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民航的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2019-10-08佀庆民王延霞牛林清关宏艳张黎

大学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OBE理念新工科人才培养

佀庆民 王延霞 牛林清 关宏艳 张黎

[摘 要]培养具有明显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民用航空业具有典型的行业特色,是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服务领域之一。建立科学的培养体系与模式,对于培养面向民航的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民航业对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明确了面向民航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新工科的特点和要求,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积极探索专业内涵建设和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该研究对于打造管工结合优势突出、航空安全特色明显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管工结合;新工科;OBE理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X9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10-0161-03

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急需大量能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当前,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和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新工科研究和实践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1-2]。

2016年6月,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这就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安全工程专业于2008年成为工程教育认证的第10个试点专业,经过10年的发展与实践,许多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已通过专业认证,尚未通过认证的学校也均在积极推进以OBE理念为核心的专业培养体系建设[3-4]。

安全工程专业作为应用型综合性专业,涉及管理科学、工程技术等众多学科和专业,管工结合特色明显。同时,由于安全问题本身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加之科学日新月异, 技术不断进步, 新的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等实际情况,这就要求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求及趋势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6号)中明确指出:要在总结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指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国内外高校的办学实践也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国内拥有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与定位,发展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比如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依托矿业特色,大连理工大学依托化工行业,中国石油大学依托石油行業,东北大学、中南大学依托矿山与冶金行业,中国民航大学依托民用航空业等。

安全工程专业具有典型的新工科特点,需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指引下创新发展模式。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和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另一个有效途径。专业认证强调构建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重视实践教育和工程设计环节,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其目标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基本一致。安全工程专业于2008年成为工程教育认证的第10个试点专业,目前已有26所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通过专业认证。专业认证对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影响愈加明显,在某种意义上已代表了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成为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新工科背景下,如何依托学校特色优势和未来发展定位,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和技术变革,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和方式,密切结合社会需求,优化面向优势特色行业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管工结合优势突出、行业特色明显的安全工程专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安全工程专业应积极推进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明确特色发展思路,树立特色专业品牌,打造精品本科工程,培养满足国家、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二、面向民航的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内涵

民航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主要是在航空公司、机场、民航管理及相关技术服务部门从事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应急管理、适航认证、安全咨询服务等工作。当前国内外民航业正在由传统民航运输业单翼发展模式向民航、通航双翼发展模式转变,中小型通航公司和机场正在迅速发展,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大中型民航运输企业。面向民航的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服务领域更广、需求量更大、要求更高,不仅要具有基本的安全理论和技术知识,还应具有全面风险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信息管理等综合能力。本专业应深度依托学校特色优势和发展定位,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和技术变革,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和方式,密切结合社会需求,不断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民航业对新型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简称郑州航院)积极探讨面向民航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管工结合优势突出、民航安全特色明显的安全工程专业,并探索实施了卓有成效的培养体系和一系列实践活动,形成了新型民航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定位于能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获得安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底蕴、职业素养和航空使命感,能在航空运输、产品制造、服务等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安全设计、安全技术咨询与评估、安全检测与监控、事故调查与分析、应急救援、风险分析与控制、安全教育与培训、产品安全等方面工作的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郑州航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以专业内涵建设和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两大抓手,如下图所示。

三、郑州航院安全工程专业内涵建设实践

(一)加强教学团队与课程群建设

郑州航院安全工程专业积极建设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校内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调研、参与项目、社会服务等形式,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的信息交流,使教师熟悉专业领域动态,了解政府和企业的需求。

本专业依托安全工程教学团队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群,优化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改革。目前已形成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价教学团队及课程群,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分析教学团队及课程群。逐步实现每位教师3门课(2门理论课程,1门实践课程),每门课程3位教师的团队教学体系。其中,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价课程群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质量管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民航安全评估与审计、民航安全信息系统、民航货运管理、航空公司运行管理、民航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相关课程设计;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分析课程群主要包括安全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运筹学、适航认证与管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机械电气安全技术、安全检测与监控、飞行品质监控与分析、航空危险品运输及相关课程设计等。

本专业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团队功能,不断增强团队管理专业的能力,使专业教学完全融入教学团队的管理之中。

(二)促进航空安全特色课程体系优化

郑州航院安全工程专业密切结合《郑州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2017-2020)》、《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安全工程专业国家质量标准的培养要求,依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准,不断优化航空安全特色课程体系。目前设置有民航概论、航空概论、民航安全信息系统、民航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航空危险品运输、适航认证与管理等特色课程。

本专业同时结合自身的服务面向和工程特点,邀请政府部门和企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设计与修订,丰富航空安全特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课程体系与工程实践能够和国家、河南省的航空发展形势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

本专业还针对课程不同特点,探讨适当增加相关实践教学内容的比例。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程,探索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政府、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弥补教师实践能力偏弱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育人能力。

(三)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

本专业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本校特色,依托民航地区管理局、民航办、安监局、机场、航空公司、航空经济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及相关大中型企业等,推进与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的实质性合作,构建多主体参与、产学研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5-6],探索校、政、企三方协同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201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航局签订协议共建郑州航院,以此为契机,本专业已与河南省民航办、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机场集团等建立良好的校政、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了郑州航院民航安全特色培养模式与机制的实施与优化。

四、郑州航院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一)优化实习环节

郑州航院安全工程专业依托民航机场、通航机场、航空公司、航空工业相关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实践、青年教师培养基地。目前学生定期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实习。

本专业积极探索“请进来、走出去”的灵活的实习模式;为保证专业实习质量,探讨“定向集中式”模式,每个集中实习单位根据企业规模派驻不同数量的学生,并配备实习指导教师。

(二)优化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本专业探讨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联合授课的培养模式;探索以“工程设计型”课程为载体培养工科学生的系统思维、工程思维、设计思维、批判性思维、数字化思维等。

本专业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了事故调查课程设计、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实践、航空安全工程课程设计等。

(三)形成可持续的学生创新能力机制

学校设有完善和良好的学业导师制度,每个学生均有明确的专业学业导师,负责其大学四年连续的学业指导与监督。根据学业导师科研方向,建立可持续、可传承的创新小组(团队),为学生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并为学生撰写论文、发明专利、参加比赛提供有力支撑。

本专业依托全国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开展了郑州航院安全科技创新大赛,为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全国安全大赛等提供基础平台,持续增强学生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动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障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的达成。

组织学生成立了“安全之家社团”,以组织学校安全科技创新大赛、相关安全宣传、知识竞赛与教育培训等专业实践活动。依托学校创新创业中心提供的良好工作条件和丰富资源,组织学生成立科技工作室,入驻众创空间,开展创新项目运作,并孵化创业项目,以项目为驱动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水平。

五、结论

本文以打造管工结合优势突出、航空安全特色明显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目的,主要开展了安全工程专业内涵建设和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两个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建立了新形势下面向航空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满足国家、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参考。

郑州航院安全工程专业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理念引入校、政、企三方协同培养机制建设中,依据国际标准和新形势来指导和检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将学业导师制度、教学团队切实融入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中,在建立创新小组(团队)和相关科技创新竞赛的持续健康机制上具有一定创新性。

本研究将进一步促进安全工程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明确专业特色发展思路,树立特色专业品牌,打造精品本科工程,为培养满足国家、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做积极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夏建国,赵军.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5-19+65.

[2] 周開发,曾玉珍. 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 重庆高教研究,2017(3):22-35.

[3] 李润求,施式亮,李石林,等. 专业认证下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6):41-44.

[4] 王雨. 专业认证框架下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5):169-172.

[5] 樊颖. 政校企合作的有效性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3):3-4+22.

[6] 阳富强,沈斐敏,陈伯辉. 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1):205-210.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OBE理念新工科人才培养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OBE理念下高职教师成长机制的评价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