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面批面改”成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催化剂
2019-10-08刘宝许峻山
刘宝 许峻山
【关键词】 数学教学;“面批面改”;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139—01
数学作业是由教师布置、学生自己独立或半独立完成的数学学习活动和内容,它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适量、有针对性的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还能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当天新知识的掌握和接受情况,以便教师了解自己本节课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案。但教师因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影响,基本上都采取学生课后完成,第二天全班整体上交,教师一起批改的方式。这种“全收独改”的作业模式,导致教师发现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知识上的错误理解,想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时,由于学生不在场而作罢。对于作业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只能到下一节课,专门拿几分钟时间全班集体进行讲评。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对个别学生当面批改作业,单独纠正错误,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掌握一手信息,纠正学生的错误
大多数教师对学生作业都采用“全收独改”的批阅模式,都能做到“精批细改”。这只能整体掌握全班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以及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但其不足就是对个别学生的具体问题,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对症下药的指导,学生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采用作业“面批面改”的方式,面对面进行交流,问询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情况,能及时指出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和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因此,“面批面改”也是一次再巩固、再提高、零距离的辅导过程,这样学生也乐意接受。特别是对不同学生所犯的不同错误,教师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分门别类,对症下药。教师面对面辅导,一对一讲解,学生及时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杜绝发生类似错误,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和巩固。
二、关注学困生,消除两极分化
教师每天对所有学生“面批面改”,工作量巨大,时间也不允许。所以,“面批面改”的重点要放在学困生身上,要把学困生当作重点关注的对象,制订计划,让他们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在通常情况下,优等生完成作业比较快,也很少出错。学困生就不同了,学习效率低,出错率高,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要以极大的耐心和满腔的热情,对学困生的作业采取“面批面改”的方式。教师可以向学困生当面讲解知识,纠正问题错误,渗透人文关怀。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和学困生的零距离接触、无障碍交流中,那些鞭策的话语、亲切的情感都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催化剂”。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了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样,持之以恒地进行“面批面改”,班级学困生的数量不断减少,班级整体水平稳步提高,班级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消除。
三、实施分层教学,突显因材施教
“面批面改”是面对面辅导,是重点帮扶。教师面对的是个别学生,解决的是个性问题,这是分层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对优等生,面批能切实地帮助他们找出弱点、指点方法、纠正偏差、提高效率,更上一层楼。对于学困生,由于他们底子差,他们的作业质量和学习效率往往低于一般程度的学生,这些学生最怕的就是在全班学生面前“亮丑揭短”。通过“面批面改”,教师可指出其主要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其掌握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补课,打牢他的底子。这样,因为是单独交流指导,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所以“面批面改”可以让教师根据不同类型学生掌握知识的“火候”,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四、增强师生交流,促进全面提升
交流是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障碍的有效手段。每天批改一次作业,就同每一位学生见一面,就是一次知识、情感、心灵的交流。教师“面批面改”,不能就事论事,还要从多方面和学生展开对话,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除了指导学生作业,还能随时进行包括生活習惯、学习习惯在内的指导,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师生团结,促进了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