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
2019-10-08张娟
张娟
【摘要】翻转课堂理论作为国外教育工作者倍加推崇的教学理念,广泛运用于国外教育教学工作中。近年来,该理论传入我国并逐渐开始在某些地区进行试用,受到国内教育专家及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从翻转课堂理论的内涵出发,对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翻转课堂理论 个别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136-02
所谓“翻转课堂(反转教学、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其核心一是“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二是互动的个性化指导。目前,小学教学工作改革已成为我国初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重点学科,其改革与发展更是备受关注。翻转课堂理论在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中的植入,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将着眼点放在学生个体学习的过程中,实行模块化教学,在我国多所小学的试点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翻转课堂理论的内涵及实践意义
翻转课堂理论最初由美国著名学者乔纳森和萨姆斯提出,是指通过忽略教师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自行观看教学视频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注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而非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灌输[1]。此外,该教学模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变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实行差异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大众化教学的弊端;并对学生及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全新的定位,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平等交流,促进教学关系和谐,大大改善了实际教学效果。翻转课堂仅仅改变了教学顺序,却产生了不一样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而言,不用全班都按照一个节奏来上课,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负责人和执行者。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技巧。教学视頻作为数字化资源是可以永久保存,需要时可供查阅和修正,特别是在进行查漏补缺的课堂中使用,效果是最好的。
二、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策略研究
1.观看视频,知识迁移
观看视频,知识迁移作为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的初始阶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微校园”平台学习。学生通过进入该平台获取教学资料及教学视频,以此达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目标,该平台大大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效率。第二,教师视频提问。此环节通过教师在视频中对学生提出问题及学生进行回答来完成,主要目的在于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及疑难解答。翻转课堂的魅力所在就是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了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选择通过视频来学习,他们更喜欢通过研究课本上的操作步骤来理解内容,只是在需要某些信息的时候或者想了解更多的信息的情况下才查看相关的视频。每个学习者都是不同的,翻转课堂使课堂更加的人性化。
2.巩固练习,反馈质疑
该环节是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的反馈质疑阶段,目的在于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进行强化记忆及理解。学生在完成数学教学视频观看任务后,便需要将视频后附带的练习题完成,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识别进行分数核算。对于固定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观看视频进行自测,而对于具有多种解题方法的数学题目,学生则需要在“微校园”网络平台中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提出个人看法或观点,并对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质疑。
3.运用提高,个性探究
运用提高、个性探究是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过程中的拔高阶段,直接关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固定知识点和灵活知识点的学习及应用在该环节进行有机统一和关联,学生系统掌握固定知识点和灵活知识点后,将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度的探讨,发掘创造性解题方法,体现数学思维的个性化[2]。此时,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及兴趣采取独立完成或小组协同完成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研究,而教师则作为指导者给予适当的指导及点拨。
4.实践创新,解决问题
实践创新,解决问题作为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过程中的发展阶段,是解决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创新的关键。该环节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要求较高,例如教师安排学生自行编写数学应用题、制作数学模型等,学生在此过程中要大胆提出个人的看法,独立思考,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指导,将数学知识点的讲解融入实践活动中,为学生展现数学能力提供平台。
5.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展示交流,多元评价是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的总结环节,主要分为过程性评价与整体性评价两个阶段。过程性评价是指对于学生某一章节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及评分,而整体性评价则指数学课程结束后,对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数学成绩进行评测。两个阶段相结合有利于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全面、客观,达到鼓励学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目的。
6.巩固复习,常态训练
巩固复习,常态训练是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的结束环节,是总结经验教训、促进翻转课堂理论不断完善的重要步骤。在评价环节结束后,学生可以自由进入“微校园”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同时可以向有关教师寻求帮助,达到巩固知识、融会贯通的目标。
7.课后不断提升,巩固成果
教师除了重视课堂翻转教学中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中讨论,还需要重视学生课后不断提升的过程。小学生在前两个环节中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具体的知识,但是因为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在有的学生还处在理解阶段时,有的学生已经开始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利用电子书包强大的数据搜集与分析能力,在课后观察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而展开针对性的辅导工作。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拓展性训练,把具体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题型,在此基础上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保守治疗法”,针对这些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要目的对其进行训练。同时可以在基础训练上增加一些拓展活动,让这些学生能够逐渐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种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把这种教学模式不断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总之,以翻转课堂理论为基础的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是数学教学创新改革的重点方向,学校及教师要从观看视频,知识迁移、巩固练习,反馈质疑、运用提高,个性探究、实践创新,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多元评价、巩固复习,常态训练六个环节加以强化,切实将翻转课堂理论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以此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及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峥.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J].现代教学,2015,07:24-26.
[2]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