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心理品质养成措施分析
2019-10-08靳永红
靳永红
【摘要】本文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品质养成特点、健康心理教育的对策两个方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心理品质养成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健康 心理品质 养成措施 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009-01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心理品质养成特点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其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品质养成有着以下4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是心理品质养成不够系统。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跟随父母经常变换生活环境,进而导致他们受教育的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所接受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不够系统。由于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加上进城务工人员频繁的变更工作地点和环境,子女的跟随父母流动性大,教育就会受到影响。养成教育作为系统的教育内容,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和逐步的过程积累。在流动性太大的情况下,孩子在适应一个环境并初步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后,突然变换环境,孩子就得重新适应。
二是学习习惯养成不好。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其群体工作的特殊性,有的工作时间与子女上学不能一致,有的工作时间太长,或者工作强度大,无暇顾及子女的养成教育。经常会发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养育要么依赖学校教育,要么就是放任子女不进行养成教育。还有一些进城务工人员由于自身受教育条件基础有限,没有能力进行家庭教育,再加上子女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是卫生习惯养成不好。由于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的流动性强,经常变换生活环境,其子女生活学习无法得到较好的硬件条件保障,加上进城务工人员个人养成习惯并不好,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子女个人生活习惯的养成。
四是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工作实践中,经常可以发现,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不喜欢学习,他们多数认为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将来的生活联系不大,成人后还是会走父母的老路。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加之缺少家长有效的教育引导,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加上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容易产生读书无用的错误认识。
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心理品质养成对策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心理品质养成,对于有效化解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起到积极作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环境三个方面入手。由于改善学生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方面需要进行系统的设计规划不是短暂时间就能够完成和实现[1]。因此,作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心理品质养成的主阵地,学校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
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打工子弟学校都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在化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維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个特殊的群体关注起来,认真做好这些学生一人一事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特征和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具体的做法有三个方面:
(一)做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应当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疏导工作,特别是要重点观察、研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发展特点,科学制定心理辅导目标,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组织一些心理辅导活动,协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正确认识自我,纠正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自卑倾向,提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所在城市的全面认识和归属感,以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的行动,融入社会和面对生活。
(二)做好心理档案建设
每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每个人的心理认知都是不同的,在认识、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学校应当用心理档案记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主要心理状态,准确地分析他们的人格特征,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对策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三)运用校园文化环境熏陶
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无需过多赘述。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心理品质养成,学校应当发挥好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功能,把这一项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资源发挥好、发挥出作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特点,从化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维护和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建设应着重营造平等、和谐、富有人文情怀的人际环境。
三、结束语
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心理品质养成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并需要不断改进的工作。随着新时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功能更加完备,社会包容性更加广阔,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心理品质养成的方法措施将会有更好的平台和资源以供依托。
参考文献:
[1]朱锦华.多管齐下实施个性化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状况及教育对策的个案分析[J].考试周刊,2018(11):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