矫正技术的研究中提出,人的行为模式实际上都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班杜拉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什么样的榜样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从而加以模仿呢?如果榜样与观察者经常在一起,或者二者相似,那么观察者就经常或容易学会榜样行为。如:子女较多地模仿父母,学生较多地模仿教师,斗殴分子则更易于模仿电视剧中的攻击行为,其原因就在于此。
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应该成为积极主动的有行动能力的学习者。教育不是仅仅将已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成长为一个会学习的人。传统教育培养的人不乏“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做的能力不如说的能力。因此在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应以身作则,首先自己要扮演好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角色。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品格习惯,包括无意识的偶然行为都在深刻地影响和教育着学生。我所带的班级每个周末利用家长微信群进行作业打卡;寒假作业利用手机微信小程序中的报名工具每天进行打卡;暑假作业利用手机APP下载阅赞教师版、学生版、家长版每天进行打卡。我为什么会如此坚持?一是如果说教师都没有行动能力,又如何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认为最牛的成功来自最傻的坚持,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坚持。二是我认为习惯的重要性,好习惯的培养远远大于分数的获得。英国行为心理学家詹姆士说“形成或改变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
其次,班杜拉认为,在儿童的同伴中树立学习的榜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由于同伴在年龄、经历、性格特点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同伴的行为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激起模仿和学习的兴趣。因此,班主任要给学生选择在生活和学习中各方面比较接近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同伴作为学习的榜样。班长王浙宇同学,不仅成绩优秀,而且一身正气,言行举止,堪称楷模,被孩子们戏称4班的习大大,满满的正能量!第三节下课后到班级看到暖的一幕:一大堆同学围在班长王浙宇同学身边,在激烈的讨论数学题目!刹那间被感动到了!我不仅在班级中利用他们身边的同伴作为榜样,而且利用热门话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如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将近,借着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坚持的力量!一个话题——坚持的力量;一段材料——33岁的葡萄牙当家球星,面对强敌西班牙,独中三元,以一己之力拯救整个国家队;一个视频——小鸭子的视频!小鸭子的视频,很有震撼力!不管你是优秀生、中间生、学困生,相信看完视频后,定会相信:坚持、坚持、再坚持,一定会成功的!通过一次班会活动告诉孩子们所有值得拥有的东西,都来之不易!努力锻炼,终有回报!
二、巧用金字塔学习理论提高学生“责任担当”和“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
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培训实验室对“学生在每种方法指导下,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进行了科学研究,研究结果如下:学生在每种方法指导下,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讲授(听讲)平均保持率5%;阅读平均保持率10%;视听结合平均保持率20%;示范平均保持率30%;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平均保持率50%;实践练习平均保持率70%;向其他人教授/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平均保持率90%。
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如果学生仅仅是听课,即使注意力集中,那也仅仅能掌握10%~20%的知识,前4种方法都属于教师主导下的被动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那么学生能掌握50%以上的知识,如果让一个小组共同探讨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会提高到70%以上,后3种方法都属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益值均高。所以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可以采用活动、内省、体悟等学习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对话学习的建构式学习方法,就会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会学习”和“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教育需要融合在我们的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真正的核心素养培育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需要触动他们的心灵,需要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既要明理更要践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道出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家是温暖的港湾,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我们依着坚实的大山,在流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父母对自己的“宝贝”都是万般呵护宠爱,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但是孩子们真的用心感受到了吗?!我也发现班级中有一小部分同学视父母的爱为理所当然,一味索取而不懂回报。因为他们缺乏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我想通过一个活动能够唤醒孩子那颗尘封的感恩之心。我设计了一个班级活动:带着我的“宝贝”一起上学!活动要求:学生拿到1公斤的面粉后给面粉包打扮,根据自己的喜好画成“儿子”或者“女兒”!然后给孩子穿上外套,外套要保持干净,须勤换洗!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宝贝”上学,除了上课,其它时间都要抱着,不能离开,不能丢失,不能破碎(因为是一包面粉),不能更换(上面有老师的签字),课间休息哪怕跑操也抱着,晚上也放在床边一起睡,否则扣分或零分!活动持续到2周。活动规则:每天班主任打分。扣分标准:每天总分10分。破损扣1-2分(视破坏程度而定);弄脏扣1-2分(视弄脏程度而定);丢失扣10分。活动结果:评选出4班“责任标兵”若干名。活动结果证明了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要想成绩好,必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所以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孩子们在活动感悟中说,这次活动,他们刻骨铭心,会记忆一辈子。活动不仅考验他们的毅力,恒心和责任心,也培养了他们的感恩之心,更是让他们记得了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
三、巧用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提高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六个原因。韦纳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把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就会增强今后努力行为的坚持性。反之,如果把成功与失败归因于能力太低、任务太重这些原因,就会降低自身努力行为的坚持性。
由于学生本身就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时必须先要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才能从学生自身出发,因材施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善于了解学生,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教育思想。班主任应当引导他们积极归因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成败的原因,要使学生深信只要更加努力,放松紧张情绪,注意改进学习方法,那么就会有所收获。
下午我们4班和1班进行篮球友谊赛,结果我们班失败了!有些孩子饭都不想去吃!我一一赶他们去吃饭后赶紧回办公室制作课件,我告诉孩子们,篮球真正教给我们的不只是篮球技术、防守的技术、跳投的技术,而是对于梦想的不懈追求,和失败了能爬起来,受伤了能自己变得坚强,强大自己的内心,去追求真正的自己。我希望以此来引导他们: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心态的重要性、从容面对失败的良好心态!一次活动的成功与失败贵在班主任对其背后原因的分析、归纳和引导教育。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同样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学校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的精神素质得到好的生长,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成为中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班主任关注学生的精神发育、德行发展与健全的人格修养,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核心素养。
雅思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所以作为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还应该懂得心理学上的几个效应: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投射效应、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等,班主任要在了解学生和自身心理的基础上不断探寻心灵教育的规律,让我们的教育真正抵及学生的心灵,这才是最打动人心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韓震.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从本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看德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3):4-8.
[2]山香教师招聘考试命题研究中心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中学)2017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