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低学段口语交际训练策略

2019-10-08曾维明

求知导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互动交流口语交际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同时要努力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学段;口语交际;构建情境;互动交流;系统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6-0035-02

引    言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在这四种能力中,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说在前,读写在后;另一方面,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一、小学低学段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1]。因此,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应当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努力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口语交际”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求是“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另外,口语交际训练还重在让学生参与交际过程,第一学段的目标要求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口语表达是小学生应该练就的语文基本功,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背景下,通过各种交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口语训练,其存在训练途径单一,训练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生活实践训练,课内与课外的训练脱节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欠佳。

二、教学实践中的训练策略

笔者根据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对低学段学生设置了以下系统化口语训练目标,即把生活搬进课堂。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自学生进入学校那天开始,笔者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用普通话与教师、同学互动交流,还要求他们课下也用普通话交流,回家后跟父母交流也尽量使用普通话。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了解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并及时向别人请教不理解的内容,或者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学生在课上要学会耐心倾听,不插嘴、不中途转移话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先思考,再举手发言。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回家都要完成一项常规作业,即让他们把在学校和班级发生的事情告诉父母,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同时,对于孩子表达不清的地方,家长可以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而增进家校情谊,提高家校合作意识。

(3)课前三分钟听教师或者同学讲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精彩情节。

(4)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要求学生能较完整地讲述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5)开展听童话、演童话,听绘本故事、演绘本故事,学课文、演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通过口语交际课、假期交流等各类交流活动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要求他们与他人交谈的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7)鼓励家长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带孩子外出游玩、拍照,并让学生到校后交流游玩体会或感受。

(8)让学生在班级内介绍“我的家乡”“我的一张照片”、一处名胜古迹、一种动物或植物、“我的爸爸妈妈”等,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9)利用学校午读时间让学生讲笑话、说自己的奇思妙想、说自己的愿望、发布小新闻等,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0)对课堂上发言积极或者表现突出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或夸奖,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11)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他们讨论。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都能积极发言,能逐步增强表达的信心。

人际交往需要一种真实的情境,因此,要想训练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善于创设交际情境,使师生间、学生间的听、说、问、评、议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实现交际训练的目标,从而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实际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做才能有效训练低学段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

1.通过课前三分鐘讲故事来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安排学生轮流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除了要求讲故事的学生讲得通顺流畅、绘声绘色外,还要求听的学生专心致志,并要求他们听完之后进行评价,如故事是否讲完整了,声音是否响亮,动作表情是否到位,语言表述是否通顺流畅……

2.多创设互动环节,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2]”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教学内容多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使他们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3.通过表演课本剧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低学段的小学生擅长模仿和表演,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他们进行课本剧表演。童话故事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章体裁,深受学生的喜爱,也非常适合作为课本表演的素材,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自习课时间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课本剧表演,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学生表演完毕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保持表演课本剧的热情,以便持续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通过交流假期见闻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很多时候他们愿意和别人交流,但是这样的交流只是小范围的,当面对全班同学发言时,学生就有些怯场、紧张,导致他们的表达语无伦次或者无话可说,久而久之,他们便对交流敬而远之[3]。为了训练学生在人多的场合自然大方、有条理地交流,笔者在每期的开学第一个周会利用两节课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假期交流活动,主要让他们说一说假期的趣闻轶事或者游玩的情景,先让学生同桌间自由交谈,接着组织小组互动交流,最后由各个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发言。学生们说着自己的见闻、感受,话匣子一旦打开,就停不下来了,每个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融入畅谈的氛围,不自觉地跟随着别人的介绍天南海北地快乐游玩,他们还学会了认真倾听,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其口语交际能力逐渐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例如,在二年级的暑假交流会上,学生在班级展示了他们和家长一同在假期里制作的PPT,他们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俨然一个个能说会道的小导游,带我们走遍了大江南北。

王同学带我们游遍了我国的香港和澳门,在她的介绍下,我们看到了维多利亚港的万千灯火,似乎向世人昭示和炫耀着繁荣所带来的荣耀和力量,还有大三巴牌坊上栩栩如生的雕像……看着图片、听着王同学的介绍,大家的心仿佛飞到了香港和澳门。

敖同學平时是个话不多的小男孩,但他在介绍野生动物园的动物时,说得头头是道、手舞足蹈,带领大家一起观赏了高大威武的大象、机灵的猴子、和蔼的长颈鹿……腼腆的小男生变成了能说会道的动物园讲解员,其他学生更是听得津津有味,生怕错过了这精彩的讲解。

吴同学和宋同学分别带我们到日本和新加坡去领略了一番奇异的食物、不同的风俗,让同学们大开眼界;伍同学参加假期培训营,成了一名小记者;唐同学参加了暑期图书管理员小小志愿者活动,给同学们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课外书;胡同学到洱海边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好不自在;赵同学在三亚与大海相伴;朱同学和父母一起到广西看瀑布、坐竹筏……

最让大家刮目相看的是在课堂上很少发言的李同学,在这次交流会上,她也大胆地站上讲台,向大家讲述自己假期的快乐见闻,虽然语句不太通顺,声音也不太洪亮,但同学们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来鼓励她,让她更有自信。

结    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学生的交流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分析、归纳能力,张扬了个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李吉林.李吉林与情境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何新花.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青年时代,2017(03):32.

作者简介:曾维明(1971.5—),女,四川泸州人,本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低学段口语交际。

猜你喜欢

互动交流口语交际
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增强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交流的策略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包装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让小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好语文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试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部曲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创设互动交流情境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