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生导师协同育人有效机制的研究
2019-10-08张依
张依
摘 要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研究生导师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力量。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研究生数量不断提升,因此,研究生导师的育人力量不容忽视。文章针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索研究生导师协同育人有效机制。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 导师 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7.046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the tutor is playing the vit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Nowadays, a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ociety, the number of postgraduates is rising sharply. So, we shoul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affect of the tutors in universities. This essay sets up an effective mechanism of tutors'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staff in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stgraduate; tutor; work together to educate people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全员育人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经,也是“三全育人”实现的重要保障。研究生作为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做好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
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辅导员和导师是极为重要的两支队伍,如何实现协同育人、合力育人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极为重要的任务。
1研究生导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1.1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在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导师负责对其进行具体教学、科研活动的指导。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实验室、研究所为单位开展学习、科研活动,因此与导师相处实际时间较长,导师对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个性成长、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研究生导师在学术造诣、研究水平、生活作风等方面的表现也将对研究生产生一定程度潜移默化的影响。
1.2 高校研究生阶段思想状况现状
目前,高校研究生生源构成复杂,年龄跨度较大,绝大多数为95后硕士,目前高校研究生思想状态存在以下特点:(1)价值取向多元化,由于当前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和本科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存在差异,研究生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成才意识更加强烈,但责任感不够突出;(2)发展问题个性化,大部分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已经成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成熟;同时由于个体成长环境的差异,因此在研究生阶段暴露的问题也存在个性化差异;(3)心理特征复杂化,相对封闭的学习科研环境、相对单一的课外活动、相对淡薄的集体观念,加之研究生教育主要为点对点导师指导,导致研究生心理特征复杂化,尤其是高年级博士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2 当前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发挥现状及问题
目前,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情况,导致部分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认识不足、指导不够、方法不适用的现象。
第一,认识上不到位。在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教育主要聚焦于专业性教育工作,往往工科类专业老师更加注重对于本研究领域内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投入较少。该问题主要原因为:一方面专业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待挖掘,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同样,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导师评价考核体系中,科研、论文、课程等占有绝对比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则无明确要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与内驱动力较低。
第二,权责上不明晰。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扮演着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的角色,辅导员系统与教学系统相对分离且互相独立,当前大部分学校中,辅导员与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权责不明晰,协同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管理、考核方面的相关机制与条例,因此,容易导致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解决中缺乏有效依据,从而产生研究生导师协同机制实效性弱的情况。
第三,素质上待提升。研究生导师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是关系着研究生的成长与培养质量的关键。总体上,目前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科研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能够把握学科动态,跟随学科发展,做出相应的研究成果与贡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研究生导师准入环节中,针对研究能力、科研成果、海外经历等方面较为重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方面则无明确要求,这就导致了研究生导师在遴选与准入环节中的基本素质要求有所偏差;此外,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导师数量不足,师生比例失衡,从而出现研究生导师准入、考核各关节松散、导师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不良影响。
3研究生导师协同育人有效机制探索
3.1 建立权责明晰的顶层设计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想要充分调动各支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协同育人的实效性,就必须有强有力的顶层设计作为整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保障,划分界限,明晰权责。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的明确要求,学校需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有效设计,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块进行明确规定,从导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权、责、利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导师遴选、考核制度,促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责任、落实制度,有效提升工作水平。
3.2 建立高效的沟通反馈机制
良好的沟通机制有助于更快、更实、更准确的解决研究生在思想、生活、学业上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而当前,由于很多导师与辅导员缺乏主动沟通意识,合力育人的意识不够,导致很多学生相关事宜缺乏有效沟通,出现交流信息断层,出现在学生问题发生时才由双方沟通解决的情况,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与损失产生。
因此在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之间需建立多方沟通、多种渠道、多向反馈的有效沟通反馈机制。首先,在线下可建立辅导员参加课题组组会制度、辅导员走访实验室制度,就各方面问题进行实地沟通,以便迅速解决;其次,可利用新媒体为载体,建立有效的网络沟通平臺。在信息的时代,新媒体平台成为人们交流的新型方式,手机和网络已经遍布人们的生活各处,当然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也不例外。微信、QQ、钉钉等多种通讯软件也大大提升了沟通的效率。因此有效的线上沟通平台建立,可使导师和辅导员们就学生思想状态、学业指导、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生活、学习上发生的问题,提升工作实效性。
3.3 建立协同共管的参与机制
建立起完善的协同共管的参与机制,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有效的参与机制下,能够更好的规范导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与方式,促进导师更好的履行育人职责。
首先,通过挖掘专业思想育人的因素,提升导师参与度。在高校中,很多导师在本专业完成了自己本科、硕士乃至博士阶段的学习,对于专业传统、历史了解深入,对于老一辈专业创始人的精神传统理解深刻,因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通过历史讲解、精神传承等理想信念类、专业引导类活动,既能够让导师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工作,又能够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
其次,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增进互通交流。各类团队参与或配合类文体活动,能够有效增进师生之间、导师与学生工作者之间的感情,在丰富研究生群体课余生活的同时,减轻学习、科研中的压力,为顺畅的沟通与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同时,辅导员可以积极参与到研究所、课题组组织的联谊活动中,在以年级为单位组织的元旦晚会及各类文艺活动中,可以邀请学生们喜爱的研究生导师参与,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小、落实、落到生活点滴中。
3.4 建立定期分层的培训机制
要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导师协同育人机制作用的发挥,建立定期分层有效的培训机制、不断提升导师队伍素质和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牵引下,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总体上素质较好,但部分导师存在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情况,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方式方法不正确,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内容纳入研究生导师入职培训、日常培训体系是很关键且必要的。通过系统且分层次的培训,研究所导师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意识,了解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能与方法;同时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导师将通过不同程度的培训,以适应新时代对研究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资晓洁,杨哲宇.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9.10(05):160-161.
[2] 曾宪军,李爱国,蒋丰.基于协同治理视角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33(02):105-111.
[3] 吴敏.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途径研究——辅导员与研究生导师视角[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146-147.
[4] 卢婧.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长效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2):10-11,14.
[5] 余韵,曹伟.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策略[J].教育评论,2018(10):86-89.
[6] 任丽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有效机制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