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透《背影》内涵,渗透情感教育

2019-10-08王萍萍

课外语文·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背影情感教育语文

【摘要】语文教学中,富含情感教育的文学作品占据大量的篇幅,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内心深处,这的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本文以朱自清《背影》实际教学为例,在探讨《背影》文本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同时,对如何更好引导学生领悟其背后的情感内涵作一些个人的思考。

【关键词】语文;《背影》;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情感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绝不是纯粹的语言技能的培养,而是一种综合素养的积淀,而这其中情感教育应是阅读的根本。本文以《背影》实际教学为例,在探讨其文本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同时,对如何更好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情感内涵作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背影》文本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再思考

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其对文本的理解和领悟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就朱自清的《背影》来讲,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多数教师单纯将其设定为表现父爱的文章,讲解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分析父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然后引导学生从四次背影、四次流泪中体会父爱的伟大。他们花大量时间分析父亲爬月台给“我”买橘子时的感人瞬间,分析这些动词在表现父爱时的表达效果,甚至将父子二人的衣着进行对比,以此来分析解读父爱的伟大。随后情感的落脚点在父爱的伟大上,告诫学生要理解父母,要学会和父母相处等。但从最后的接受情况来看,由于他们年纪尚小,根本无法真正体会教师所阐述的这些关于父母亲情伟大的真正内涵,以致这篇文章最后的教学价值从某种层面上讲也就单单体现在写作手法及细节描写等一些语义以及写作技巧方面了。

可是笔者在经过数次教学教研探讨后发现,《背影》从某种意义上讲并非单纯表现父爱的文章,它实则是体现父子情的具有较高文本价值和文本教学价值的文章。它真正能打动人心、体现人性高度的不是父爱子,而是子爱父。父爱子是恒定的,而子对父的情感是曲折的。《背影》里所表现出的父亲为儿子所做的一些事情,如送还是不送儿子去车站、送上车后的一些嘱托、艰难爬月台买橘子等,通过简单的分析学生很容易能理解它所流露出的一个老父亲对儿子的爱。但其中子对父的复杂且曲折的情感,却是学生不易发现且具有较高教学价值的。父亲要送“我”去车站,“我”的反应是再三劝他不要去,对他的关心并不在意;父亲和脚夫关于小费问题讨价还价,“我”也并不领情,还硬要插嘴;他嘱托茶房照顾“我”,“我”却心里暗笑他的迂……最后看到他艰难爬月台给“我”买橘子的背影时,突然间泪流满面,触动了内心深处关于父爱的那根心弦,开始慢慢理解父亲……这其中关于子对父亲由视而不见到慢慢懂得的过程及子对父爱的珍视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

二、情感教育的渗透——《背影》教学实例探讨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来触动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引导学生理解语义,明白语义的层次,更要引导学生理解语义的层次是如何勾连、如何流动的。在教学中,我深知引导学生理解整篇文章情感时,单抓背影不行。要从全文来看,不能只停留在父爱层面,要去细细体会父子情。

依据以上对文本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情感重点投射在父子情特别是子对父曲折情感上。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引导,先对比送别过程中父子二人的表现,发现父亲爱儿子表现在一切细节里,而且是那样的自然,而儿子对父亲的这些关爱稍微有些不理解、不耐烦。我们发现这对父子是缺少交流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有问题的,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探讨,生活中我们对父母的爱太习以为常,对父母的唠叨过于反感,以至我们往往忽视了父母的爱。

后来看到年迈的父亲爬月台艰难给自己买橘子后,“我”泪流满面,感动于父亲对“我”的关心……但据作者后来在自己散文中回忆所讲,他情感最终的爆发点却是父亲的那封来信:“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看完信后,“我”怀着愧疚、伤悲、感恩等复杂情感含着泪完成了这篇文章。此时学生仍然很难理解儿子对父亲的这种复杂情感,此时就很有必要补充一些背景资料。(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状况私自扣留了朱自清的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1923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有了这些资料的补充后,学生懂得了朱自清对父亲复杂情感的缘由。然后让学生重新阅读文章,并抛出一个问题:“父子之间的这种隔膜为什么能够冲淡?”从整体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很容易能回答出来:“是爱,消除了父子间的间隙。”并且在谈及今后如何与父母相处时,他们不再仅仅是按照往常惯例来分析,其中有一部分开始真正思考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懂得了父母的爱,知道了在今后相处中自己应怎样做。而这个层面上的思考与简单地停留在父爱问题上的探讨相比,其实更深刻也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内心。随后带领学生回归原文,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及最后一个自然段“哎,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其中儿子对父爱的理解和珍视自然而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最后笔者带领学生齐读龙应台的《目送》,对本堂课的情感做最后的升华:“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这样整篇文章的阅读价值就得以彰显:我们感怀父亲的爱,但更珍视儿子的懂得。

从实际课堂教学及课后反思中笔者意识到,阅读教学中,情感的渗透一定要建立在对真实事例的解读上,要落到实处,整体感知、研读文章只是课堂程序,并非阅读本身。我们的阅读指导要从下到上,从引导学生理解语义、语义的层次、语义层次间的勾连上升到文章的真实情感方面,要联系学生实际将文本所体现的情感和学生的真实体验相联系,这样读者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正如《背影》,直接阐述父爱伟大或我们应该珍视亲情,不如一位老师课上这样的提问来得震撼,“你最怕父母什么?”“我们不怕父母的打骂,而是害怕父母失望的眼神,流泪的样子。”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设计,自然而然引发学生对父母关系问题的深刻思考,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小结

总体来讲,情感教育渗透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运用情感教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消化所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让老师、学生、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正确使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陶冶初中学生的情操,塑造初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培养初中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叶晓红.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3(33).

[2]陈海洋.初中語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6).

作者简介:王萍萍,女,1990年生,湖北武汉市人,中学语文二级教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

猜你喜欢

背影情感教育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两个背影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山里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