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力障碍儿童家长常见的心理适应阶段

2019-10-08王显豪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智力障碍适应心理状态

【摘要】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不同于正常儿童,因此想要做好智力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父母应有积极良好的适应心理。本文通过对智力障碍儿童父母基本需要经历的心理适应阶段进行研究,给予家长合理性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智力障碍  家庭教育  心理状态  适应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199-01

一、前言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而形成的团体。智障儿童的“残疾”会通过心理、精神、经济、社会各方面影响到家庭,如因孩子的障碍给父母心理的打击,家庭生活不稳定等。智障儿童家长的心理适应不仅仅是家庭中个别人出现的问题,也决定着智力障碍儿童家庭教育成功与否,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根本是家长具备的良好心理状态。

二、家长常见心理适应阶段

1.逃避(denial):父母会感到无法面对现实,大部分父母会自我否认儿童障碍程度,并表现出失望,缺乏生活动力;甚至因承受不了巨大压力、为了逃避责任,选择离异。这种方式,并不会对孩子带来任何正面影响,反而会妨碍儿童在最佳时期接受必要的康复治疗。

逃避是父母第一次接触到智障儿童时自然发生的初期心理状态,克服这种消极情绪决定着以后家长的心理调节能力。

2.指责(projecting blame):父母会将孩子残疾结果归咎他人身上,通常处于极度痛苦中的父母,会把矛头指向医生。例如:往往将孩子残疾结果归咎于妇产科的医生;一些父母还指责孩子出生后医生没及时的采取治疗,或者医生在适当治疗中导致的失败。

3.恐惧(fear):此阶段父母经常问这几个问题:“这个残疾(智力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我们选择二胎,他们也会智力有问题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当我们没时间照顾孩子时,谁来照顾?”“我身边的朋友和亲戚会怎么想?”“我们要照顾孩子一辈子吗?”

4.罪恶感(guilt):父母会因孩子的残疾状况指责自己。从一开始对医生或专家的指责,到将孩子残疾的责任怪罪到自身。相关研究表明,对经历过罪恶感的父母,再得到专业的心理援助的效果会更好。

5.悲伤(grief and mourning):当父母得知孩子诊断结果时,悲伤情绪会不由自主的产生,若不及时调整,这种情绪会带来更大痛苦;导致父母积极自我形象也随之丧失,甚至想要自杀。

6.畏怯(withdrawal):此阶段父母会要求长时间的独处,认为独处可以调整自我情绪,认为可以忘记或避免社会外界造成的舆论痛苦,导致家长的社会交往大大减少,亲朋好友逐渐疏远;并造成夫妻间感情产生矛盾,严重走向极端。其次,这也是为了摆脱对孩子残疾事实盲目的自我蒙蔽。这时,不要盲目地期待社会支持会带来心理上的稳定,而应该尝试通过自我调整而释放消极情绪。

7.拒绝(rejection):当父母带着消极情绪反映出抗拒心理时,这即是心理学中反动形成。父母会对专家提出各种不切实际的目标。如果父母坦率地表达出无法接受孩子,将可能会受到指责。智力障碍儿童的行为表现会根据父母的态度变化而变化,父母消极的态度会使孩子出现各种怪异行为。

其次,由于一些父母对特殊教育相关教育方法了解很少,往往对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有时会对孩子设定目标过高,当未达到设定目标,会加大父母因失落而产生消极、抗拒心理。

另一种则是教育安置方式的拒绝。我国内陆目前对于特殊儿童主要教育安置方式有:特殊学校、普通学校设立的特殊班、随班就读。其中随班就读和特殊学校是我国主要安置方式,适当的安置可以满足孩子教育需求。据相关规定,孩子会被妥善的就近安置,尽管学校各方面条件不适宜。因智障儿童父母的种种消极心理,会纠结于该不该送孩子去学校就读?究竟是特殊学校好还是普通学校好点?如果父母心理状态不稳定,儿童将被影响作为一名公民应享受的教育权利、文化等。因此,对于儿童在社会中教育安置的问题,父母应根据孩子的残疾程度等各方面情况,听取专家建议再作出的谨慎决定并反复斟酌。

8.调查病因(searching for a cause):当父母某种程度上准备接纳孩子时,则开始关注孩子病因。父母可以通过网络等信息来源,事先获得相关专业知识。并积极配合学校和专家对孩子的教育、康复治疗工作。

9.完全接纳(acceptance):对儿童的完全接纳是决定性的阶段。在此阶段之后父母会在有规律生活中努力需求心理上稳定,在接纳智障儿童同时,开始关注以原因调查为中心的社会性,心理性,教育性地如何应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方式。此时,父母可通过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使积极的情绪和意志得以稳定。

以上具体分析了智力障碍儿童父母所具有的常见的心理状态。但并不是普遍都会经历的阶段,往往存在着一定个体的相对性。但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努力使自己达到完全接纳的阶段。因为,儿童的生活质量取决于父母的努力与否。积极需求社会上的认知支持、情感支持和行为支持。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因残疾给家庭带来的影响。促进家庭生活的和谐稳定,提升智力障碍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霞.智力障碍儿童对家庭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翻译 2013(12):31-35.

[2]朱媛媛.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安置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2.

[3]Drew,C.J.,&Hardman,M.L.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cross the lifespan(Ninth Edition).Columbus,Ohio:Upper SaddleRiver,NewJersey.2007

作者簡介:

王显豪(1995.06-),男,回族,河南郑州人,韩国大邱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博士在读,研究方向:特殊儿童的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智力障碍适应心理状态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研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智力障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艺术治疗在智力障碍、自闭症人群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究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