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疑,求异,想象

2019-10-08曹爱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质疑想象创新

曹爱华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切实掌握学习的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消化和学习。本文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为目的,从质疑、求异和想象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小学语文学习途径。旨在与同行强化业务交流,切实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质疑  创新  求异  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9-0056-02

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对学习的方式进行不断创新,本文提出的质疑、求异、想象是将三种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进行创新性的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又要强化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才能达到创新语文学习的目的。以下笔者就此展开分析。

一、以课文题目为载体,强化质疑精神的培养

课文题目好比人的眼睛和心灵的窗户,为了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内容与中心思想的掌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题目来学习,并以课文题目来设问,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通过课文题目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例如在教学《螳螂捕蝉》一文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题目想到本文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这个人是干什么的?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可以带着问题对课文的题目进行理解,学生就能对本课学习的重点进行认识。而在此基础上,以课文题目为载体,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循序渐进的要求学生在自学的情况下来完成。比如教师可以先后提出:课文中的大臣们为什么劝阻吴王攻打楚国?课文的第一和第六自然段好像与课文的内容没有关联,是不是可以删掉呢?为什么要让少年劝阻吴王呢?等等如此问题的提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更好地在教师的提问下,对全文进行自学。通过师生的良好互动,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高效课堂当中,很多学习成绩稍差一些的学生看到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在展示的时候夸夸其谈,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讲的绘声绘色,除羡慕也会时不时的有些想要与之争辩的想法。但因为本身的根基有些欠缺,在独自学习的时候经常找不出质疑的关键点,在集体学习的时候只能是以看热闹的身份参加,并未与优秀学生的思维同步。如想让落后学生在课上有效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教师首先需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短处来进行质疑,如此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成效。例如,某学生在进行课前学习时,对于生词的理解感觉有些困难,但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这名同学不怕把自己的短处暴露出来,大胆的在课堂上质疑自己的问题,希望能够得到同伴们的帮助。在课堂的集体学习时,这名学生听到两次其他同学对这一生词的解释以后还是没有透彻的对这一生词进行有效的理解。为此教师可鼓励其勇敢的向同伴说出自己对于这一生词还没理解好,并同时在群学的时候大胆的举手进行质疑,可以问:这一生词为何要这样理解呢?我觉得理解得非常吃力,还有没有别的更加简便有效的方法呢?之后再请别的同学讲述更简单有效容易理解的方法。只有像这样经常的不怕暴露自身的短处,大胆的面對自身的不足,才会获得其他同伴的帮助和重视[1]。

二、以课后习题为载体,强化求异思维的培养

通过求异思维教学方式,还能够逐步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站在问题的对立面对整个问题进行分析,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思维空间[1]。

求异思维是一种相对于正常普遍思维而言的思维方式,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所站的角度与习惯性思维角度完全相反,从事物的对立面分析事物,并更加快捷且迅速地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具体在习题解答中,求异思维的具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所面临的问题继续分析,用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习题解答中通常所面临的难题;然而,对于某些特殊的问题而言,仅仅采用通常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对于寻找最终的答案是具有很大难度的,而采用求异思维模式,从问题本身出发,将最终的结论作为切入点,从后面向前面进行推理,最终从结果中找寻已知的条件,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因为正常的思维方式,一般都是看到问题以后,从问题的发生方面寻找答案,往往达不到想要的结果。而当前情形下,习题解答中正向思维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这对于求异思维的引导和培养具有相应的阻碍作用;同时,在从正向思维向求异思维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自身的心理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并重建心理方向,这也使得正向思维和求异思维的有效结合存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培养学生从正向思维转向求异思维这一个过程比较困难。然而,求异思维的培养又是非常有必要且必须的一个过程,因为求异思维能够有效地改善现阶段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课后习题是对课文学习内容的检测,同时教师也能将其作为备课的依据和课堂教学的主线,以课后习题为契机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就能有问题可问,同时还能明白问题的意义,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能更好地明确目的。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的习题来思考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就能更好地让学生对文章的基本脉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比如文中写双龙洞特点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在课文中是按照什么来写游览双龙洞的过程?课文中写的景点有哪些?你能根据作者写作的游览顺序将游览示意图画出来吗?作者在双龙洞的旅途中有哪些所闻所见?等等这些课后习题中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就能对全文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这样就能更好地让学生在预习中带着课后的习题去学习,掌握文章的基本脉络,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2]。

三、以关键词句为载体,强化想象能力的培养

通过关键词句,往往能将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体现出来,在整个课文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只有抓住其关键词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理解透彻课文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对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有一个良好的感悟和认识。例如散文《荷花》一文中有:“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冒”,体会意境,然后采用词语替换法,用“长”、“露”等词替换,然后大声朗读出来,让学生体会“冒”字的精妙之处。“冒”不仅写出了荷花“冒”得姿态亭亭玉立,还写出了荷叶枝繁叶茂的状态,把学生带入生机盎然的意境。紧接着,由老师做有感情的示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体验感情。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自由自在地潜心体会满池荷花的美丽景象。让学生在头脑中自然浮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最后一个环节,听过播放录音,学生们一遍遍地朗读,营造氛围,浮想联翩,仿佛驰骋于荷花之间……。成功的朗读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的,不通过情景性的朗读,学生无法想象和再现课文内容,只有在朗读中理解和感知课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从质疑、求异和想象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小学语文学习途径,切实强化以上工作的开展,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师善.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J/OL].学周刊,2018(31):63-64.

[2]张秀娇.质疑,求异,想象——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J].新教师,2017(08):26-27.

[3]王芳,刘应庭.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途径[J].小学教学参考,2012(34):34.

猜你喜欢

质疑想象创新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