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10-08龚彦平
龚彦平
【摘 要】阅读过程展现了师、生与文本的动态变化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具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对阅读内容产生独立的审美体验。然而,在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阅读效率的提高,笔者就这些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期望对日后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7.074
阅读理解作为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高考中,阅读理解的题目灵活程度越来越高,拓展性越来越强,这也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阶段,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主要存在着教师对阅读理解的深度把握不够、阅读理解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方式形式化,下文对此展开论述。
(一)教师对阅读理解的深度把握不够
在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照顾大部分学生阅读素养,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文本阅读的层面,这样导致了一小部分语文的尖子生,语文素养较高,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缺乏教师的针对性指导,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上没有突破性进展,依旧原地踏步。长此以往,阻碍了阅读素养的提升,对语文方面的学习也失去了主动性。
(二)阅读理解目标不够明确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方面不够明确,只有目标明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会有方向性,才会有针对性。目前,有许多教师在目标设定方面存在着过大或过小两种趋势。目标过小的教师主要表现在阅读理解的内容仅仅限于课本知识,忽略了其他的课外阅读练习、名著等良好的阅读范本,只要求对课本予以掌握。虽然教材具有范本的作用,能够适应该阶段学生发展的要求,然而在阅读的量上却过小,无法适应学生兴趣多元化的发展,另外,仅仅通过课本展开阅读教学,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而目标过大的教师表现在,教师的目标过于宽泛不清,在实际阅读訓练中难以形成评价的标准,难以对目标进行把控,学生对知识的统筹缺乏一个范畴,缺少针对性。
(三)教学方式形式化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但是在我国高考的教育体制下,师生过分关注成绩,而对语文阅读本身能力的培养却关注不够,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提升语文的综合素质,加深对其他科目的理解。师生因为过分关注成绩,以至于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独立阅读、品味文章,教学方式流于形式化。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关注学情,不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对阅读资料进行讲解上,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只是关注阅读套路、答题格式的方法,这种教学形式不符合新课改的需要,学生难以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对策分析
基于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明确阅读理解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通过这些阅读教学策略,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层面上的阅读,要让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需要从感性认识的高度达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所以,教师对班里无论是中等生还是优等生,都要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能够达到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文章、理解文章所阐明观点、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风格。例如:在讲授李清照《声声慢》时,教师并未只是对《声声慢》的内容上进行解读,停留在文本层面,而是先带领学生学习李清照的另一首词作《醉花阴》,这样学生在阅读《声声慢》时,就后有一个比较阅读的过程,能够把握到作者细微的情感差别,风格之间的变化。能够理解李清照情感由哀婉变得凄切缠绵,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李清照,透过李清照感受到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山河飘摇对人的影响。
另外,教师在拓展阅读深度方面,可以给学生一个合理想像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扩写,如在阅读小说《项链》时,教师设计问题:“佛来思节夫人说出项链是假的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要求学生对结尾情节进行合理的想像,教师通过对文章的结尾进行合理的想像训练,这样学生的理解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
(二)明确阅读理解目标
在进行阅读教学上,必须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有了阅读目标,教师在教学上才具有指导性,学生学习上才能有所把握。目标的设立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方面进行考量:1.语言积累方面,学生要积累一定量的好词好句,能够在写作训练中适当应用,能够通过积累的词语意思,理解其他文章。2.培养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习惯,能够拥有阅读兴趣。教师对阅读目标是否达成,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评价,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衡量。另外,教师应该多给予一些积极的正面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提高阅读效率。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多样化,不能形式化,不能单纯以考试作为主要出发点,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拥有了阅读兴趣,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质量上就会有明显的改善,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实际掌握的学情为出发点,灵活的运用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讲述《雨巷》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可以设置独特的教学情境,使用多媒体播放声音来营造下雨天的意境,通过学生朗读课文,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体会,来理解戴望舒所表达的独特情感,提交阅读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调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形成自发的内动力,进行广泛的阅读,提高语文阅读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黎育彬.《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年第10期.
[2]梁晓.《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