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阅读,还语文课堂的“亮点”
2019-10-07程花丽
程花丽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给予学生及时且有效的指导,对发展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简单阐述了小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的一般步骤,重点提出了几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指导 有效措施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是否经教师有效指导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阅读方法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形成过程中,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需要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语文思维活动,并不断地积累语文知识,总结语文学习方法。而且,教师也需要做好有效指导,回归到阅读的语言本色,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地还语文课堂亮点。那么,语文课堂中教师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呢?以下就是笔者的分析与论述。
一、小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的一般步骤
小学生阅读是逐层递进式的,其阅读具有启蒙性、系列性、模仿性、感知性、易变性以及个体倾向性的特点。启蒙性在于阅读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以及多元智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系列性在于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阅读,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识字,其次是词,接着是句、段、篇,最后是深层理解;模仿性在于学生会在不断地模仿当中形成自己的阅读特色;感知性在于学生需要通过感知体会阅读文本中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易变性在于学生的阅读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个体倾向性在于小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活动、态度以及行为模式。要在阅读教学中体现这些特点,教师必须对小学生阅读加以有效指导。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阅读需要经过“初读——精读——悟读——熟读”这样的过程。初读的目的在于建立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初步认识,为深度学习打基础;精读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体会文本思想感情,通过分析文本表现形式与其中的写作技巧,吸收文本精华,加深学生的理解;悟读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悟出作者写作倾向;熟读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文本知识,使其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进行语言与知识的积累。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始终将指导这一行为贯穿于阅读的整个过程中,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二、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1.提高课堂趣味性
“嗜之越笃,技巧越工。”这句话指出了兴趣对技能掌握的作用。就阅读而言,当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并且越来越喜欢时,学生的阅读技能就掌握地越好。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教师可采取多种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如小组竞赛、观察实物、创设悬念、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指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可不必始终保持自己指导者的角色,而应深入到学生当中,以学生朋友的身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在《动物王国开大会》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角色扮演的手段,先出示文本对话,并播放有森林气息的音乐,再随机选择学生扮演文本中“老虎”、“狗熊”、“狐狸”、“梅花鹿”、“大灰狼”等角色,让其余学生扮演其他动物角色,指导学生还原文本场景,创造一个动物王国,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在猜想中参与学习,在对比不同的对话中获取有关发布通知的知识。
2.强调自主创新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强调自主创新,以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但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再加上对新奇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师提供创新阅读实践机会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偏离课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例如,在《沙滩上的童话》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以“同学们看见过沙滩吗?沙滩上都有些什么呢?沙滩上为什么会出现童话呢?沙滩上的童话是怎样的呢?”引入教学,先指导学生略读文本,让学生说一说“沙滩上的孩子们编织了什么样的童话?”并让学生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沙滩堡垒,再指导学生精读文本,读出文本人物的语气,再开展小组分角色读文本活动,让学生感悟文本中的人物情感,最后带领学生齐读课文,让学生围绕“当你出现在沙滩上的时候,你会在沙滩上垒什么?那里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一问题编织童话故事,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自主创造能力。
3.促进交流感悟
“善學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能够以别人的长处补充自己的短处。就阅读而言,思维的差异使得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也有不同的感悟。学生需要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重新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补充自己认知上的不足。过去学生互动交流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所以学生容易讨论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因此,教师应当通过指导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感悟,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例如,在《端午粽》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先指导学生学习文本中粽子的味道以及形态,再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平时吃过、见过的粽子,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粽子的材料、味道以及形态进行讨论,并围绕“端午节习俗”这一主题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除了吃粽子之外还有哪些习俗?”接着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粽子的字词,要求学生写下来,让学生进行互相点评,并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看的生字,最后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梳理课文内容,使学生深入感悟文本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有效的阅读指导,需要在充分了解并把握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一般步骤的基础上,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强调自主创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感悟,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参考文献
[1]王亚微.阅读指导,逐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指导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于善发.回归阅读,还语文课堂的“亮点”——关于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探讨[J].学周刊,2018.
[3]陈云.浅析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指导设计[J].赤子(上中旬),2016.
[4]邢春燕.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指导三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