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级科研设备开放共享收费体系及管理研究
2019-10-08黄正均宋卫东
黄正均,张 磊,宋卫东,刘 钰,张 栋,梁 薇
(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高校科研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与其教学和科研实力密切相关[1-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教事业以及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增加,各高校的科研设备数量也越来越多,如我校土资学院,截至2018年9月已拥有各类科研设备3600余台,设备价值1亿余元,其中4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近120台套。科研设备数量的大幅增长,也对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共享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科研设备的开放共享,对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和单位研究能力都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同时也可避免设备资源的闲置浪费,真正实现“物尽其用、有效产出、高效运转”的设备运行管理状态[4-6]。
科研设备共享服务可分为无偿和有偿共享,其中无偿共享主要针对教学、创新、竞赛等非盈利性使用;有偿共享则涉及设备的使用收费问题,包括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费用如何有效收取以及合理使用的问题,其作为制约设备开放共享工作推进实施的主要困难之一,在院系等二级共享平台收费过程中尤为突出。由于大型设备数量相对较少,且功能和使用需求相对固定,现行的收费和管理模式较易实施,但作为院级设备共享平台,若只考虑大型设备,则共享范围过窄,加之学科特色等原因导致存在大型设备分布不均,容易造成“贫富不均、忙闲不一”等现象。因此,建设院级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对复杂多样的收费标准、频繁琐碎的费用收支管理等进行细化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7-10]。
1 现行收费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高校从学校层级基本建有校级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同时初步建立有相应的收费体系,但绝大多数主要针对大型设备设立,对院级设备共享服务领域涉及甚少,同时收费体系也存在标准单一、收费方式随意性强、使用管理不透明等诸多问题。
(1)收费标准单一,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设备和实验所需。现行设备使用收费标准主要以计时收费和计件收费为主,即按设备使用时长,或测试样品数量进行计费。两种标准的最大优点在于计费简单,便于快速高效确定使用费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同样遭受较多诟病。如计时收费以设备配置的自动控制装置进行即时计费,这就要求对设备的改造投入较多;或对设备无法全覆盖,且计价标准组成不清晰,使用户产生置疑。计件收费则由于试验种类、复杂程度不同导致标准无法完全覆盖,尤其是创新性、设计性试验等。此外,现有标准对人员培训、指导费用同样无法体现。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是保障科研设备开放共享良好运行的首要前提。
(2)收费方式随意性、自觉性较强,无法有效实施。由于设备属性、管理人员和用户习惯等不同,形成有几种现下主流的设备使用收费方式,包括单次使用现结、定期使用后结清、一定金额预存付费、用户自愿随意支付等[11]。这些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设备服务收入和维护费用的来源,但同样尚存不少弊端。如几种方式均主要靠用户和管理人员协商一致后进行费用结算;费用支付强烈依靠用户的自觉性,管理人员对其无法约束,导致坏账、呆账众多;另外由于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原因,导致一方面存在设备使用费用无法收取,另一方面出现经费中的测试费用存在“花不出去、临时乱花”的现象。
(3)收费使用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部分高校(包括我校)建立有大型设备共享收费标准和管理制度,但尚不完善,且多流于形式,主要在于收费设备范围目前仅限于大型、贵重设备,对其他科研设备并未涉及,导致部分师生用户对此有意见[12-13]。同时,对收费的使用和管理规定不够完善,财务不够透明,导致存在收费是否公平、收取费用如何管理、谁来管理、如何使用等问题,造成师生有怨言,这也是科研设备共享收费全面推行的主要难点所在。
2 基于设备成本与运维相结合的收费标准
国内部分高校、部分学者也对此做了少量探索研究。如王斌楠等提出针对贵重仪器建立依据设备折旧、材料和人工、时间等因素的收费标准,但具体方案未予给出[14]。申嫦娥等提出考虑设备成本补充的收费标准,同样未给出具体方案[15]。本文结合我校土资学院专业实验设备的组成情况,尝试采用考虑设备购置成本与综合使用年限相结合的成本折算法,同时考虑材料购置情况,以及适度按比例收取设备运维基金和少量管理人员绩效的形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设备共享使用收费标准。另外针对教学、创新、论文、科研等不同使用类型,设置不同的减免优惠系数,最终形成综合、分类、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体系。
2.1 考虑购置成本与使用年限的设备折旧费用
设备共享使用收费的首要部分即为设备购置成本回收。由于不同类型设备价值、使用年限等均有不同,因此在考虑成本折旧时,还需综合考虑设备的使用年限。设备成本折算费用主要以设备购置成本为准,综合使用年限可参考学校、国家资产管理系统对不同类型设备最低使用年限要求,分类乘以对应年限浮动系数的方式考虑计算。单价计算根据高校的教学科研特点,可按照教学年度、学期工作周数以及工作日天数、工作时长等进行综合折算,计算方法参考式(1)。
式中,x1为成本折算费用;C为设备购置成本;y为国家资产分类规定的最低使用年限;w为每学年工作周数;d为每周工作日天数;h为每天工作小时数,按8 h计;k为年限浮动系数,对应设备成本分类赋值计算。如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每学年 36周,每周5 d,每天8 h,则k根据设备购置成本,参考学校大型设备分类标准,分类取值,设备使用年限和维保系数取值见表1。
表1 设备使用年限和维保系数取值详表
2.2 设备运行材料耗损费用
设备共享使用收费的另一重要方面即为材料耗损费用,可根据材料性质分为必备和自备耗材两类,计算方式如式(2)。其中必备耗材为设备运行所必需的通用材料,如试验机运行所需液压油、链条、密封垫等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统一按照固定系数在成本折算费用基础上折算收取,具体系数根据设备使用情况由管理人员确定,范围可为1%~5%。自备耗材主要为实验所需专用材料,由使用人员自备,如需委托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则与相关人员协商后确定收取。
式中,x21为必备耗材费用,x21=x1·m,m为必备材料系数,1%~5%,管理人员据实确定;x22为自备材料费用,为0或协商收取。
2.3 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基金
设备共享使用与良好运行,必须有充足的维保基金作为保障。随着学校设备数量的日渐增多,以及当前政策中“重购置,轻维护”并未改善的现实情况,亟需建立有效的设备维护基金,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具体可参照必备材料费用的计算方式,按照一定比例固定收取。同时,由于设备维护成本会随使用年限增加而增加,因此还需考虑相应的使用年限系数,具体计算方法见式(3)。
式中,x3为设备维保基金,o为维保系数,可根据设备购置成本分类取值,见表1;y为设备实际已使用年限。
2.4 管理人员绩效
设备正常运行和开放共享,离不开实验技术、财务、综合管理等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在设备服务收费中考虑收取部分人员绩效也十分必要。绩效计算方式采用以设备成本折算费用为基数,固定比例方式收取,比例参考学校“大型设备共享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以及其他院校情况,暂按 15%计算,后期可根据情况再行调整,如式(4)。
式中,x4为人员绩效费用,p为绩效系数,暂取15%。
2.5 考虑使用类别的分类优惠方案
高校的主要职能定位为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科学研究为主,故而可根据使用类别和设备属性不同,分别给予相应的优惠系数,以体现高校“教学为主、科研次之、服务为辅”的职能定位。根据设备用户来源,可分为系所内部、学院内部、校内其他院系等校内使用,以及校外使用等。同时根据使用方向,分为教学、毕设、科创、科研项目使用等,并以综合单价为基准,分类给予对应优惠系数计算收取。
一般来说,对于校内教学使用,可全部免除使用费用;对于毕业论文和科技创新实验使用,则只需收取自备材料费用(如自备材料自行准备,则不收取);对于研究生论文实验使用,由于一般会有导师科研项目为依托,故可以较高的优惠系数收取,或仅收取设备运维基金和材料费;对于科研项目使用,则根据用户类别不同,分别乘以不同的优惠系数收取。另外对于有自筹经费的设备,还需对自筹人员内部使用给予较高比例优惠收取,以鼓励教师自筹经费购置设备纳入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不同类别用户的优惠收取方案见表2。
表2 设备使用分类优惠详细方案
综上,本文拟采用的设备开放使用收费标准既考虑了设备属性和使用类别的不同要求,同时也兼顾了高校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为主,科学研究并重,以及国家、地方等对设备资源开放共享的要求,最终形成综合分类、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体系,见图1。
3 收费方式
建立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体系后,如何对使用费用有效收取也是保障设备开放共享正常进行的重难点之一。赵韫哲等针对大型设备对外服务的收费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基于额度控制的对外服务电子记账收费方式,该方式有效弥补了传统预付费或定期结算等收费方式的部分缺点,但其适用范围有限,无法覆盖数量众多的其他类型设备[11]。结合我院学科分布特点和科研设备的整体情况,计划对内采取比例预存和信用额度相结合、实行定期划转结算的方式,对外采取实时结算的分类共享服务收费方式,如图 2所示。
图1 设备开放共享使用收费标准组成
图2 设备服务收费方式组成
对于院内用户,除教学、创新、毕设等学生培养的设备使用需求外,一般科研使用均有科研项目为支撑,而项目均有相应的测试或实验经费预算,故可选择在项目立项审批时按一定比例划转相应实验经费,或按学年等定期自愿划转一定比例的实验经费至专用设备服务经费账户,由专职财务人员统一管理。同时,由于使用需求和预存金额可能存在不同步现象,故可对每位用户按预存额赋予一定的信用额度,如上浮比例50%。随后,针对每位用户的使用情况,可按月、按季或按学期,定期由设备管理人员开具使用结算单,在用户教师确认后由财务人员直接扣取结算。这样既可避免小型设备或少量、频繁使用带来的收费手续上的繁冗工作,同时也可减少纯使用后收费时极少人员拒绝交纳的风险。对于院外用户,若为校内用户,在使用教师自愿的前提下,同样可采取上述院内用户的收费方式进行收取。若用户不愿意接受上述院内用户的收费方式,如部分人员觉得使用频次少,预存费用会占用部分经费预算,则与校外用户一样,采用单次使用现结现收的方式进行收取。
4 收费使用管理
由于二级学院没有独立的财务权限,因此对院级科研设备共享服务收入采取依托学校统一的“大型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管理体系进行使用管理。即,全部院级科研设备共享平台的服务收入纳入学校为各二级学院设立的共享服务经费账户进行专门管理。所收取的全部服务费用,按照学校规定,其中20%由学校直接划拨,由资产管理部门统筹使用管理,用于实验室建设、实验队伍建设、服务平台建设维护、人员培训、工作表彰、业绩奖励等。其余80%费用划归学院专门的共享服务经费账户,由学院直接管理使用。该部分费用按照“院级设备共享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实行专款专用,支出范围包括设备维修费、材料费、水电等能源运行费、人员绩效、实验室建设费、辅助业务费等,比例可由学院根据情况自行确定。我院拟设定的支出比例见图3。此外,对于4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需按照学校统一规定,建立单台设备收支明细账目,以便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监督检查。
同时,对于院级设备服务管理平台,需成立由学院主管院长为组长,各系所负责人和专业实验室负责人为组员的“设备共享服务管理小组”,负责监督管理院级科研设备的共享服务和收入使用支出等。服务费用的收入支出严格实行“公开、公正、透明、专用”的管理方式,并可考虑将其纳入院务公开体系进行公开管理,以实现设备共享服务收费的公平收取、合理使用、公开管理、有效运行[16]。
图3 服务费用使用支出范围及比例
5 结语
院级科研设备共享服务体系建设是对校级大型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有力补充,促进了学校各院系科研水平的发展和科研设备的效益产出。本文以学校大型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针对院级设备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收费标准和方式,以及使用管理等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考虑成本折旧和运维相结合的设备使用收费标准,以及采取比例预存和信用额度相结合,定期划转结算与实时结算共同组成的收费方式,为建立院级科研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全面实行科研设备开放共享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