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初探

2019-10-08沈君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策略初探现状分析信息技术

沈君英

【摘要】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并形成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稿》,在该课程标准引领下,信息技术教学又被赋予更高的要求。然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本文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现状分析  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124-02

一、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学科新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提出普通高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生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在课程方案的引领下,突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对课程建设的统领作用,完成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修订。在2017版高中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学科对应提出了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核心内容素养;同时提出在信息化时代,学生能适应时代发展,顺利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在国际社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极为关键。这既是学科特点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和学科教学现状

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变革的过程,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中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差异

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欧美国家的信息技术教学,在低年级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会要求在其他课程中使用技术手段完成任务,他们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教学目标,要求会使用工具和资源,他们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课程,而是涉及各个学科、各个方面,渗透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这恰是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的相融想通,在学科整合中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2.区域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差异

在国内,甚至于部分地区内部,因囿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甚至是学校教育内部对学科认识不足,现在的学校课程建设中,对于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认识还是有着明显差异。尤其是农村学校、城郊民工子弟学校等,存在着提升信息素养似乎只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的认识。即便是有的学校重视,包括一些硬件条件较好的实验学校,也更多存在于信息技术是锦上添花,而缺乏对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思考与落实。

就信息技术学科课程而言,根据笔者的多年教学现状的总结,目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①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长期的以升学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的普通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信息技术课程几乎没有地位可言,也就成为了学生心中的边缘学科。学生心目中课程排序:主科,副科,边缘学科,信息技术毫无悬念的被学生定位成边缘学科。

②学生水平上有差异。由于小学和初中阶段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相应规范的考核机制,也没有对学生信息应用能力的测试,学校对信息课程开设不均衡现象突出,教学内容达成差异化严重,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力差异较大,农村的孩子与城郊结合区域的民工子弟学校的问题尤为突出。

③学生课堂上乱象多。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教材的修订相对滞后,如果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能随之及时更新理念和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由于对学科认识不足,于是玩游戏,上网现象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屡禁不止。

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还存在的问题也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较为尴尬的现状,幸运的是教育部门及有识之士关注这些问题,并在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中特别予以明确要求,这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三、核心素养下改变现状的策略初探

1.摒弃对信息技术课的传统认知,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的思想重视

一直以来,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了学校的边缘学科。要实现信息技术课的顺利高效开展,必须改变对信息技术课的传统认知。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精心研读课程标准,并能够把对课程的理解与认识传递给学生。教师要上好第一堂信息技术课,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当今世界以及未来社会的重要性,是促进我们终生学习和发展的最重要工具。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发明与创造层出不穷,这与信息技术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上好第一堂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课,这对以后信息技术课能顺利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设置以兴趣为起点,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新模式

《中学生信息课程标准》指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合格中国公民。显然,中学信息技术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竭尽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介绍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改变教师讲授,学生操作的单一教学模式,要增加课堂活动设置,让学生“玩中学”“做中学”,增强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新的课程结构中会有数据与数据结构模块,这个模块基本上是枯燥的理论知识与艰难的算法实践,教师在处理这个模块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经典的算法游戏,让学生描述玩游戏的过程。如汉诺塔游戏,玩游戏的过程就是理解算法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递归算法的理解。

在這一方面,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修养,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性整合教学内容,不能因循守旧只抓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学科方面新的认识,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景,增强学生对未来探索的欲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如创客活动、3D打印、机器人比赛等活动的引入,通过社团与其他学科协作开展科技节活动等,课堂模式的转变将更多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促进评价方式多样化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主要在学期末,以机上操作的方式完成考核,直至通过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在此框架下,教学和评价都非常功利,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考核方式要多样化。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任务。比如对文本信息获取,加工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一个详细旅行计划,并最终形成演示文稿作班级报告。这样的任务布置下去,学生需要上网查询各种旅游资讯,旅游安排,住宿,交通,餐饮等各种问题,在纷杂的信息中,如何能鉴别出自己需要的,且有用的信息。这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利。在收集信息的过程,还可教学生如何制作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呈现和整理我们需要的信息,然后制作详细的文档来安排一次旅行计划,最后分组陈述各组的报告,大家互相指出计划中的不足,然后进行调整。还可以开展信息技术知识竞赛,人工智能产品展览等等,多途径多方式地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4.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结合学科特色定规则,保障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相对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课实践性,操作性强,在课堂秩序的维护上有更大的难度。面对挑战,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学习课堂管理技术,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课堂学习内容,可以通过目标引领,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规则,一旦“游戏”参与者进入“角色”,规则就不再是冷冰冰的纪律,而是能够帮助学生成长的阶梯,学生群体同伴约束及自我约束发挥作用下,也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信息技术是支撑学生终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化时代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更大挑战,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探索,摸索出一套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最终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

[2]《中国电化教育》总第379期

猜你喜欢

策略初探现状分析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时期提升报纸编辑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