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
2019-10-08白喜有
白喜有
【摘要】在当今“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人们十分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所以我们一定要对“立德树人”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生活方方面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当然其中也包括教育。在如今的教育中不仅仅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着很大的重视,并且对德育也有着很大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帮助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本文就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进行相关研究,为后来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 立德树人 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067-02
众所周知,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让人们可以通过德育发展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
一、小学课堂中渗透立德树人需要坚持的几个原则
1.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不以老师的意志强行转移。因此在自主探究教学中需要保证学生占主体地位老师占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避免直接向学生输入知识,需要掌握课堂上的互动环节,积极调动课堂的氛围,争取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2.教师应该保证创建活动的合适性。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习模式自己学生接受理解的方式来开展自主探究教学,避免枯燥乏味、复杂难懂、时间拖沓等问题,教师应该遵循愉快放松的原则来创设相关的情景,不把情景演变为强行进行的结果而变成学生们学习的负担。
3.课堂教学应该知、情、意、行融成一体。教师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音乐、图像、实物、生动的描述等来达到创设景象的效果,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投入于课堂内容中,激发他们大脑、情感、探索而获得奇妙的体验,这一过程中他们可以主动发现问题、想要解决问题,之后他们会变得更加热爱课堂的学习。
二、立德树人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渗透
1.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设备。因为历史课文大多数以文字叙述为主,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无法理解更不能投入其中,所以教师通过合理的作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能够让历史显得更加生动引人入胜。教师需要挑选经典合理的历史片段进行播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探究,而不是看过便是。在学生们处于这种思维活跃的状态可以有效的进行一场“润物细无声”的知识讲解。同时教师可以提供多个渠道获取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在进行过去历史事件的讲解时可以列出一些当今所发生的事情来进行一场多人讨论。学生们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会更加主动的去学习这门学科。
2.教师通过创设相关的情景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历史,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历史,这是学习的最佳状态。例如在秦汉官僚机构中的秦国“朝议制度”这一课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开展以“朝议”为主题的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让他们自由原则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其中有秦始皇、李斯、王綰以及其他大臣。当学生们选好担任的角色后再就秦朝实行分封制或是郡县制进行辩论,学生有相应的准备时间可以在期间查询相关的资料或者是询问老师,最后进行辩论。通过创设情景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这种创设情景法能够充分的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进课堂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同身受自己的课堂活动经历能够领悟自己在未来需要具备的道德素养,能够将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成为自己发展的榜样。
3.我认为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主任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沟通和感染熏陶的方式来充分渗入立德树人的理念,使得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对集体成员具有约束力。教师能够尊重学生,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开展管理,以学生的人格的完善和学业的成长为指针。其次班主任能够充分发挥民主作风,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调动学生参与各种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善于集中和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进行课堂管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树立学生是课堂管理主体之一的意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管理的积极性,给予学生课堂管理的自主权,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接起来,从而在师生之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立德树人的教育氛围和积极影响学生们的道德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真正观测和实现“以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在下功夫钻研教学过程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把德育教育充分渗透到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扬.论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J]. 黑河教育.2018(12)
[2]万桂园.品德课程德育功能对润泽学生品德核心素养之影响[J].新教师.2016(12)
[3]杨争林.立德树人视角下的校长责任定位[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