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

2019-10-08范爱华

课外语文·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阅读教育主题阅读小学语文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头等大事,随着社会各界竞争愈发激烈,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被人们所提出,新的课程改革也在逐步被推进。语文作为每一个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从学习之始就贯穿于人们的成长之中。而在语文当中,阅读又为重中之重。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应当在深入分析当前语文教育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与策略。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教育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主题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都逐渐意识到了语文之中阅读的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能力,本文将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提高目前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共同进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现状浅析

(一)教学目标模糊与教学内容散乱

教师必须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以便教学任务的开展与明确落实。当前多数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时并未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很难使教学的各项内容获得体现。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并且,当前小学语文“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转变教学模式与方法,使学习回归到教学内容上去,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学习能力。

(二)教学方式改革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当尝试尽可能多的教学方案,根据不同学生的學习特点制定合适的学习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二、针对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反思

语文自学习开始便伴随学生的学习,并且语文作为一门贯穿于生活的学科,很容易被学生所厌烦,失去学习兴趣。并且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缺乏自主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成果极低,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低下。

其次,在我国应试教育仍然是主要方向,主要考查的内容还是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但这样的学习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无法实现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的培养。我国小学教师教育方式大都单一,并且针对现状,教师难以开展新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感受不被认同与理解,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如何改进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与策略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规范相应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角,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学习习惯等,设计与制定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案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每次课堂的学习内容重点与难点设计相应的讲授方式。

教师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设计主题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讲述“思乡情怀”主题阅读时,可以选择课本中的相关文章一同学习,在诗歌《乡愁》的学习过程中,以时间线“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来讲述作者人生各个阶段的思乡情怀的转变,而在作者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标志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怀,作者的思念之情逐渐从个人的思家之情上升到了家国情怀。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作者别致而又简单的写作手法,在精练的写作内容中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通过这样的“情感升华”,让学生体会作者所体会,才能真正达到阅读与理解的目的。

(二)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

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内容较方法起到的所用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教师不能牢牢把握教学内容的方向,采用再优秀的教育方式也是无济于事的。而在主题阅读中,更应该牢牢把关阅读教学的内容质量。教师应当保证教学的内容不仅要与学生的成长生活紧密相关,也同样要注意教学内容应当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为小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做铺垫。例如在讲到“家国情怀”的相关主题阅读中,教师应当向学生提供古往今来的先辈英雄们如何保卫自己的祖国,从沙场从戎到枪林弹雨,再到如今科技进步之争,尽管故事的背景各有不同,但所有英雄人物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通过向学生讲述其不同点与相同点,以阅读引申到学生自身应当有何作为,以此让学生深入理解这种家国情怀。

(三)教学模式的改进完善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与个体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完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使教学方式适用于更多的学生。教师的教育工作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以此为驱动力来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主题阅读时,可以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一篇文章来学习,教师向学生讲述阅读的方法与理解文章的方法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主题文章,自主学习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与交流,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要给予相当的意见,最后可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成果展示。以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并从中学习如何更全面地完成阅读学习。

(四)掌握更加全面的教育资源并有效利用

现代化的生活中,每个人成长的环境、接触的事物、面对的人群等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同样使得每一个学生的个人经历与知识储备有所不同,同样这也是不同学生会对同一篇文章做出迥异的理解的原因。教师应当注意到这样的问题,同时注意不要用“固定答案”来桎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应当整合目前所有可供调动与利用的有效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拓展学生对世界的认识,鼓励学生通过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与发散性思维。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在面对阅读中的难题时能够有所想,有所知。

具体来讲,教师根据相关的教育大纲或者指南,合理地在课堂中穿插一些课外知识,并且整合好各类可供利用的资源,随时在课堂上调用。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经验知识之上,结合新的知识来完成阅读与理解。

(五)教师与学生加强沟通与联系

现代教育模式已经反转了传统课堂角色,学生应当是课堂的主角,因此,教师应当时时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在阅读课结束之后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时间点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聆听学生的课堂意见,接收学生的课堂反馈内容,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此,才能够完善教育方法使之适用于面对的学生,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阅读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结语

阅读毋庸置疑是语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课改推进的大背景下,教师更应当时时刻刻反思自我,剖析自我。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学习能力,最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质量,使学生朝着有想法、有能力、会阅读、重积累的方向发展。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现状亟待被改善与提高,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是刻不容缓且不可松懈的,希望本文中所提供的相关改革方式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有效的参考与指引。

参考文献

[1]李斯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探微[J].亚太教育,2016(28).

[2]李军.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策略[J].成功(中下),2017(14).

作者简介:范爱华,女,1974年生,山东省邹平市人,本科 ,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阶段主题式综合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育主题阅读小学语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育策略探析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