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传文化建设中的精品工程意识

2019-10-08蔡华东黄磊

决策与信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湖北日报新闻宣传

蔡华东 黄磊

[摘    要] 在宣传文化建设中提倡精品工程意识,对更好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提高媒体传播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湖北日报在近年来的新闻宣传实践中,着力强化精品工程意识,注重并实施宣传文化建设精品工程,推出了“风起中三角”“湖北作家写作家”“千湖新记”“鄂疆飞鸿”等一批质量上乘的系列报道,为建言中部崛起、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决策奉献了宣传文化精品。增强宣传文化建设精品工程意识,精心组织精品工程,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对于宣传文化战线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美的精神食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宣传文化建设;湖北日报;新闻宣传;精品意识;精品工程

[中图分类号] D2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10-0034-07

精品意识是一种价值意识,即质量第一的意识;精品意识又是一种在具体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自主意识,是在工作主体的意识结构中最具有能动性的意识;精品意识还是一种目的意识。精品工程从广义角度讲,是通过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创造出完美的系统化工程;从狭义角度讲,精品工程即是以现行有效的规范、标准和工艺设计为依据,通过全员参与的管理方式、周密組织和严格控制,对所有工序工程进行精心操作,最终达到优良的内在品质和精致细腻的外观效果的优良工程。一般而言,精品工程具有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适应性强、结构合理、无永久性质量缺陷、技术含量高等特点,经得起宏观和细微检查且能经受时间考验。两弹一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港珠澳大桥等科技、建筑领域的精品工程,往往举世瞩目,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奇观与精神震撼。

精品工程同样适用于宣传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1] 155精品工程意识是宣传思想工作理念创新的集中表现。在宣传文化建设中提倡精品工程意识,对更好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提高媒体传播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与意义。湖北日报在近年来的新闻宣传实践中,着力强化精品工程意识,注重并实施宣传文化建设精品工程[2],推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系列报道,为建言中部崛起、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决策奉献了宣传文化精品。

一、“风起中三角”,3年凝成国家战略主要舆论推手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服务党委政府工作中心,配合其重大部署主动做好新闻策划并着力实施,是党报的应有之责。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开展宣传报道和文化建设,有众多的政治资源、工作经验和报道成果可供借鉴使用。但如果只求“差不多”“过得去”,不愿意下苦功夫、大气力狠抓精品工程,那么产出的新闻报道便难以担负起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大局的重任。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般简称“中三角”)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中三角”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3]。作为“中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湖北创新实力雄厚,科教和产业优势显著,是引领“中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头羊”。因此,湖北省级媒体更应在聚焦中三角现状、展现中三角作为、献计中三角发展方面走在前列。2012年早春,湖北日报组织20多名骨干记者走马潇湘、放眼赣鄱、聚集荆楚、踏访江淮,采访党政官员、教授学者、基层干群、企业员工,开展深入调查研究。2月28日起,大型主题性报道《构建中三角,打造新引擎》以每天4个连版的篇幅,连续5天在湖北日报推出。《时代重担谁担当?中三角扬帆启航》《“中国速度”谁引领?三大城市群雄峙神州》《新世纪谁主沉浮?六大城市群改变世界》……系列报道运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了中三角战略符合世界发展大趋势,体现了“国家战略的前瞻探路、中部历史的重新锻造、新闻事业的创新尝试”,彰显了站位高、立意深、视野广、气势雄的新闻风格,形成了一段时间的舆论强势,对决策层面亦产生一定影响。

当年底,全国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在江西九江召开。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同与会人员讨论了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议题。随后,安徽被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范围,中三角由三省合作变阵为四省协同。紧接着,湖北日报派出采访组,再度聚焦长江中游城市群,并引入视频网络报道人员,进行全媒体互动式报道。2013年2月,第二轮大型系列报道推出,主题确定为《构建中三角,打造第四极》。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要在长江中游发展建设城市群。湖北日报采访组第三次跨省深入采访,于2014年初持续推出第三轮“中三角报道”——《加快构建中三角,打造特色城市群》。

围绕“中三角”的这三轮大型报道,从新闻业务来说,层层递进,不断展开,逐渐丰富,“像教科书一般”,被业内誉为“新闻精品”。

《构建中三角,打造新引擎》重在论证中三角战略的可行性,由5个特刊组成:“大趋势”立足世界城市群发展趋势,论述中三角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和城市群发展趋势;“大跨越”结合湘鄂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论证三省已具备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大引擎”从中部地区已具备的条件出发,论证中三角战略对于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意义;“大融合”揭示部分省际间的融合正良性展开,交通、旅游、环保等方面有合作发展的广阔空间;“大愿景”根据采访对象的心声,展示中三角的共同利益、共同诉求,展望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构建中三角,打造第四极》则重探索中三角战略的推进和实施路径,具体由3大板块组成:“实践篇”聚焦中三角框架协议实施一年的进展,梳理了呈现出的良好势头;“借鉴篇”对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以及美国波士华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等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为中三角发展提供“他山之石”;“展望篇”立足未来,勾勒出中三角城市群行进的关键点和路线图,为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出谋划策。

《加快构建中三角,打造特色城市群》回顾4省合作成果,由“起航”“见证”统率水、粮、路、业等8大板块,着眼构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生共荣的大格局,剖析成败得失,促进起承转合。

这三轮大型采访报道,除通过报纸连篇累牍影响广大读者外,还分别结集为《风起中三角》[4]、《逐梦第四极》[5]、《澎湃中国心》[6]公开出版发行,尤其是在全国“两会”期间进入了国家部委和湘鄂赣皖4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视野,有的还纳入到他们的议题。2015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湖北日报领衔的中部媒体,被公认为中部发展再一次进入国家战略的主要舆论推手。

二、“湖北作家写作家”,文学鄂军的大检阅

媒体从事文化宣传,受社会影响极大,出现了一些迎合受众、为满足“追星”而娱乐化的倾向也特别为人们诟病——有的媒体把肉麻当有趣、把恶俗当机智,“红肿之际,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对许多不良文化现象津津乐道,有的记者甚至沦为“狗仔队”而为人不齿。

对此,众多真正的媒体人深恶痛绝。党的媒体是政治宣传工具,是新闻传播载体,是大众舆论渠道,更是文化建设阵地。传播、积累、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先进时代文化,省级媒体理当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在文化领域,固然要重新闻——新近发生的、为人未知而欲知的新鲜事,但更要重品牌——树立文化建设的标志。只有这样,才能从零星琐碎中走出来,推动形成伟岸形象、浩荡气势,才能在人们心头打下深深的烙印。湖北日报立志并着力为湖北文化建设摇旗呐喊。2012年元旦,改版后的湖北日报以新的气象示人,新开设的一批专栏闪亮登场。这其中,就有与湖北省作协联合推出的《湖北作家写作家》。

文学鄂军,湖北骄傲。上溯屈原行吟,“路漫漫其修远兮”;远追东坡诗赋,“把酒问青天”;近有一代伟人“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而现在的湖北文学家是谁?写了何样作品?取得多大成就?付出怎样的努力?作出多少贡献?体现出什么精神?今人理应为他们高标旌帜、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进军中,文学鄂军是领头雁,是带头人,是生力军,是建设者。以党报为阵地,展示他们的风貌、风采、风格、风骨,就是传播时世之风。让千万大众因此而景仰之、尊崇之,青少年学习之、效仿之,文学的湖北就更有力量,文化的、文明的荆楚就更有希望。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一方水土,文脉九派。当今湖北文坛,堪称彪炳辉煌。据统计,全省作协会员总数已有2502名,其中中国作协会员246名,全省各团体会员和大型企业作协会员5000余名。2007年以来,全省作家共创作出版长篇小说300余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杂文等作品集或单部作品920余部,创作或改编影视作品240余部(集),一大批优秀作品获得多个全国性重要文学奖项。如此规模的作家队伍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一方面给媒体尤其是本地媒体整合、开掘文学资源,推介作家、作品,提升自身文化内涵品质提供了一座“富矿”;另一方面,帮助省内外读者更好地了解湖北文学,并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丰富文化生活。

请湖北作家写身边的作家,湖北日报的这一专栏坚持每周刊发两到三期,第一年即刊发150多篇。“每一个写作者和每一位被写作者都是作家。作家交往,更常见的方式是以文会友。……他们眼中所见别的作家会是什么样的呢?其他同行又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和写作习惯呢?这还真是蛮吊胃口的事”。每篇人物报道,都有一帧人物肖像、一张介绍其创作成就的“人物名片”。写得真不真切?生不生動?深不深刻?报纸上的这片天地,成了作家们公开竞技的擂台,也成为展示湖北当代文学风貌的一扇窗口。

翌年开始,相继结集出版发行了《文学鄂军——湖北作家写作家》第一册[7]、第二册[8]。这一新闻文化精品工程,留下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擘画了当代湖北文学的群星谱,是文学鄂军的一次恢宏呈现。通过这一工程,更多的作家把更多的文坛轶事和文人雅趣留存了下来,保全了湖北文学的一份珍贵记忆和文友之间坦诚交流的一段佳话,体现了湖北省级党报对繁荣文化事业的挚爱与热情、为文学鄂军塑造形象的雄心和气魄。

三、“千湖新记”,搅起八载湖北“水文章”波澜壮阔

精品就是好中之好、优中之优之作。宣传文化建设中的精品工程,是具有一定思想内涵,集宣传文化价值、实践价值和欣赏价值于一体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大型、系列优秀作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打造精品工程,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意识。打造精品工程的全过程,也是追求美好、更好的全过程。2014年10月,45万字、图片数百幅的《千湖新记》一书公开出版发行[9],成为湖北宣传文化精品工程的又一大作。

作为千湖之省,湖北以湖为家园,以湖著称于世,以湖哺育子子孙孙。讲好湖北因湖而兴、伴湖共生、与湖俱荣的生态故事,湖北省级党媒责无旁贷。在湖北日报2012年的新闻报道策划会上,就此提出了明确的采编方针:通过对湖泊的礼赞,唤起人们对湖泊的尊崇、敬畏与保护。具体而言,一是以资料凸显知识性,二是以典籍体现历史性,三是以文采增强可读性,四是以图片加强观赏性,五是以生活表现现实性,六是以民俗强化贴近性,七是以问题启发思考性,八是以政策表达时代性,并以记者之眼光、作家之文笔、专家之情怀予以最佳表现。这一大型专题报道,以深入实地采访调研的方式,全面梳理湖北主要湖泊(含天然湖泊、人工湖)现状,用历史回望和现实观察展望湖泊未来,营造爱湖、护湖、亲湖的地域特色文化,以期形成珍惜湖泊、建设美丽湖北的社会风尚,让湖泊保护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推动全省湖泊保护与管理工作深入持久发展。媒体的宣传文化建设工程,其实与政府与社会的相关部门、战线或单位息息相关。关于湖泊的报道,与水利、湖泊管理部门休戚与共。就“千湖新记”而言,起始是媒体主动作为。刊出后,湖北省水利厅、省湖泊局高度赞赏,并热切参与到报道的组织、安排、采访、写作中,形成了媒体与主管部门的宣传合力。

一个好的创意、好的策划,产生的影响往往出乎预料。继“千湖新记”湖泊报道之后,湖北日报又与水利部门继续合作了“荆楚百川”专题系列。这一专题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践行湖北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湖北的战略布局,契合中央推行河长制改革举措。报道立足创品牌、出精品、重实效,不断创新内容和版式,体现了党报媒体弘扬主旋律、助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从“千湖新记”到“荆楚百川”,8年时间“水文章”的拓展实施,是媒体与行业、省直与基层、官方与民间携手紧密互动、深度合作的典范。通过主动策划,协同行动,联合打造一个又一个大型水生态、水文章宣传品牌栏目,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产生较深远的影响,真可谓源远流长,波澜壮阔。

借鉴这一精品工程策划思路,湖北日报还先后推出了与省林业部门合作的“绿满荆楚”等大型专题系列报道[10]。由此也表明,精品工程意识落实到位,精品工程得到确立,宣传文化工作就会由虚变实、由软变硬、由可有可无成为不可或缺、大有作为,赢得相关行业认同和全社会的好评,进而为相关领域决策提供参考。

四、“鄂疆飞鸿”,宣传文化建设要走出去拓展题材,开阔受众胸襟

宣传文化建设,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上层建筑”,相对经济基础有“硬指标”“硬考核”而言,客观上容易满足于照办照做、“等因奉此”“惯性应付”,得过且过。而且媒体习惯“抢新闻”,追求“短平快”,也容易因“靠近就便”而形成琐碎、低端、平庸之作。

精品意识,作为“最具有能动性的意识”,就是摆脱、减弱这一消极因素影响的良方。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操作、精心呈现、精心考评、精心总结,就能使宣传报道的崇高感、厚重感、感染力、影响力大大增强,促进并保障宣传文化建设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5年,时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区60周年大庆。早在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大构想,新疆的国际战略位置即凸显出来。翌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作为党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要自觉、主动、热情、周致地发挥思想先行、舆论引导的重大功能性作用,为这一倡议的推动,实实在在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因此,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区60周年大庆为契机,湖北日报派出一支记者队伍奔赴新疆采访,紧紧扭住一带一路、新疆建设、湖北援疆,写下了一组《鄂疆飞鸿》并结集出版[11]。

热爱新疆,首先要理解新疆、读懂新疆。在这组精品力作中,读者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数据、人物和现实与历史的对照,看到党中央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战略取得的伟大成就,增进对新疆的了解、理解。在这片土地上,有诗人萦绕千年的慷慨悲歌,有青年以身许国的奉献牺牲,有拓荒者筚路蓝缕的坚韧不拔,有创业者改天换日的壮志豪情……更有湖北人与新疆人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的深情厚谊。一份区域性报纸,如果总是囿于自己脚下一方土、注目眼前一片天,这格局如何大?又当如何引导、塑造、提升自己的受众?记者的工作、媒体的功能,就是要“带”着受众向前走,延展其视线、开阔其胸襟、更新其理念、明确其思路、触发其行动、鼓舞其信心、增添其力量。只有将天下事纳入视野、容入胸怀,才能使心智更高、眼界更广。这組报道也使人更深切地感知到,鄂疆是一家人,彼此密不可分、浑然一体,只有民族团结、长治久安,才有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才有文明和谐、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此外,新疆之行催发了记者以笔为耕、以梦为马、以心传火,不仅用脚步丈量了鄂疆之间4000多公里的时空距离和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更促进了鄂疆各族人民间最珍贵的互助互通与心灵交汇。这种凝结着心血的文字,穿越时空,给人美的享受,给人思考与启迪。这组报道刊出后,中宣部有专题评论指出,《鄂疆飞鸿》具有“名家风格,时空悠长,活色生香,回味无穷”。

在当今自媒体良莠不齐、各种思想文化信息爆炸式呈现的状况下,作为宣传文化战线的省级党媒,坚守精品意识、精品工程、精品战略,显得尤为必要,湖北日报近年来组织的几次大型报道正是贯彻精品意识、实施精品工程的生动写照。真正的宣传文化精品,不仅具有存史、建档的历史功能、收藏功能,也具有再汇编出版、再传播的现实功用。增强宣传文化建设精品工程意识,精心组织精品工程,实施精品战略,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对于宣传文化战线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美的精神食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蔡华东.传媒变局与党报改革[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

[3]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EB/OL].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15-04-16.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504/W020150416309838033133.pdf.

[4]邹贤启.风起中三角[Z].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5]邹贤启.逐梦第四极[Z].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6]邹贤启.澎湃中国心[Z].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4.

[7]湖北日报社.文学鄂军——湖北作家写作家(一)[Z].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3.

[8]湖北日報社.文学鄂军——湖北作家写作家(二)[Z].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4.

[9]邹贤启.千湖新记[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

[10]湖北日报社,湖北省林业厅.绿满荆楚[Z].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6.

[11]《湖北日报》编辑部.鄂疆飞鸿[Z].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胡  梁]

Abstract: Advocating the awareness of quality engineering in propaganda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better fulfilling the duties of focusing on the central task and serving the overall interests, and enhancing the depth and width of media communic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news propaganda in recent years, Hubei Daily has focused on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of quality engineering, paid attention to and implemented the quality engineering of propaganda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launched a series of high-quality series of reports such as “Wind in the Central Triangle”, “Hubei Writers Stories of Writers”, “New Stories of Thousand Lakes” and “Ejiang Feihong”, which have contributed high-quality propaganda and cultural works to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China and serve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ubei. Enhancing the awareness of quality engineering in propaganda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carefully organizing quality engineering, and writing the great times diligently and sentimentally are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for firmly grasping the leadership of ideological work in the propaganda and cultural front, improving the communication, guidance, influence and credibility of public opinions, cultivating and fulfill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providing the people with rich and exquisite spiritual food.

Keywords: Propaganda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Hubei Daily; News Propaganda; Quality Awareness; Auality Engineering

猜你喜欢

湖北日报新闻宣传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对策
论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
《绿满荆楚》的史学美学新闻学意蕴
新闻报道决策中的“四大意识”
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
主题宣传网络化表达及新闻生产的变革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财经人物报道传播影响力研究
精益求精精湛呈现
教育部召开2015年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现场推进会
杜玉波:切实做好新时期教育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