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二孩政策背景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019-10-08刘国祥
刘国祥
【关键词】 二孩政策;幼儿;意义;表现;成因;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3—0056—01
一、二孩政策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缓解家庭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长久以来独生子女环境使得现在的幼儿习惯于养尊处优,而在二胎环境下,近些年因“二宝”引发的家庭矛盾不断增多,这严重影响了家庭及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化解这一矛盾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未雨绸缪,为幼儿提供更加良好的生存环境。对于幼儿而言,生存环境包括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减少心理上的激怨和矛盾,促使长子女和次子女和睦相处,这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障。最后是由己及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家庭是幼儿最早的社会适应场所,而对二孩家庭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幼儿在与兄弟姐妹良性相处中得到社会性品质的发展,从而推己及人,在今后更好地走入社会、适应社会。因此,在二孩政策下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二孩政策下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在二孩政策下,很多二孩家庭中的幼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此笔者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首先是不和谐环境气氛促使幼儿缺乏安全感,长子女自卑、幼子女敏感。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二孩家庭中,长子女会出现自卑心理,质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也怀疑自身的价值;而幼子女则比较敏感,如若是发现父母对自身的爱稍有转移变会出现焦虑情绪,变得敏感脆弱。其次是不正确的角色意识促使幼儿行为错乱,导致长子女自私自利,幼子女易于依赖他人。自私是人类的一种本性,同时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而二孩家庭中,很多长子女害怕有人分享他们独有的东西,从而激发了他们身上自私的因子;对于幼子女而言,由于被家庭中视作是“最弱小者”,受到了太多的格外保护,因此他们往往会更加地依赖家庭成员,不利于独立人格养成。最后是不公平的相处规则,导致长子女懦弱、幼子女任性。在很多二孩家庭中,长子女往往是比较谦让的,甚至要无条件地忍让自己的弟弟妹妹,而这会使他们渐渐变得没有原则,同时懦弱可欺。而幼子女由于得到了更多的爱,因此变得有恃无恐,不容易满足,从而变得刁钻任性。
三、二孩政策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营造和谐情感氛围,化解不良行为
《指南》中明确指出“为幼儿创造和谐温馨的人际环境,促使幼儿感受关怀爱护,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稳定情绪”,而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因此在营造和谐情感氛围的过程中,园区与家庭应该形成合力,从而让幼儿在充满爱的环境下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体会到足够的安全感,这是减少幼儿自卑、敏感行为的本质方法。
2.进行正确角色定位,明确自身价值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同阶段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正确地理解这些角色的含义就是承担良好角色的开端。因此在二孩政策下,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帮助他们进行角色定位,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这是推动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如对于长子女,为了能够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角色,可以引领幼儿进行“娃娃家”的游戏,从而在游戏角色扮演中更好地适应自身的角色,形成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对于幼子女,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发展机会,从而让他们找到自身的价值,形成属于自身的独立性,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他人。这样可以让二孩家庭中的长子女和幼子女各自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从而其乐融融地良性相处。
3.建立平等相处原则,推动健康成长
在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虽然他们的年龄比较小,但是他们对很多事情却看得清楚明白,并且有属于自身的处事原则。因此在二孩政策下,“不公平”会对幼儿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形成错位的原则意识。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要建立平等相处原则,以及“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从而引导长子女做出榜样,而不是一味地退缩忍让;而对于幼子女,同样要明辨是非,而不是无底线地肆无忌惮,不能因为年龄的差异而存在特例。这种公平性的原则应该普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小就帮助幼儿树立公平意识,让幼儿可以形成属于自身的原則意识。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