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思维:让儿童民间美术创作从传承走向创新

2019-10-08徐磊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视觉思维传承创新

【摘要】“视觉思维”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思维并具有高层次认知的心理现象。在传承优秀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前提下运用“视觉思维”探寻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创新之路,带领儿童进入自觉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思维阶段。

【关键词】视觉思维  儿童民间美术创作  传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9-0213-02

一、解析:“视觉思维”在儿童民间美术创作中的内涵及价值

(一)“视觉思维”在儿童民间美术创作中的内涵

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最早提出了“视觉思维”这一著名美学理论。所谓“视觉思维”就是利用视觉意象去表达自己,改变自己思维模式的一种方法论,视觉思维活动中的视觉意象是感知与思维之间的桥梁。

(二)“视觉思维”在儿童民间美术创作中的价值

1.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视觉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挖掘儿童思维内在的表现力并根据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过程和内容,观察分析得知儿童思维的变化,了解儿童思维的特点。因此,“视觉思维”可以视为检验儿童在民间美术创作发展中的试金石。2.协调儿童的创造能力。“视觉思维”对于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价值之一就是锻炼儿童的动脑和动手能力的协调。通过创作,锤炼儿童的动手操作的创造能力,促进儿童大脑思维的协调发展,增强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儿童的创造力。3.窥探儿童的创作特征。“视觉思维”反映的是儿童的性格、情感和体验。在民间美术创作中我们要引导儿童通过细致观察、亲身体验、深入思考等一系列过程认识和了解创作对象并利用儿童的思维创作出符合其特征的美术作品。4.浸润儿童的心灵世界。“视觉思维”活动本身是儿童行为的游戏。在民间美术创作活动中儿童的作品反映的是自己心灵深处的“完美”形象。“视觉思维”的作用在于通过创作使儿童的心理得到浸润,从而进一步促进儿童民间美术创作思维的和谐发展。

二、实践:“视觉思维”在儿童民间美术创作中的创新策略

(一)融合“视觉思维”题材,传承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优秀创意

1.类化“视觉思维”题材,聚焦儿童民间美术的创作主题。创作主题是围绕特定题材展开的创作。主题的内容要符合“视觉思维”题材的要求,主题的表达要体现作者的所思所想。从儿童“视觉思维”的思维感知过程中进行深度挖掘,形成了儿童积极的创作思维和主体性的创作方式的民间美术的主题性创作。儿童在创作中很好地把握对青花瓷创作的题材,作品也是各有千秋。

2.内化“视觉思维”创新,绽放儿童民间美术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本体对自身情感状态发展的心理活动。我们要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儿童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儿童通过创新和情感体验,感受了印花布印染的乐趣,激发了儿童对民间美术创作的表现欲望,培养和发展了儿童的情感和创造力,感受了朴素的印花布之美,激发了儿童传承民间美术文化的情感。

3.外化“视觉思维”表达,生成儿童民间美术的丰富感悟。丰富感悟是我们对体验对象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自然体悟。“视觉思维”能够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创作欲望,从而在创作中展示他们的丰富感悟。体验民间美术创作之美,是儿童创作成长的重中之重。教师要传承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美术教学让儿童融合“视觉思维”题材,激活儿童民间美术创作体验,发展儿童思维。

(二)整合“视觉思维”形式,挖掘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真实体验

1.注重思维体验,强化儿童多样化创作方式。儿童的创作思维体验完全不同于成人的创作思维体验,教师应结合多种美术手段,深入研究儿童思维体验,以多样化的创作方式引导儿童进行创作。我们必须要强化创作思维体验并在“视觉思维”基础上实现更加适合的创作思维体验,使儿童从多样的思维体验中产生多元化的民间美术创作体验,发展儿童多样化的思维体验创作方式。

2.关注思维差异,尊重儿童个性化创作理解。儿童的思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又有很大差异,个性十足。融入“视觉思维”的民间美术创作是儿童思维活动和个性化创作的体现。民间美术创作是儿童认识和反映民间美术单纯质朴的情感抒发,他们用个性的绘画语言“放飞思维”,品味和理解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儿童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情感。

3.转变思维方式,彰显儿童多维化创作形式。为了彰显儿童在民间美术创作中的形式,我们应在“视觉思维”中转变儿童思维方式,渗透多维化的创作形式,彰显民间美术创作的文化属性。民间美术创作应该通过整合“视觉思维”形式,彰显儿童思维方式多维度的体验,拓宽儿童创作视野,通过多维的创作使儿童可以广泛地接触艺术家们的作品,激发儿童创作的真实体验。

(三)体悟“视觉思维”风格,凸显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独特意境

1.加强创作维度,寻思维之异。创作维度是人们观察、思考与表述某事物的“视觉思维”,他们不受传统创作思维的限制和束缚,给人以新颖的创作体验。我们将木板年画艺术与儿童美术相结合,这不仅使儿童能够运用独特的创作寓意,还能使儿童发挥其独特的思维差异,因此只有在“视觉思维”中充满差异,才能形成儿童自己的创作风格。

2.重视创作深度,悟思维之意。民间美术创作浸润着传统的灵性和古典的气质。儿童要学会“抹去”别人的创作画面,重塑本真的思维深度,实现创作的深度化。儿童的思维是最丰富多彩的,他们渴望走近民间,亲近传统,渴望在广阔的民间美术创作中放飞思绪。教师必须要在民间美术创作中传递给儿童独特思维的自由和凸显创作意境的策略。

(四)探索“视觉思维”内涵,拓展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思维创新

1.找准“视觉思维”创意起点,解构儿童创作需求。创意构思是美术创作的核心,它决定着思维的发展方向,能够解决儿童在創作中实际需求,为探索思维创意源泉做出合理拓展。“视觉思维”注重对事物源头而不是结果的感知,在儿童民间美术创作中应该顺应儿童独特见解的需求,创作出具有鲜明创意构思的作品。儿童通过思维和创作过程深入体验木偶戏的设计制作过程,同时也感受了民间美术的魅力。

2.顺应“视觉思维”创意表达,重构儿童创作时机。“视觉思维”能够针对儿童在创意表达中的共性问题,找到一种真正顺应儿童思维创意的表达方式。我们要引导儿童运用“视觉思维”元素积极思考民间美术的创作时机,儿童可以尝试了解一下与图形印章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丰富儿童的艺术底蕴。让儿童亲手用粘土尝试刻制印章,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并展现他们的创作才华。

3.拓宽“视觉思维”创意视角,敞亮儿童创作视野。在儿童民间美术创作中应该让教师引导儿童运用和感受“视觉思维”的独特创意视角,从而在创作中展示儿童创作视野,拓宽儿童发自内心的创意构思。为了真正探索“视觉思维”的内涵,激活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需求,使儿童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表达,我们应大力倡导从“视觉思维”的新视角,拓展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思维创新。

在融入“视觉思维”的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实践探索中,我们需要继续传承优秀传统民间美术的创作要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绽放儿童的“视觉思维”,让儿童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和创新能力。未来,需要进一步通过“视觉思维”引领儿童进行民间美术创作,挖掘更多儿童的思维潜能,带领他们进入自觉的创造性思维阶段。用思维的力量去改变儿童民间美术创造力,让儿童的创造力焕发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独特韵味。

作者简介:

徐磊(1979-),男,汉族,本科,江苏连云港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视觉思维传承创新
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