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

2019-10-08杨才德严亚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星状皮脂腺神经节

杨才德严亚蓉

(1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 兰州 730020;2 甘肃省山丹县同和医院中医科,甘肃 山丹 734100)

痤疮,是临床常见、多发皮肤疾病,总发病率约为70%~87%,在青少年人群中总发病率约为90%。痤疮的好发部位为面部、胸部、背部等,以上部位皮脂腺分泌旺盛,临床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常见并发症为遗留炎症后红斑、色素沉着、萎缩性或增生性瘢痕,严重影响青少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现代研究表明,可能与雄激素水平过高、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免疫与炎症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肺胃蕴热有密切联系。星状神经节为主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交感神经节刺激与穴位长效刺激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有泄热消肿、活血祛瘀、调经理气的作用;星状神经节埋线后可刺激附近交感神经节的节前、节后纤维,使其支配下的腺分泌等各神经纤维发生相应变化。故可促进毛囊脂质代谢,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疮面愈合的目的[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例患者均来自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分院,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男12例,女11例;病程4~25个月;年龄15~28岁。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病程5~27月;年龄16~27岁。2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皮肤性病学》[2]。诊断要点:(1)年龄:痤疮青春期开始发病,青春期结束约30岁左右症状减轻,或彻底痊愈;(2)部位:面部、前胸部、背部等;(3)皮疹:痤疮初起可见正常肤色,粟粒样大小丘疹,称为白头粉刺,病程发展,内容物露出,顶端变成黑色后,称为黑头粉刺,挤压时疮口有乳白色或米黄色脂样栓塞物排出。由于体质、外界刺激等因素,丘疹可演变为结节、囊肿和疤痕等;(4)伴随症状:多伴有局部丘疹瘙痒、疼痛,面部多油,头屑多,或伴脱发等。

1.3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 接受穴位埋线治疗的同时未接受其他治疗方式;(3)接受穴位埋线疗法,积极配合穴位埋线治疗;(4)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痤疮诊断标准;(2) 伴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等患者;(3)不接受穴位埋线者;(4)哺乳期和妊娠期女性。

1.5 剔除标准 符合上述纳入标准,己进行随机分组,由于各种其他原因未能接受治疗患者。

1.6 脱落标准 (1)未按本试验规定完成穴位埋线疗程患者,如病例报告表填写不完整;(2)临床试验中失访者;受试者依从性较差;试验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3)自行退出试验者。

1.7 治疗方法

1.7.1 治疗组 23例。主穴:星状神经节;配穴:蝶腭神经节点、痤疮点、肺俞点、血海点。

操作:星状神经节点采用杨才德教授首创的手卡指压式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法。体位:仰卧位,颈肩下可垫一薄枕,使头尽量后仰,嘱受术者口微张,从而减小颈前肌张力,使施术者更易触及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施术者操作患者右侧星状神经节点时,应立于受术者右侧,操作左侧时应立于受术者头侧。星状神经节点定位:取胸锁关节上约2.5 cm,距前正中线旁开2.5 cm处,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即为星状神经节点刺入处,标记,此为“进针点”。

穿刺方法:进针点处用碘伏常规消毒,施术者戴无菌手套,选7号3.4 cm长的埋线针刀,选用2 cm长4-0 PGA或PGLA线,施术者左手四指并拢,紧靠患者颈部;拇指轻触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皮肤,触及颈动脉搏动,右手拇食指持埋线针刀,使埋线针刀刃口线与肢体纵轴平行,埋线针刀针身与颈部皮肤垂直,左手拇指与针尖同时向下移动,左手拇指将进针点处胸锁乳突肌、颈总动脉、颈内静脉推向外侧,左手拇指指腹触及颈动脉搏动,再次确认颈动脉已控制在指腹侧,继续向下移动和刺入,指尖到达C6横突前结节有明显抵抗感时,针尖快速突破颈部皮肤,直达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退针约0.2 cm,右手持埋线针刀固定不动,左手拇指缓慢抬起,使埋线针刀外部线体充分进入皮内后,旋转埋线后出针,若有少量出血,用棉签轻拭,谨防皮下出血致颈部皮肤青紫,创可贴贴敷针孔即可。穴位埋线2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3]。

蝶腭神经节点颧弓下缘与下颌骨冠突后缘交界处的体表投影点。拇指按在下颌骨乙状切迹内,针尖处即为进针点。

1.7.2 对照组 20例。主穴:皮损局部、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配穴:湿热浸淫证配合谷、内庭;脾虚湿蕴证配脾腧、胃俞;血虚风燥证配膈俞、肝俞。痒甚而失眠者配风池、安眠。操作:用毫针常规刺。皮损局部先用毫针围刺。急性期每日1次,慢性期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4]。

1.8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皮损消退,皮肤恢复正常,偶有色素沉着,浅凹瘢痕,随访3个月内无复发。有效:进入稳定静止期,无新皮损出现,原有粉刺、丘疹、脓疱、结节数量大小及面积变小,着色变浅。无效:皮损症状不减轻,没有变化或有新的皮损出现,症状加重。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疗效采用构成比的方式进行统计描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痤疮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寻常痤疮优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见表1。

表1 2组痤疮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寻常痤疮类被称为“粉刺”,在中医学中又称为“肺风粉刺”“酒刺”。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历史悠久,经历了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膏粱之人,内脏滞热。痤……皆肺气内郁所为。”“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医宗金鉴·肺风粉刺》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

痤疮患者以年轻人居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甚至心理健康[5]。现代研究表明,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与遗传因素,雄激素、皮质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增殖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痤疮家族性聚集、爆发性痤疮或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痤疮发作等。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和毛囊口内的痤疮棒状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是痤疮发病的两个主要因素。人体上皮脂腺的发育和分泌皮质功能与雄性激素的水平密切相关。青春期由于雄性激素水平显著提高,刺激皮脂腺,使皮脂分泌功能异常活跃,皮脂大量分泌,使皮肤油光发亮,毛囊口亦随之扩大,由于毛囊皮脂腺导管或毛囊口的角化堵塞,过多的皮脂不能及时排出,淤积在毛囊内形成脂栓,即所谓粉刺。痤疮棒状杆菌所产生的溶质酶、蛋白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可分解皮脂中的三酸甘油酯,成为游离脂肪酸,它能破坏毛囊壁,使毛囊内含物进入和刺激真皮及毛囊周围组织,引起毛囊皮脂腺周围炎症反应,导致一系列痤疮症状。一部分脓疱是由于毛囊虫寄生或白色葡萄球菌的继发感染。

痤疮的药物治疗原则主要是减少皮脂分泌,星状神经节埋线后可增加感染后的自然免疫反应,而降低特异免疫反应。内因性抗生素即天然性抗生素是白细胞的微小蛋白,此物质在循环不佳时不能发挥作用,而刺激交感神经可增加血流量,从而增加内因性抗生素,故使治疗作用增强,可明显增加头面颈部的组织血供,改善微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促进寻常痤疮患者皮损的恢复。

星状神经节位于C7颈椎横突基底部与第1肋椎关节前方,颈中和颈下(星状)神经节借数条节间支环包椎动脉起始段。颈下(星状)神经节在第1肋椎关节处向内上方转折走行,其外侧为小斜角肌内缘的腱性纤维,上方为椎动脉起始段,浅面被颈胸膜顶和胸膜上膜与肺分隔。颈中、颈下(星状)神经节均有发到颈部血管、颈丛、臂丛及颈神经后支的分支。颈下(星状)神经节位于C6者约占4.17%;C7-T1最多,约占79.17%;C7次之,约占12.50%;T1约占14.17%。通过埋线后刺激星状神经节附近交感神经节的节前、节后纤维,使其支配下的腺分泌等各神经纤维发生相应变化。因此,星状神经节为主治疗寻常痤疮的作用机制应与此作用密切相关。

星状神经节穴位埋线在治疗内分泌系统紊乱所致疾病中的治疗已得到广泛应用,如乳腺疾病、经前期综合征等,它不仅可有效调节机体内分泌的平衡,纠正紊乱,尚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一旦机体不能生成所需要数量和种类的抗体或产生大量抗体,都会导致感染、过敏性疾病及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星状神经节埋线可有效提高T细胞/B细胞的百分率中T细胞比率,并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抑制青年痤疮患者中的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有利于控制感染。

另外,星状神经节穴位埋线可通过调节交感神经中枢,显著增加头面颈部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促进寻常痤疮患者皮损的恢复,并预防粉刺内容物通过微小裂隙进入真皮引起毛囊周围炎而形成炎性丘疹或脓包。

综上所述,以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确切,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无不良反应且简单易行的科学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星状皮脂腺神经节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1例犬皮脂腺腺瘤的病理学诊断
皮脂腺瘤31例临床病理分析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求星状多边形的内角和
甲泼尼龙与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