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负性造血调控因子的影响
2019-10-08丁奇
丁 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辽宁 沈阳 110001)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均简称慢性再障)是指骨髓未能生产足够的或新的细胞来补充血液细胞,许多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 (TNF-α)、γ-干扰素 (IFN-γ)、白细胞介素-2(IL-2)、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为造血抑制因子,可抑制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增殖,对造血起到负性调控作用,因此免疫发病机制研究是慢性再障的关键[1]。目前,西医采用环孢素、雄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来治疗,但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导致肝功能损害、男性化、牙龈增生、多毛症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更甚者会继发肿瘤。慢性再障中医致病,不外三因,“内因”系情致饮食所伤,多与“肝”“脾”相关;“外因”咎于外感邪毒,多为直中;“不内外因”在慢性再障则见于“先天”“药毒”所伤。因此,中医药运用中医养肝护肝、补气益血的配方来健脾益肾,改善其不良反应,补髓生血颗粒以补肾为主,健脾为关键,肝排毒为使,炎症淤积为变量,辨证用药能有效抑制慢性再障患者骨髓TNF-α、IFN-γ mRNA表达,上调造血干细胞水平,并有利于造血功能恢复[2]。本研究针对慢性再障患者采用补肾中药补髓生血颗粒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发病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再障患者128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63例,男29例,女34例;年龄8~66岁,平均35.13岁;病程5~33个月,平均(16.51±8.63) 个月。对照组65例,男32例,女33例;年龄7~62岁,平均38.20岁;病程6~32个月,平均(15.36±6.94)个月。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2 纳入标准 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有关慢性再障的诊断标准;发病后经西医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者;意识清楚,且愿意配合治疗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等。
1.3 排除标准 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或存在精神病患者;3个月内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有严重不可控制出血或感染者;合并心、肝、肾等其他器官严重病变者等;妊娠、哺乳期妇女;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者等。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司坦唑醇片(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5020728,2 mg/片),每次1~2片,每日3次口服。观察组采用补髓生血颗粒(15 g/袋)治疗,主要成分:熟地黄、淫羊藿、巴戟天、鸡血藤、白花蛇舌草等;每次1袋,每日3次,饭后冲服。2组每个疗程为3个月,共治疗2个疗程。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计分给予量化处理。临床见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潮热盗汗、口渴思饮、舌边尖红少津、形寒肢冷、食少便溏、舌体胖大边齿痕、苔白滑等症状。上述无症状记0分,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重度记3分,统计各症状总积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象HB、WBC和PLT含量。(2)RTPCR方法检测慢性再障患者负性造血调控因子TNF-α与IFN-γ mRNA表达:治疗前后于髂前、后上棘上常规无菌抽取骨髓液,进行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将培养成功的骨髓基质细胞经过离心、分离、沉淀、干燥等步骤提取总RNA,并测定提取的总RNA量,通过RT-PCR测定TNF-α与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
1.6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有关慢性再障的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无出血和贫血症状,血红蛋白(HB):女≥100 g/L,男≥120 g/L,白细胞 (WBC) ≥4×109个/L,血小板 (PLT) ≥80×109个/L,后走访6个月内无复发者。缓解:无出血和贫血症状,HB:女≥100 g/L,男≥120 g/L,WBC≥3.5×109个/L,PLT较治疗前出现一定程度增长,后走访3个月患者病情稳定或持续进步。明显进步:出血和贫血症状明显改善,无需输血,HB较治疗前1个月内常见值增长30 g/L以上,并维持3个月以上者。无效:经充分治疗后症状、血象未达到明显进步者。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缓解+明显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上述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x±s)及%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及 х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慢性再障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76.19%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慢性再障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2组外周血象WBC、HB、PLT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变化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表2 2组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变化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观察组 63 治疗前WBC(×109/L) HB(g/L)2.08±0.26 65.09±18.53治疗后 3.98±1.01*△ 88.21±20.69*△对照组 65 治疗前 2.13±0.54 59.09±16.83治疗后 2.99±1.47* 71.44±23.84*组别 例数 时间 PLT(×109/L) 中医症状积分(分)观察组 63 治疗前 24.65±6.56 16.03±4.06治疗后 43.56±11.27* 7.34±3.07*△对照组 65 治疗前 22.31±7.44 14.74±4.12治疗后 36.36±11.46* 10.48±4.69*
2.3 2组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骨髓TNF-α及IFN-γ mRNA表达水平比较 治疗后2组骨髓TNF-α及IFN-γ 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TNF-α及IFN-γmRNA表达水平比较
表3 2组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TNF-α及IFN-γmRNA表达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观察组 63 治疗前TNF-α mRNA IFN-γ mRNA 2.39±0.25 1.68±0.57治疗后 1.22±0.29*△ 0.42±0.11*△对照组 65 治疗前 2.41±0.21 1.69±0.51治疗后 1.38±0.24* 0.56±0.11*
3 讨论
体内TNF-α、IFN-γ是引起骨髓干细胞凋亡的直接因素。TNF-α是TNF系一重要的促炎症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其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正常情况下可通过和靶细胞膜结合,触发细胞内信号转导,进而诱导造血细胞凋亡衰老。慢性再障患者中的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可通过调节TNF-α表达水平来降低TNF-α含量。IFN-γ是免疫介导的负性造血调控因子,其可抑制正常骨髓细胞分化、增殖,对造血干细胞生长也具有抑制作用[5]。体外实验研究[6]证明,骨髓中的 IFN-γ 还可抑制人和鼠骨髓长期培养的原始细胞活性。
慢性再障属中医学“虚劳”“血证”的范畴,主要病因是肾虚,气血瘀积,脾胃虚化,肝脏藏毒,血气不同,临床表现为面色泛白、四肢无力等[7]。因此中医学者们采用辨证治疗或辨病治疗的方法,以“肾为本,脾为枢,肝为使,痰瘀为变”的次序进行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8]研究称,补髓生血颗粒通过健脾益肾、扶正补气,有效增强了患者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少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主要由熟地黄、淫羊藿、巴戟天、鸡血藤、白花蛇舌草成分构成,熟地黄可滋阴养血,补肾填精;淫羊藿、巴戟天可补肾壮阳,强筋壮骨,生精补髓养血;鸡血藤可行血补血,舒经活络,是活血补血之品;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凉血利尿,按照君臣佐使全方共奏补肾养血、祛湿益脾、补气御邪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9-10]表明,熟地黄具有促进红系增殖的作用,并且能改善免疫功能;淫羊藿、巴戟天具有雄激素样的作用,可以促进造血细胞DNA的合成,对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抑制凋亡有明显作用;鸡血藤能够明显提高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水平,同时具有改善骨髓造血基质微环境的作用,作为活血化瘀中药,促进慢性再障脂肪化骨髓重建造血微环境,利于正常造血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成熟;白花蛇舌草使机体白细胞吞噬的能力增强。文章通过补髓生血颗粒的治疗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的症状积分及外周血象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骨髓负性造血调控因子TNF-α与IFN-γ mRNA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提示补髓生血颗粒通过下调慢性再障患者骨髓组织TNF-α及IFN-γ mRNA的表达情况来改善其外周血象及临床症状,且疗效显著。
综上,补髓生血颗粒通过下调TNF-α与IFN-γ mRNA来改善造血微环境,恢复骨髓造血功能,从而改良慢性再障患者临床症状及外周血象,提高其临床疗效。随着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影响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们将会对细胞生命活动有更完全的认识,对慢性再障的防治将会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