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研究

2019-10-06高红艳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8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互联网

高红艳

摘 要: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新时代教育行业的发展了提供平台与技术手段,特别是为高职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从目前高职课堂教学的现实基础出发,探究“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五个维度变革课堂教学,以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带来的新挑战,让教育变革跟上时代,让教师聚焦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8.079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这是从国家层面对“互联网+教育”给予肯定与重视,也是对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中所起的促进作用的认可,并为未来“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为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蓬勃发展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当前,高职院校招生录取的层次与结构多元化,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以讲台为阵地,以教师全堂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动力和信心,“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现状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如何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本文结合实际,探究“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五个维度变革课堂教学,以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带来的新挑战,让教育变革跟上时代,让教师聚焦课堂教学改革。

1 “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的具体内涵是指利用互联网科技、大数据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各类传統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模式,从而在该领域构建一种互联网新生态。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郑重旗帜鲜明地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也为互联网在工业、农业、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不断建设发展与创新指明了方向。

“互联网+教育”是以互联网平台为支撑,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表现形式,使得互联网和教育行业深度整合,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和集成的优势,为各类学习者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与内容的传播,提供随时随地的优质教育服务,提升全社会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教育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发展新形态。经过几年的发展与探索,“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如中小学开展在线直播课程,高等院校开展的慕课、微课等在线教育,网易云课堂和腾讯课堂也推出了很多线上课程,让教育从封闭的学校方式走共享开放的在线网络形式,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地获取学习资源、共享知识、分享知识。

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互联网+教育”利用大数据、VR、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新时代教学的效率,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联,使得教育公平化进一步实现,因此,鼓励企业不断开展创新,加大对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鼓励教师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与资源提升学习能力与动力。

2 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需要教师精耕细作。但当前新课堂实践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共性难题,如部分教师过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忽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问题的重视,使得课堂教学教与学脱离,主要突出问题表现在教学理论陈旧,课堂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教学目标不清晰,整个教学过程不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缺乏完整的知识处理与转化教学;教学内容陈旧,不能结合当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忽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不能把握时代要求,专业知识未能与时俱进;教学对象被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差,对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意识、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视较差;教学环境固化,局限于单一的教室,学生只能通过课堂渠道获取理论知识,对于技能的提升流于口头传授,无法实操训练;教学资源匮乏,仅依靠教材,致使学生知识面不能有效延伸与拓展;课堂教学手段单一仍局限于传统媒介,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监控问题仅依靠教师的提醒,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教学评价仍使用口头的定性评价指标,未形成科学的量化指标或使用精准的数据分析技术,以上存在的问题正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3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

在高职课堂教学中,互联网平台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能够带来高效便捷、因材施教、全方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诸多益处,基于在这种背景,教育教学工作者通过对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混合式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研究,保证最大程度地拓宽教学视野,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成效,课堂教学改革也展现出了以下几种趋势。

3.1 精准的教学目标定位,由“教会、学会”转向“学会、会学、乐学”

“互联网+教育”下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目标定位逐步精准化,由“教会、学会”向“让学生学会、让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的三维目标转变,具体表现在知识和技能维度的教学目标是力求让学生学会;方法与过程维度的教学目标是力求使学生会学;情感与价值维度的目标是力求让学生乐学。

3.2 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由围绕“一本教材”转向“资源整合化”

传统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教师围绕教材及专业的核心理论开展教学,而教材的更新远跟不上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严重。而在“互联网+教育”的引导下,知识与技能的载体将以微课、慕课及各类音频、视频为载体呈现,教学内容直接对准教学需求,打破教育领域内的虚实边界,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符合学生的专业和技能需求,又促进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极大的提升了教学的品质,推动了课堂教学生态的解构与升级,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借助互联网知识和技术做支撑,通过与时俱进的获取信息并整合资源,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传授与讲解。

3.3 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由“黑板+PPT”转向全面信息化

传统的以讲台为阵地,以黑板+PPT为主的教学形式的教学手段已经落伍,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需要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化课堂教学模式。智慧教室、理实一体化教室、WIFI全覆盖、可移动终端设备、网络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平台等环境与平台,以“慕课教学+翻转教学+实战直播”、线上互动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教学手段全面信息化的主要形式。

3.4 兴趣浓厚的教学策略,由传递式教学模式转向全面参与式教学模式

以教育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构建立主义为指导理论,研究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转变,创设有利于构建合作学习、探究性學习的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提升自我管理意识,让学习成为一种能力,传统的传递式教学模式主导在教师,学生兴趣淡薄,而抛锚式教学策略、探究性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并发挥各自效能,使学生走向会学、乐学的更高阶段。

3.5 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由单一评价转向多维度全过程的综合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单一的,引入教学助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使得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成为主要模式,在评价全过程中既有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又有总结性评,使得教学评价有依据(目标)、有数据(佐证)、有反馈(后续),从而使教学评价成为一种科学的、多维度的、全过程的综合评价模式。

4 结论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化技术手段正在推动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巨变,未来的高职课堂教学只有基于优质的信息化资源,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学习参与体验感,即时方便的互动交流、富有吸引力的展现方式、完美的机制体制,才能吸引学生、获得认可、创造价值,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革命。

参考文献

[1]张磊.“互联网 + ”背景下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8,(11).

[2]刘烜宁.“互联网 +”视野下的教育改革趋势与教学思路调适分析[J].科教理论,2018,(3).

[3]姚彦欣,欧荣轩.“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技文汇,2018,(10).

[4]王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J].西部学刊,2018,(9).

[5]胡安波.对翻转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研究[J].淄博师专论丛,2018,(3).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互联网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