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

2019-10-08贾磊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应用题建模小学数学

贾磊

【摘要】本文主要以探究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相关概述为主要依据,从设置问题,仔细审题、自行分析,合作交流、建构模型,推动学习、科学应用,拓宽变式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运用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建模  应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147-01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采用“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其不但能够激发小学生数学应用题学习兴趣,还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加大“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应用力度,促使其存在的价值与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提升到新高度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相关概述

所谓“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在优化问题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以优化问题当作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通过教师与学生一同研究,将提出的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即是构建数学模型,随后应用数学知识优化问题,用所得的结论解释问题的活动过程。通过该活动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同生活间的联系,掌握数学学科的实际作用,提升对学好数学的自信,能够主动探索,发展他们优化问题的能力,加强对统计与概率、数学和几何内容的掌握,感受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提高学生优化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渐渐形成应用数学的良好意识[1]。

合理应用“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来掌握生活同数学间的关系;让小学生学会使用所学知识优化简单的问题,全面理解所学知识,进而获取应用数学知识优化问题的方法。

2.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2.1设置问题,仔细审题。小学数学教师需同实际生活相结合,应用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素材,提出要优化的具体问题,促使学生感知优化问题的手段,激活学生所累积的知识,为优化问题奠定坚实基础。解答应用题的首步工作便是审题。审题的主要目的为让学生掌握题目大意。应用题的难易不但同数据多少有关,还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情节有莫大联系。另外,题目内的叙述主要以书面语言为主,小学生理解会面临一定困难,为此解题的前提与首要步骤便是掌握题意,即审题。为此,小学生一定要仔细审题,掌握题目含义,通过读题来了解题中条件和要求的问题[2]。比如,一根长十米的绳子,首先截掉三米,其次截掉六米,问这根绳子还有多长?在学生审题中,教师需要求学生把十米、三米及六米用笔标记出来,防止遗漏信息,确保审题的准确性,为后期解题做铺垫。

2.2自行分析,合作交流。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分析问题优化的方式,实现自行解决。在该前提下,展开小组研究。比如在教授三角形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求各小组成员以“面积”为中心全面发表自身想法,从不同方面与角度提出自身问题及优化方法的建议,并在该前提下实现小组对问题与其优化方法的某方面共识。对于所存的问题,能够进行组内研究。研究未果的,可以等到下一环节将这些交由全班研究,还能向教师反馈,寻求教师指导。在寻求问题优化这个过程,不但要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还需全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需给予教师指导作用高度重视,教师身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不但要帮助学生,还需对教学方向及进度进行控制[3]。

2.3建构模型,推动学习。构建对应的模型有助于提高应用题解答效率,为数学知识和数学运用两者间的主要枢纽。而模型构建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空间,推动学生在该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构建数学知识时需要对数学、社会以及自然进行深入了解。例如,在教授长度单位换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1㎞等于1000m的等量关系对班内同学进行快速问答。此时学生由于自身认知程度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解答方法。随后数学教师便可以有效引导班级同学构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模型,给予学生思维成果足够尊重,加强其问题优化能力。

2.4科学应用,拓宽变式。在形成解题思想之后,需让学生应用初步获取的解题思想,去掌握具体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应用解题思想的过程,加深对优化问题中要素的掌握,构成优化问题的基本思想。解题思想为优化问题的主要思想,并非一种方法。同实际联系时需注重拓展与变式,另外,学生在联系中教师需要注重必要的指导,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式。扩展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还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最后展开评价,一方面为推动学生形成系统的优化问题的数学思想,加强学生优化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为让学生在小结和反思中感受数学思想的价值。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引领学生感悟并体验数学思想[4]。

3.“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重视学生数学思想培养。在教学中,教师需培养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理解问题实质,问题的实质一般蕴藏在问题内,让学生学会怎样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将具体问题同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将具体应用题转变为数学题,应用所学知识构建对应的模型,之后将数学结论利用到具体问题中。该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数学思想,还让学生意识到了以往所学知识的价值,促使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二,深入挖掘同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素材。从学生熟知的事物着手,为其提供良好的操作计划,让他们从周围事物中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數学学科的魅力,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将其合理应用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不但能够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还能提升数学成绩与学科素养。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利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把“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的作用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以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臧宁梅.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7):195.

[2]邢艳春,段君丽.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7):115-116.

猜你喜欢

应用题建模小学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