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9-10-08屈鹂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小学课程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可有效锻炼其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其中,课文朗读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既可以对全文有个初步的掌握,同时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语言能力及问题所在,并针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方法,纠正学生的语言问题。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047-01
近年来,随着新课堂的不断推进,已有很多学校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良与创新,尤其是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教师们都在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但在实施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无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
(一)课堂朗读课堂时间有限
由于小学语文每日教学任务量大,课堂上学生朗读时间有限,且学生数量较多,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也无法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课文朗诵情况,久而久之,导致课文朗读方面较差的学生得不到及时改善,加上家长平常忙于工作,缺少督促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导致学生在课堂之外的课文朗读得不到有效训练,进而导致学生的语言能力长时间得不到提升。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大多数课堂朗读教学方法均是教师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诵,即使不是背诵课文也是让学生反复的对文章进行阅读,对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创作文章时的情感介绍存在一定忽略,学生对文章内涵缺乏理解,朗读起来就会缺乏情感元素,让朗读变得枯燥无味,也让课文朗读失去了应有的色彩,久而久之,使得学生提不起语文课堂朗读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也使得语文教堂朗读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语文教师自身专业水准与素养有限
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相较于初高中来讲,要求相对较低,其责任意识相对比较欠缺。虽然近年来各校招聘小学语文教师时注重教学能力,对其文凭学历并没有硬性要求,尤其是农村小学,存在很多这样的情况,很多教师虽然拥有多年教学经验,但仍旧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或者没有通过正式考试而仍旧顶岗执教。所以,随着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而课堂朗读教学效果甚微,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准及素养方面的欠缺。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欠缺,则无法更好的带领学生进行更加精准的课堂朗读,学生体会不到朗读的魅力所在,提不起课堂朗读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二、提高语文课堂朗读有效性的办法
(一)增加课外朗读时间
小学生的课堂朗读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应适当延伸到课外,并且由家长抽出一定时间督促学生朗读。最为常见且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晨读。晨读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另外,晨读也可由家长在一旁陪伴,学生对于课文中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让家长及时给予解决。比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遇到还未学到的生字生词,家长可以亲自演示给学生看如何利用字典查找生字生词,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试着用字典查找生字生词,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课文朗读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缺陷。若家长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发现了学生在语言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与家长一起探讨解决方法,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课文朗读,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在学习新的课文时,难免会遇到问题,教师要学会利用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在让学生朗读完第一遍时,不应第一时间就解答学生的疑惑,因为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性,在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时,就求助于教师。正确的做法是让学生再一次朗读文章,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根据教师的提示自己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另外,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三点:其一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其创作背景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主旨,只有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内容 ,学生才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更好的把控朗读的节奏;其二是教师要注意在朗读过程中引入情感元素。小学语文课堂朗读不仅要求学生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大意进行掌握,更要求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融入情感元素的朗读才能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感受,才能真正意义上感受到语文的艺术与魅力;第三点则是在朗读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减少批评性的语言。因为教师的鼓励会大大增加学生朗读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以《七步诗》为例,这首诗出自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其创作背景是作者在其哥哥曹丕的威逼迫害之下所作,在临危之际挽救了自己的性命。但这首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哥哥残害同胞骨肉的不满,最能体现出这一情感的则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一句,也是整首诗的经典诗句。教师可利用这一点,在朗读过程中融入作者既危急又绝望的情绪,把握好朗读节奏,使朗读变得更加有色彩。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教育学生要团结互助,相亲相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准与素养
教师自身的执教能力与专业素养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息息相关。不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注重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从学校层面来讲,应当合理的开展教师培训课,并针对教师的培训与学习作一定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予以公示。另外,也可以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参观学习,学习其他教师所采用的备课方式以及新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是教师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外在表现,通过优秀案例的学习,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总结,此次训练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教师自身而言,应当致力于自身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扩充。教师在教授学生正确朗读课文之时,应当自身先对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情感等方面有所熟悉,并有足够的课外知识作为补充,这样教师才有足够的底气去给学生授课,也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以此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的有效性。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学生的口语表达、作文写作以及情感认识等方面。首先需要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课堂朗读对于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不用的教学策略,同时在朗读时注重情感元素的融入,以此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也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獻:
[1]杨红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
[2]胡中成.朗读抒发,从小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课外语文,2017(16):97.
[3]李志敏.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文教资料, 2016(18):53-54.
作者简介:
屈鹂(1981.5-),女,汉族,甘肃静宁县人,现供职于静宁县新城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