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丘陵沟壑资源型地区工业园区发展路径研究

2019-10-06李兴开杜涛卢东宁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8期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集群

李兴开 杜涛 卢东宁

摘 要:工业园区既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台和抓手,又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增长极”,能极大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新常态下,延安通过建设和完善工业园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然而,延安受丘陵沟壑地理条件影响,交通成本较高,与外界交往受限,土地资源、水资源、高素质人力资源严重短缺,发展工业园区不能照搬其他地区模式。基于此,因地制宜,进行总体规划、政策引导,分地域、分层次完善工业集中园区建设、发展特色工业园区、探索建设综合型产城融合园区、大力发展姚店高新区是延安发展工业园区体系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延安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姚店高新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8.001

延安是富油资源型地区,长期以来受“资源诅咒”效应影响,形成了“一油独大”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出现工业体系极不合理,以及一产和三产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在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新常态下暴露无遗。当前延安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培育和发展大量工业企业、物流等服务型企业,打破“一油独大”资源诅咒,是延安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理论和实践经验证明,县域工业园区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台和抓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增长极”,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延安也要走通过大力建设和完善工业园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子。然而,受制于丘陵沟壑地理条件,延安依然处于相对封闭和落后的环境中,交通成本较高,与外界交往受限,土地资源、水资源、高素质人力资源严重短缺,这也就决定了延安发展工业园区必然会遇到诸多难题,更没有成熟的经验照搬套用。基于上述背景,探索延安发展工业园区的路径,谋篇布局,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利用优势,规避不足,是解决延安发展工业园区之困的重中之重。同时,也希望能为与延安地区自然条件相同或类似的其他地区发展工业园区,建立工业园区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

1 延安工业产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1.1 延安工業产业园区发展历程

延安县域工业园区以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工业园为雏形逐步开始发展,但一直发展缓慢,直到2008年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陕政发[2008]58号),并指出2008年至2012年全省要重点建设完善100个县域工业园区,使其成为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齐全、管理服务优良的县域工业集聚区。因此,从2009年开始,延安迎来了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新起点,并掀起了建设高潮,形成了13县每个县都有工业园区的新局面,并除黄龙县外,12个工业园区被纳入省上重点建设的100个县域工业园区名单。随后,在延安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政策指引下,各区县进一步重视中小企业和园区建设与发展,县域工业园区数量不断增加,至目前为止,形成了17个省级县域工业园区。特别是以高新工业为主的延安姚店高新区(延安姚店高新区以高新工业企业入驻为主,文章作为工业园区一并研究。)发展势头喜人,2014年经省政府批复改名为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当前正努力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 延安工业产业园区发展基本特征

尽管延安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说,延安工业园区起步晚,到目前为止发展只有10来年时间,工业园区发展状况不一,工业园区建设和运营还处于低水平阶段,具体表现出以下明显特征:

(1)园区建设发展整体滞后。从调研情况来看,延安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水平整体滞后,发展既不充分也不平衡,既有像延安姚店高新区、安塞工业园区建设相对较早,运营情况相对比较好的园区,也有像吴起工业园区、子长工业园区等在最近一两年又重新规划建设的情况。

(2)重复建设特征明显。目前,延安各区县都有工业园区,有的区县不止一个工业园区,尽管各工业园区在具体名称上各不相同,但基本上表现为若干中小企业的简单集中重复建设(有些园区直接叫作工业集中区就是这个原因),由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一加工制造项目同时在不同园区重复出现,并产生直接竞争关系的情况,园区建设和运营特色不明显。

(3)实际运营企业数量少。据2017年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至2016年底,17个县域工业产业园区入驻企业394户,平均入驻企业23.18户。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实际留驻和运营企业数并没有这么多,表现为三方面原因:首先,入驻企业有搬迁出园的情况;其次,有些企业入驻后,由于经营不善倒闭和经营亏损停业的也不在少数;再者,有大批企业正在建设中。也就是说394户统计数据应该是全部入园企业数量,而实际留园并运营的企业数量远没有这么多。以运营状况比较好的安塞工业园区为例,共统计入园企业30家,其中非能企业29家,投产的为13家,在建企业就有8家,而投产的13家企业中,实际运营的也就一半左右,其他企业有的只留看门的,有的企业则大门紧闭。而其他园区情况更差,实际运营的企业不过一两家或两三家。入驻企业数量少的另一个例证是,园区规划面积范围内,大部分面积为空地,并没有经营性建筑物。

(4)运营效果差。表现为企业和园区两方面都运营效果差,关于企业运营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前述分析已经基本明了,不再赘述。从园区运营情况来看,据延安市中小企业促进局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17个县域工业产业园区营业收入达到328亿元,平均每个园区19.29亿元。但事实上,目前全市工业园区的营业收入主要靠延长石油下属的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其他非能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微乎其微。

(5)园区产业链没有形成。目前延安各县域工业园区基本上是中小企业的简单集中,一个园区中不同行业和类别的企业都有,但却并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园区企业和园区竞争力没有实际形成,园区和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6)园区服务质量差。从调研中发现,园区为企业提供的实际服务较少,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需要,企业对园区提供的服务并不满意,甚至很不满意,有的企业甚至坦言:“入驻园区后,就是自生自灭。”

2 限制延安工业园区发展的原因分析

从上述特征可以看出,延安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资源诅咒”效应

延安是富油资源型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逃得开“资源诅咒”效应,所以形成了“一油独大”发展局面,对非能行业和企业发展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因此中小数量整体上比较少,入驻园区企业数量就不可避免地更少了。而近几年来,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的经济新常态下,市、区县两级政府才逐步开始重视依靠中小企业发展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问题,而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也才得到了重视。

2.2 丘陵沟壑地理条件限制

发展工业园区需要大片土地资源,然而受限于延安丘陵沟壑特殊地理条件,难以找到更多适合大规模工业园区发展的土地面积,工业园区只能是在小规模上徘徊。同时,丘陵沟壑地理条件也直接决定了延安地区交通不便,区域内交通运输以及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差,区域内工业企业只能借势就地发展,而难以集中发展。

2.3 资源短缺

延安在富油并有一定煤炭、化工、农产品资源的同时,更是资源短缺地区,除如上所述土地资源短缺外,受地理环境影响,降雨较少,水资源严重匮乏,延安人口基数小,缺少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延安是贫困地区,资金短缺,但说到底,延安更缺项目。这些因素决定了延安难以形成大的产业集群。

2.4 市场有限

人口基数小、工业发展水平落后等因素直接决定了延安地区市场容量非常小,加之与外界的交通条件差,外部市场很难对延安地区产品形成有效需求,因此,在没有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作为供给方的企业也就没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导致延安企业数量少,无法形成产业化发展,工业园区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3 延安工业园区发展路径选择

受上述不利因素影响,延安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建设大规模工业产业园区,只能是将各类资源优势与特殊地理环境、有限土地资源等条件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设以工业集中区为基础,以特色工业园区与综合型工業园区为支撑,以姚店高新区为标志的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的金字塔式工业园区体系。

3.1 进一步完善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

目前,延安各区县都有工业集中区,以此为基础,借助延安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契机,转变园区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做好土地转让、税收减让、资金筹措、信息服务、审批程序,以及水、电、路等全方位服务工作,吸引更多中小微工业企业入驻园区,实现政府集中高效服务、园区内信息互通有无,污染物统一治理,土地、基础设施高效利用,企业运营成本有效降低等诸多优势,助力于县域经济发展。

3.2 建设和完善若干特色工业园区

主要是根据产业集聚理论,结合延安产业特点,培育建设几个特色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是指经营同一种产业的一群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如在同一区位点上同类销售企业集聚在一起(专业市场);生产同类产品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存在产业纵向关联的上下游工业在空间上集聚等等。从国际范围来看,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根据延安富油的先天优势,结合原油钻、采、修全过程对相关机械设备的需求,以及辅助服务过程对相关生活设施的需求、工具的需求、储运设备的需求等,打造石油装备加工制造工业园区。同时,利用原油产地优势,打造石油化工园区;利用煤产地(延安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称之为煤产地)的优势,打造煤化工园区。利用洛川世界级苹果生产基地,以及延安各区县不断发展壮大的苹果及相关经济林产业,建设和完善洛川果业服务加工园区,并围绕果业发展,尽可能囊括各种服务性产业,形成以果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

3.3 建成一两个综合工业园区

按照产业集群理论,将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在园区内进行高度集中,形成综合型工业园区。同时,结合产城融合理论,加快周边小城镇建设,配套进行学校、医院、居民生活服务、娱乐设施等社会化服务机构建设,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安塞工业园区位于安塞沿河湾镇,地处延安市区与安塞区中间地段,距延安市区15公里,距安塞区12公里,在空间上具备建设综合工业园区,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便利条件,应建设成为综合型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园区。随着产城融合发展,首先能实现安塞工业园区与沿河湾镇及周边乡村互动融合发展,同时又能作为安塞区与宝塔区的“链接点”,不断向南北两端扩展,再结合当地蔬菜瓜果农业优势建立农业及加工综合产业园区,结合包茂高速、兰青高速的交汇点,并已连接志丹、吴起,与子长、靖边都比较近的交通枢纽优势,建设综合型物流园区。同步改善区域内交通设施以及供水、供电条件,引入医院、学校、银行、居民生活服务设施、娱乐设施、政府服务机构等社会化部门,将宝塔区与安塞区连成一片,最终实现城中有园,园中有城,产城共生共荣局面,大大缓减宝塔区与安塞区城区居住、交通压力,开辟延安市区中疏外扩战略的新路径。

3.4 大力推动姚店高新区建设

高新区是集电子与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现代农业等11个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研发与生产的企业集中园区,基本上代表了一个地区技术研发与生产的最高水平。姚店高新区要以升级国家高新区为契机,以延安经济转型升级为指引,结合当地市场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能源产业技术,包括技术服务、装备制造、新能源开发、高效储能技术等;生物医药和现代特色农业技术,包括研发、种植、加工等;红色文化创新产业领域,包括红色影视作品、红色创意产品、红色数字出版等;电子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通信设备和电子元器件、智能汽车配件等;节能节水技术,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海绵城市建设、节水灌溉、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通过大力推动建设,要把姚店高新区建成当地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试验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加速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创业的示范区,培养和造就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学校,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不仅要成为延安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同时要为当地培育若干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和壮大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培养大批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带动其他工业园区发展。

4 延安工业园区发展路径的保障措施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延安石油资源丰富,也有一定的煤炭、化工、苹果等资源,这是建设工业园区有利的方面,当然丘陵沟壑地理环境条件又为延安建设工业园区带来了诸多障碍。因此延安要建成以工业集中区为基础,以特色工业园区与综合型工业园区为支撑,以姚店高新区为标志的金字塔式工业园区体系,必须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做好政策引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园区服务等工作。

4.1 进行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延安工业园区体系建设成功的先决条件。鉴于延安特殊的资源和地理环境条件,姚店高新区、综合型工业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和完善由市上统一进行科学规划,目的就是为了因地制宜,打破各区县行政区划,全市一盘棋,谋篇布局,设计好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总体框架和目标,出台全市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指导文件。各区县在全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细化辖区内工业集中区规划和建设工作。进行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时,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要按照工业布局中“最小最大原理”,利用好丘陵沟壑地理环境下有限的土地、水等资源条件,减少不利影响。规划指导文件中要明确各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中远期发展目标,适合的产业类别等内容,以便筑巢引凤,吸引企業入驻工业园区,也便于企业做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4.2 做好政策引导

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对入驻企业以及吸引与培育更多产业门类,特别是促进延安经济转型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因此,市、区县两级政府首先要做好辖区总体发展规划,特别是工业企业设点布局规划,引导老企业逐步搬迁入驻工业园区,引导新企业直接在园区内选址建厂。同时,市、区县两级政府要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进行园区管理政策体系创新研究,出台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以及土地使用与转让、税收减让与补贴等方面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园区,保障已入驻企业正常经营。

4.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延安工业产业及园区发展不仅受限于土地、地理、市场环境的影响,更是缺少非能产业领域龙头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的带动。根据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功能定位,一方面要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当地龙头企业及相关产业;另一方面,更是要利用好延安红色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引进产业链条中的关键技术企业,引进具有孵化功能的企业,特别是要为姚店高新区引进更多能辐射、带动延安工业产业、农业产业、服务产业发展的从事高新技术生产、研发的企业。

4.4 提升园区服务

针对园区服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目前园区服务质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问题,园区管委会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管理职能,树立园区就是为入驻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的观念,将园区管委会的职能主要由“管”转变为“理”,也就是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处理好满足企业的服务需求的问题。要做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做好安全、环保等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将一些行政审批和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的终端以及银行、电信等社会服务机构的终端进驻园区,方便企业和员工。要建立担保机制,解决企业筹措资金难的问题,要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产业发展动态以及市场信息。通过全面提升园区服务工作,切实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基本需求,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促进企业发展,促进园区发展,为延安经济转型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兴开,杜亚芳,李茸,等.基于入驻动机的延安工业园区服务提升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33):104-108+187.

[2]王建刚,赵进.产业集聚现象分析[J].管理世界,2001,(06):192-196.

猜你喜欢

产业集聚产业集群
浅析中国麻涌镇粮油产业集聚跨越式发展